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经济体制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27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19世纪,一些欧洲的社会学家以西方工业社会为对象,研究从传统社会到现代社会的发展规律。二战后,现代化研究在美国兴起并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该理论认为现代化的主要动力来自于内部,内部的障碍是发展中国家发展不顺利的根本原因。现代化实际上是西方化或者美国化的过,20世纪是“美国的世纪”。这一理论得到美国政府的重视。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很多学者根据各国的具体情况,探讨不同国家走向现代化的模式。20世纪80年代,现代化理论从美国引进中国,不少学者开始将现代化概念和分析框架运用到社会科学研究中。

——据《传统与变迁——国外现代化及中国现代化问题研究》等


材料二 1979年到1981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的一个重大转轨时期,中共从此告别频繁的阶级斗争和政治运动的时代,集中致力于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国家现代化目标。……从这里开始,中国逐步放弃从苏联接受过来的传统社会主义现代化模式。

——萧冬连《历史的转轨:从拨乱反正到改革开放》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二战后美国政府为什么重视现代化理论?
(2)现代化理论为什么在20世纪80年代能被引进中国?
(3)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知识,指出我国为实现“国家现代化目标”在政治方面做了哪些努力?
2017-10-26更新 | 70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宜昌市葛洲坝中学2018届高三9月月考历史试题
2 . 1988年,在全民经商潮的背景下,中国计划经济下的流通体系彻底崩溃,物价失控。其后三年的经济增长率都在4%—6%的低点徘徊。理论界有人提出应该取消个体户”,“将物价权力收到省一级政府中,政界出现了经济特区发展过快,权力下放过多的质疑声音。这些言论
A.有利于纠正经济发展中的过热和混乱现象B.说明中国的改革开放面临着新的阻力和挑战
C.说明政府应该减小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D.指出了价格杠杆和竞争机制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3 . 198111月,五届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政府工作报告把国有企业分为四类:一是严格按照国家指令性计划进行生产的骨干企业;二是既按市场变化又在国家计划许可范围内生产的企业;三是大部分产品按国家计划生产的企业;四是大部分产品根据市场变化组织生产的企业。材料反映,当时中国
A.计划经济和市场调节并重B.开始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C.尚未认识到市场经济的重要D.非常重视资源优化配置
2017-10-25更新 | 134次组卷 | 1卷引用:宁夏银川九中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从1985年到1987年,我国指令性计划的工业品由120种减少到60种,计划管理的商品由188种减少到23种,计划供应出口商品由70种减少到36种。这说明
A.币场经济体制初步确立
B.企业按市场需要调整产品结构
C.企业自主权扩大
D.已经放弃计划经济体制
2017-10-11更新 | 101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长郡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模块检测历史试题
5 . 下图是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中共中央某份文件的内容片段。据此判断,该文件针对的是
A.农村经营方式变革
B.首批经济特区创建
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D.对外开放体系完善
6 . 1980年,中共中央“75号文件”指出,在边远山区和贫困落后地区,可以包产到户。在一般地区,集体经济比较稳定,就不要搞包产到户。在生产队领导下实行的包产到户是依存于社会主义经济,不会脱离社会主义轨道,没有复辟资本主义的危险。据此判断当时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全面展开
B.中央经济政策难以落实到地方
C.经济改革仍然面临着较大阻力
D.突破了“姓社姓资”思想束缚
2017-10-07更新 | 87次组卷 | 3卷引用:甘肃省武威市第六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阶段性过关考试历史试题
7 . 对如图解读正确的是
A.农业改革改变了农村土地公有制的性质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首先在农村确立
C.农产品价格的增长体现了国家优先发展农业的国策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推动农业生产适应市场的需求
8 . 邓小平曾在1978年12月召开的中央工作会议上强调:“不重视物质利益,对少数先进分子可以,对广大群众不行,一段时间可以,长期不行。……如果只讲牺牲精神,不讲物质利益,那就是唯心。”下列选项最能体现材料中邓小平思想的是
A.新经济政策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农业集体化和大跃进
C.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人民公社运动
D.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和中国三大改造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美国作家维尔斯第一次来苏联的时候,称列宁是“克里姆林宫的幻想家”,表示出对社会主义的怀疑:1934年当他第二次来到苏联的时候,他对斯大林说:“现在资本主义应该向你们学习,理解社会主义精神。”

材料二30年前,安徽省小岗村迎来发展的“第一春”。一天晚上,村民严金昌与当地18位村民秘密签下了分田到户、自主生产的“生死契约”。契约说:“我们分田到户,每户户主签字盖章。如此后能干,每户保证完成全年上缴的公粮,不再向国家伸手要钱要粮。如不成,我们干部坐牢杀头也甘心。”……改革模式后来得到中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的高度认可,随之获得中央政府的肯定,并被推向全国。

——2008-10-15《中国国土资源报》

(1)材料一威尔斯态度发生转变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材料二中提到的“改革模式”是指什么?“分田到户”带来了什么积极作用?

2017-09-09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佳木斯市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改革开放初的中国,同一种产品有两个价格,计划内部分实行国家通配价,同时企业超计划自销产品并按市场价格出售,形成特殊的“价格双轨制”。当时,市场价格往往比国家通配价格高一两倍。“价格双轨制”
A.说明计划经济已经破产B.市场经济正逐步形成C.体现国家经济政策的转型D.促进对外开放的发展
2017-09-04更新 | 122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赣榆县海头高级中学2017届高三下学期历史综合练习九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