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十一届三中全会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80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

材料一   《天朝田亩制度》记载:“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农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也。”1861年,曾国藩在《复陈购买外洋船炮折》中说:“况今日和议既成,中外贸易,有无交通,购买外洋器物,尤属名正言顺……可以剿发逆,可以勤远略。”1905年孙中山创建同盟会时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1921年,中国共产党召开了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明确了中国共产党的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材料二   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共同富裕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核心任务。


图1 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变化              图2 全国贫困人口数量的变化趋势

材料三   中国参与奥运会的历程表

1932年刘长春代表中国只身赴美参加洛杉矶奥运会,未小组出线
1984年中国代表团参加美国洛杉矶夏季奥运会,共取得15枚金牌
2008年北京主办,多城市协办第29届夏季奥运会
2022年北京、张家口主办第24届冬季奥运会

(1)依据材料一,分别指出中国近代各阶层对社会发展的理想。
(2)依据材料二材料三,概括中国在改革开放新时期取得的成就。结合所学,谈谈对取得上述成就的认识。
2 . 知人论世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是从孙中山开始的……1905年革命力量进一步集结……民国成立后的很长时间里,孙中山一直在为维护共和制度而奋斗,但他遭遇一次又一次的严重挫折。这些挫折的重要原因,一是没有认清革命的对象;二是没有广泛地发动群众;三是没有一个坚强有力的党,这些挫折,使孙中山在痛苦中深思。1924年1月20日至30日,在孙中山主持下举行了中国国民党(包括它的前身)三十年历史上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随后,中国大地上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席卷全国、高唱“打倒列强,除军阀”的国民革命的巨大风暴。

——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材料二:1956年,对中国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年份,国内国外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在国内、作为中国最后一个剥削阶级——资产阶级将不再存在,中国正在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正在向着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转变……1956年4月。25日,毛泽东发表了《论十大关系》的讲话,这是他历时一个多月的调查研究的成果。该讲话不论在经济方面还是政治方面,都提出一些新的方针:“我们一定要努力把党内党外、国内国外的一切积极的因素,全部调动起来,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

——摘编自中央文献研究室《毛泽东传》


材料三:农村外出劳动力流向东、中、西部地区的比例(单位;%)
年份东部中部西部
199157.426.116.5
199474.514.211. 3
19967017.612.4
1998g2.39.48.3

——整理自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中国发展报告》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述1905年孙中山推动“革命力量集结”的贡献,并说明他在国民党一大上作出的重大策略调整。
(2)根据材料二,概述1956年国内“发生重大变化”的表现,结合所学,试用一句话归纳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前社会主义建设的意义,并说明毛泽东在准备《论十大关系》时体现的精神品质。
(3)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根据材料三,指出20世纪90年代中国农村外出劳动力流向的总趋势,并结合所学指出引发这一趋势的经济政策。
3 . 如表为新中国成立以来签署的加入国际多边条约数量简表(单位:个)。促使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时期经济贸易政治军事环境科教文卫交通运输其他
新中国建立至十一届三中全会3902109
十一届三中全会至21世纪初231615131933
A.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B.世界多极化趋势日趋加强
C.国家发展战略的与时俱进D.经济全球化步伐日益加快
2022-07-17更新 | 92次组卷 | 4卷引用: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2022届高三下学期5月模拟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都铎王朝时期(14851603 年)英国的物价急剧上升,大量穷人、乞丐和流浪者因饥饿而死,社会秩序动荡混乱。面对这一危局,当时的英国政府针对物价出台了一系列干预和遏制政策,而立法作为一种重要的价格管制工具得到了充分运用,尤其是王室敕令这一法律形式更是扮演了引人注目的角色。据统计,当时共有30项救今针对食物、肉类、糖类、啤酒花、酒类(含法国酒)、弓箭盔甲6类商品的价格制定了官方最高限价。鉴于伦敦作为全国政治和经济中心的重要地位,都铎政府对伦敦市的价格管制高度关注。为保障物价管控效果,都铎政府严惩违抗限价命令的地方官员。这些举措为都铎王朝时期社会经济的顺利发展营造了较为有利的环境。

—-摘编自柴彬《英国近代早期的物价问题与国家管制》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70年以来,价格机制作为市场体制机制探索与改革的关键,其变化始终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探索与改革同步同频。计划经济体制下,各类生产要素的价格均由政府统一制定、集中管理,行政计划成为定价和调价的基本方式。至1997年底,在农副产品收购总额中,国家定价的比重由1978年的94.4%下降至15%以下;在工业品出厂价中,以市场价格进行销售的比例已占96%以上,市场形成价格机制正式建立。与此同时,以价格监测体系为主的价格宏观调控体系以及社会主义市场价格法律体系也在此时初具雏形。截至2018年底,中国政府相继制定和实施了60多部与《价格法》配套的法规;全国共查处价格违法案件1170万件,实施经济制裁达696亿元,进一步规范了企业的价格行为,保障了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摘编自陈兵《新中国70年价格机制运行的基本经验与改革路向》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都铎王朝时期的英国政府对物价进行国家管制的特点及其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新中国成立以来价格机制演进的基本趋势。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英两国不同阶段价格机制演进的历史启示。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西方学者对中国社会的发展非常关注,对中国问题的研究随着时代发展不断变化

材料一   英国学者研究中国抗战史的概况



(1)依据上表,指出英国学者研究中国抗战史的趋势,结合时代背景,分析这些趋势出现的原因。

材料二   在2018年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西方学界进行了专题讨论,不仅肯定了中国改革开放40年取得的成功,还分析了中国改革开放取得成功的政治和社会原因。许多学者认为,改革开放带来的巨变充分说明,中国共产党善于及时调整政策,具有务实性,在每个发展阶段都有不同的制度和政策安排。另外一些学者认为,中国改革开放取得成功的关键是具有渐进性,就是摸着石头过河,边走边解决问题。


(2)西方学者关于中国改革开放成功的原因有多种观点,从材料二中选择一个观点进行论证。(要求:观点明确,论证充分,逻辑清晰。)
2020-03-23更新 | 175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莱西一中、高密一中、枣庄三中 2020届高三第一次(在线)联考历史试题
7 . 以下是摘编自《1949-1984 中国工业的发展统计资料》中有关 1950-1980 年部分国家钢产量变化的表格(单位:万吨)。下列关于该表格解读正确的是
年份

中国

美国

苏联

日本

1950

61

8785

2733

484

1955

285

10617

4527

941

1965

1223

11926

9102

4116

1975

2390

10582

14134

10231

1980

3712

10080

14800

11141


A.表中所有国家的钢产量都逞逐年上升的趋势
B.中国钢产量不断上升主要是因为政府政策的调整
C.美国、日本受经济滞胀的影响钢产量增速放缓
D.苏联钢产量增速放缓主要是因为当时政府改革的重点在农业
2019-12-23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淮阴中学、姜堰中学、如东中学、前黄中学、溧阳中学五校2019年高三12月联考历史试题
8 . 西方学者对中国社会的发展非常关注,对中国问题的研究随着时代发展不断变化。

英国学者研究中国抗战史的概况

出版年作者著作摘要
1939年贝特兰《不可征服的人们﹣一个外国人眼中的中国抗战》记录访华见闻和国共两党的抗战
1970年林迈可《1937﹣1945年晋察冀边区税务制度》关注根据地税制
1986年班国瑞《新四军的由来及其早期成长》研究新四军史
2003年方德万《中国的民族主义和战争(1925﹣1945年)》肯定中国在“二战”中的重要地位
2013年米特《中国:被遗忘的盟友﹣﹣西方人眼中的抗日战争全史》揭示了中国在“二战”中的重要作用
2014年穆盛博《中国的战争生态学:河南、黄河及其他(1938﹣1950年)》开辟了军事与灾荒、战争与环境的综合研究
2015年托比•林肯《战争与和平中的中国城市化:以无锡为例》讨论抗日战争时期与战后无锡的城市化

(1)依据上表,指出英国学者研究中国抗战史的趋势。结合时代背景,分析这些趋势出现的原因。

在2018年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西方学界进行了专题研讨,不仅肯定了中国改革开放40年取得的成功,还分析了中国改革开放取得成功的政治和社会原因。许多学者认为,改革开放带来的巨变充分说明,中国共产党善于及时调整政策,具有务实性,在每个发展阶段都有不同的制度和政策安排。另外一些学者认为,中国改革开放取得成功的关键是具有渐进性,就是摸着石头过河,边走边解决问题。


(2)西方学者关于中国改革开放成功的原因有多种观点,从材料中选择一个观点进行论证(也可提出自己的新观点并进行论证)。(要求:观点明确,论证充分,逻辑清晰。)
2020-03-14更新 | 12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届天津市宁河区芦台第一中学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9 . 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凤阳地多不打粮,女子一住就逃荒。只见凤阳女出嫁,不见新新娘进凤阳。”而“1979年凤阳全县粮食产量比1978年增长49%,卖给国家粮食4450万千克。”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这又说明了什么?
(2)1956年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后,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摆在中国人民面前。
①中共八大在这一探索的开始之际作出了怎样的历史贡献?但之后的一段时间内(1957~1976年),我党在两个问题上一再失误,试问这两个问题是什么?
②十一届三中全会对中国的生产关系进行了成功的调整和改革,简析其主要内容和作用。
③中国十四大在这一探索中作出的突出贡献是什么?
④从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的经济结构发展变化的主要趋势是什么?(提示:从所有制和经济体制两个方面加以概括。)
2019-09-19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黄冈市浠水县实验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4月练习历史试题
10 . 经济活动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秋时期的社会状况较之西周发生了很大变化。在农业生产上,铁制农具开始出现,牛耕逐渐推广,水利事业发展,这都使农作物产量呈现出上升趋势。技术进步和产量提高增加了公社农民在“私田”上劳动的兴趣,乃至于多开私田并隐匿其收入,与此同时,耕作“公田”的积极性却越来越下降,以至公田荒芜不治。

——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春秋时期社会状况较之西周发生了哪些变化?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由此产生的影响。

材料二 禾丰造纸厂是我国最早的民族造纸企业之一。1937年11月禾丰造纸厂被日本侵华部队占领,而后又被日本“三岛制纸株式会社”强占。抗战胜利后,禾丰又从日本侵略者手中接收过来,但一直不景气,处境奄奄一息。1948年,禾丰账面资金一度膨胀到480亿元,却到了崩溃与破产的边缘。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48年,禾丰账面资金一度膨胀到480亿元,却到了崩溃与破产的边缘”的原因有哪些?

材料三 剑桥大学教授彼得诺兰说:“我认为任由经济发展,不采取任何调控措施是不合理的。这样会给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人民的生活及福祉造成极大困难。我一直深信中国在20世纪50年代早期以及70年代后半期之居,选择了一条最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

——《复兴之路》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20世纪50年代早期以及70年代后半期之后,中国选择了“最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的主要表现。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