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经济体制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09 道试题
1 . 2005年中央下发关于农村工作的“一号文件”,进一步强调要坚持“多予少取放活”原则。在下列中共的农业政策中,最能充分体现“放活”原则的是
A.农业合作社B.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C.人民公社化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 . 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增加企业活力,把企业搞活;在所有制上,变单一的公有制经济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3 . 标语、口号从一个侧面体现了一个时代发展的特征。按时间顺序排列下列标语、口号
①放开肚皮吃饭,鼓足干劲生产
②发展才是硬道理
③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④早包早富,迟包迟富,不包永远不能富
A.①④③②
B.②③④①
C.①④②③
D.①②③④
4 .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历史伟人有时会对历史的进程产生巨大的影响,下面三幅图片分别为列宁、罗斯福、邓小平。

面对20世纪各自国家的社会动荡或剧变,这三个伟人在当时各自的国家都进行了一次成功的改革。请结合史实回答:
(1)这三国的改革调整各有什么主要特点?
(2)据此谈谈你对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国家经济体制改革的认识。
2016-11-18更新 | 617次组卷 | 1卷引用:2010年内蒙古通辽一中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卷
6 . 根据材料与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953——1985年中国农业总产值平均增长率

                                                         ——摘编自《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
根据表中的相关数据;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53-1985年期间两次农业总产值增长高峰出现的时间并分析原因,比较其经济大背景的不同之处。
2016-11-18更新 | 683次组卷 | 1卷引用: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历史卷(海南卷)
7 . 近代以来,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转型,许多国家出现了农村劳动力的大量转移,并影响着这些国家的社会发展进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 在圈地运动开始的最初时期,失地进城农民被简单地看成流浪汉和“懒汉”,英国统治阶级通过“血腥立法”,加以严惩。……1601年,英国通过了著名的伊丽莎白法,即“旧济贫法”,为失地农民创造了多种就业的方式。……1834年,英国颁布了新济贫法……
——李世安《英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的历史考察》

材料二 二战以后,为安置转移出来的农村劳动力,日本政府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1.大力发展非 农产业,以吸纳从农业中分离出来的富余劳动力。
2.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农村合作事业,拉长产业链,就地转移农村劳动力。
3.大力发展农村教育,培养非农产业人才。……
日本政府从20世纪60年代后期就开始采取措施 促进非农产业向农村地区扩散;鼓励劳动力由农业 向农村非农产业就地转移。
——马克继《日本经验与我国农村劳动力的转移途径》
材料三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珠三角地区率先开放和建立经济特区,吸引了大批民工。广东省成为四川第一劳务输出大省,最高峰时曾达到500万,占到四川民工省外输出的80%以上。……同时,四川省内自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及四川省内城镇化进程加快,也吸收了一大批农村劳动力和农村人口。据统计,四川城乡第三产业从业人员
已由1990.年的12.3%上升到2003年的28.6%,其中大部分就业岗位即由农民进城人员取得。
——郭正模《近期四川向珠三角地区劳务输出的趋势、问题与对策》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和图1指出英国政府对失地进城农民政策的变化。
(2)据材料一、二,比较英、日两国农业劳动力转移的不同特点。
(3)结合相关知识,指出上述政策分别对英、日经济发展产生的主要影响。
(4)据材料归纳四川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主要原因,并分析当前我国大量农村劳动力转移带来的影响。
2016-11-18更新 | 270次组卷 | 1卷引用:2010年河南临颍二高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卷
8 . 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主题: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城市如同一个符号,走近它,可以领略那些历史的沉淀、感受到时代的变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城市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中国首次出现了主要以商业,而不是以行政为中心的大城市。
——据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朝的“商业革命”有什么主要表现?
材料二:郡城之东,皆习机业;织文日缎,方空日纱。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计日受值。有他故,则唤无主之匠代之,日“换代”。无主者,黎明立桥头以待……若机房工作减,此辈衣食无所矣。
——《苏州风俗考》
(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当时生产关系方面出现的新现象。
材料三:《南京条约》共有十三款,主要有以下几点:(1)中国割让香港给英国。(2)中国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在这些通商口岸里,英人可以自由居住,美国可以派驻领事等官。
——摘编自中国网
(3)据材料三指出近代中国东南沿海城市的地位发生了什么变化?这种变化对近代中国有什么危害?     
材料四:第一阶段:提出了通过“所有权与经营权适当分开”……第二阶段:明确提出:按照“两权分离”的原则搞活全民所有制企业……第三阶段:“以企业承包制为主的多种经营制”。
——摘编自赵海钧《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三个阶段》
(4)据材料四,概括指出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什么?从世界范围看,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发生在哪个重大历史事件之后?
(5)结合上海世博会主题,谈谈你对厦门城市建设的提议。
9 .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历代政府都非常重视农业问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夫在芸耨,妻在机杼,民无二事,则有储蓄……眷夏天出于南亩,秋冬女练[于]布帛,则民不困。
——《尉缭子·治本》
(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古代农业的什么生产方式?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统治者制定的主要经济政策是什么?
材料二:清末,马铃薯开始引进福建,种植面积很快扩大,主要销往国外市场。《闽海关十年报告(1892—1901年)》裁:“福州周围农村生产很多马铃薯,运往香港和新加坡售卖。但是在鸦片战争前,当地很难买到马铃薯,外国人餐桌上的马铃薯要从澳门运进来。”
——林星《近代东南沿海通商口岸城市城乡关系的透视》
(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开埠通商后福州周边农村经济呈现出什么新现象?
材料三:“在社会舆论的推动下,清廷于1897年诏令兴农学,翻译农学书籍……次年,清政府谕令各省设立“农务局”,掌管督课农务事宜,决定在学堂中设立农学科”。
——吴申元《中国近代经济史》
(3)据材料三列举晚清政府农业政策的新变化。
材料四

(4)材料四反映了我国对农树经济体制进行怎样的改革?它的推行对中国产生了什么影响?
2016-11-18更新 | 697次组卷 | 1卷引用:2010年福建厦门高一下学期质量检测历史卷
10 . 20世纪在世界现代化发展道路上俄(苏联)、美国、中国在不同时期都推进了重要的改革或政策调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全俄苏维埃中央执行委员会于1921年3月21日颁布了《关于以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法令。规定,每一农户的粮食税取决于他的土地数量、家庭人口、收成、财产状况。……所有农户在缴纳粮食税后可以自由处理剩余的粮食,可以拿到市场自由买卖。
——摘自《世界史现代部分》
(1)根据材料一分析布尔什维克党对以前的政策进行了哪些修正?分析其进步性。
材料二 《全国工业复兴法》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是建立国家复兴管理局。二是由国家举办各种公共工程,减少失业大军。三是适当提高劳工地位,改善劳工待遭。劳工组织有与资方谈判的权利,雇主不得以工人参加何种工会作为雇佣条件,雇主必须遵守最高工时和最低工资限额,不得雇佣童工。
——苗枫林《世界改革史》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全国工业复兴法》旨在复兴美国工业,为什么又会涉及社会保障问题?概括材料二中有关社会保障的具体规定。
材料三 以十一届三中全会为起点,中国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新时期。1979年,中国农民以特有的首创精神奏响了改革的序曲,安徽和四川等一些农村开始试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同一年深圳、珠海等4个经济特区开始筹建,打开了中国对外开放的窗口。……
中国在变,世界也在变,20世纪80年代全球经济展开了新一轮的竞争,面对通货膨胀和经济的下滑,里根政府和英国撒切尔政府逐渐放弃20世纪四 、五十年代采取的凯恩斯主义……苏联依然陷于物质短缺的困顿,人们开始找寻改变现状的新途径。
——《复兴之路》解说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20世纪80年代的中国、美国、苏联为改变现状寻
找的新途径及其效果。
2016-11-18更新 | 314次组卷 | 1卷引用:2010年福建八县一中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