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大跃进”与人民公社化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7 道试题
1 . 档案资料显示,上世纪50年代中后期,我国人口每年增长都在千万以上。可是1960年人口出现负增长,减少了1000万。影响这一变化的政治因素是
A.三大改造B.中苏关系
C.文化大革命D.“三面红旗”
2 . “谷撒地,薯叶枯,青壮炼铁去,收禾童与姑,来年日子怎么过,”诗中的反映的20世纪50年代末的现象,主要由于。
A.经济建设缺乏经验
B.自然灾害迅速蔓延
C.“左”倾错误严重泛滥
D.苏联政府背信弃义
2016-11-18更新 | 411次组卷 | 37卷引用:2012-2013学年内蒙古巴市一中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卷
4 . 某年10月1日,中国举行国庆阅兵。参加国庆游行的群众抬着各种炼钢商炉模型,手捧公共食堂做的食品,高呼“超英赶美”、“人民公社万岁”等口号。产生这种历史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一五”计划超额完成
B.改革开放的深入开展
C.“左”倾错误影响
D.三大改造完成
5 . 张艺谋执导的电影《活着》中有这样一个场景:20世纪50年代末,一个小孩找出父亲用过的包着铁皮的箱子要交给街道干部来炼钢。这个场景所反映的历史现象应该发生在
A.土地改革运动时期B.三大改造运动中
C.“大跃进”运动中D.人民公社化运动时期
6 . 下表选自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出版的《新中国经济史资料选编》。
8月底9月中旬12月底
人民公社87301698926578
参加公社的户数(万户)3778812212325
参加公社的农户占农户总数的比重(%)30.465.399.1
平均每个公社农户数(户)432847814637

对该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改变了农村土地所有制形式B.加快了国家农业现代化的步伐
C.超越了当时历史发展的阶段D.造成了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7 . 2012年是“十二五”关键之年,下面是《中国青年报》的特别报道《变迁:从“一五”到“十一五”》的部分主题词摘要
时期主题词
“一五”(1953~1957)自力更生、工业增速
“二五”(1958~1962)大跃进、赶英超美
“六五”(1981~1985)走向改革开放
“八五”(1991~1995)小平南巡、改革潮涌
“九五”(1996~2000)宏观调控、经济软着陆
“十五”(2001~2005)指令性计划退场、市场配置资源
“十一五”(2006~2010)改革开放、坚定不移


《中国青年报》对从“一五”到“十一五”主题词的概括,反映出我国(   
①经济建设指导方针出现过“左”倾冒进错误
②经济发展环境经历了从被封锁包围到与世界联系越来越密切的变化
③经济体制经历了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变
④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规律的认识不断深化
A.②③④B.①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③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