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周恩来与邓小平的整顿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 道试题
1 . 1975年7月,国务院《关于今年上半年工业生产情况的报告》指出:“3月以来,工业生产和交通运输一个月比一个月好。5月和6月,原油、原煤、发电量.…铁路货运量等,创造了历史上月产的最高水平。”这说明
A.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成效初显B.对外开放刺激国内工业产量提高
C.“左”倾错误对经济的影响有所减弱D.周恩来的全面整顿成效显著
2020-06-29更新 | 116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沧州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6月月考历史试题
2 . 1973年,我国外贸部门在购买国内需要物资如砂糖时,不是像往常那样直接购入现货,而是先购入期货,再购入部分现货,待到砂糖价格大幅度上涨后,再将期货抛出。这样,既完成了购买任务,又为国家赚取了外汇。这反映出当时我国
A.对外经济工作出现新气象B.摆脱了原有经济模式的束缚
C.积极融入经济全球化趋势D.开始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2020-06-21更新 | 252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衡水中学2020届高三高考延期提分压轴(一)文综历史试题
3 . 据如图判断,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民生问题成为国家财政支出关注的重点
B.对外开放政策推动了国民经济迅速发展
C.民营企业成为社会投资主体的趋势加强
D.经济建设支出与当时社会状况密切相关
4 . 建国初期,受苏联影响,妇女争当“英雄母亲”,1953年人口普查全国有6亿多人。1956年周恩来在《关于发展国民经济第二个五年计划》建议中提出,在“生育方面要加以适当节制”。这说明当时
A.破除了对苏联建设经验的迷信
B.党和国家对人口增殖的理性思考
C.传统的多子多福观念已被抛弃
D.制定了实施计划生育的人口政策
2018-02-05更新 | 103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石家庄市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高二年级期末检测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1973年,周恩来说:“台湾有一个高雄港是自由港,没有税,吸引外资带着原料去建厂,利用台湾的廉价劳动力、劳务费,然后把商品回销外国,这样很多外资去台湾投资。”同年,陈云提出:“要把一些界限划清楚,如不要把实行自力更生方针同利用资本主义信贷对立起来,做工作不要被那些老框框束缚住”。这些主张
A.表明了建立自由港吸引外资的愿望
B.明确了利用外资和自力更生的关系
C.强调了打破贸易壁垒扩大市场的需求
D.蕴含了实行对外开放利用外资的理念
6 . 据统计,1972年,我国工农业总产值达到3635亿元,比1971年增长4.5%。其中,工业总产值比1971年增长6.6%。1973年国民经济各项主要指标超额完成,工农业总产值达3968亿元,比1972年增长9.2%。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文革”并没有冲击经济的发展B.这与周恩来恢复调整国民经济有关
C.“文革”期间经济保持快速增长D.这是邓小平推行全面整顿的结果
7 . 1973-1980年,中国在世界制造业中所占的比重从3.9%提升到5%。下列能够说明这一现象的是
A.发达国家经济增长乏力B.中美关系改善促使对外贸易发展
C.改革开放推动经济发展D.“全面整顿”使国民经济迅速回升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