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经济体制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87 道试题
23-24高三上·江苏南通·阶段练习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1983年,鲁冠球与乡政府签订厂长风险承包合同,承包下萧山万向节厂,首创兼顾国家、企业、员工三者所得的“联利计酬浮动工资制”。1984年万向节厂首次向美国出口,逐步实现了产品、人员和企业“走出去”。1990年万向集团公司组建。该厂的发展历程折射出我国(     
A.开始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B.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的形成
C.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取得了突破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2022-10-11更新 | 710次组卷 | 3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如皋市2023届高三上学期调研(一)历史试题
2 . 1979年6月,四川灌县宁江机床厂^在《人民日报》上刊登广告:“本厂各种精密、高效单轴自动车床专供……各种行业加工轴类零……按用户需要加工零件”。该厂很快就接到了3年的订货量成为成都市少有的年利税超千万元的企业之一。宇江机床厂的成功探索(     
A.利用了市场经济体制的优势B.反映了企业自主经营权利的扩大
C.促进了城市经济结构的调整D.推动了城市经济改革的全面展开
3 . 1983年英国学者杰克·哥瑞参观了山东烟台桃村,在总结桃村致富的经验时指出,“把原来只为本村服务的面粉加工厂和服装厂,扩建成面向广大市场的厂子。把产品销到远方去。办旅馆、饭店、百货公司,发展面向社会的服务业。”关于桃村致富原因的表述,最合理的解释是(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推动B.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动
C.农村地区经济结构调整的推动D.山东沿海地区对外开放政策推动
4 . 1978—1984年,我国农民人均纯收入连年增长,增长率由1978年的6.7%上升到1984年的13.6%,呈明显提高态势,最高年份1979年为19.2%。而这一阶段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率为6.6%。这一现象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农民生产自主权的扩大B.农业生产技术有了革命性改变
C.国有企业自主权的扩大D.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的提高
2022高三上·全国·专题练习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5 .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长期以来,我国农村实行农产品统购统销的流通体制。1981年底召开的全国农村工作会议提出,在农副产品的购销中实行合同制,通过合同将国家计划和农民生产协调起来。1983年开始,中央陆续制定调整农副产品购销的政策,逐步减少农副产品统购派购的品种和数量,并采取多渠道经营。1984年,农业丰收导致全国性的“卖粮难”,改革流通体制,势在必行。1985年,中共中央一号文件规定,“从今年起,除个别品种外,国家不再向农民下达农产品统购派购任务,按照不同情况,分别实行合同定购和市场收购”。有关部门相继出台一系列针对统购派购制度的改革文件,规定:粮食、棉花、油料、烤烟、蚕茧、糖料等大宗农副产品继续由国家定价,实行合同定购,农民完成合同定购任务后,可以自由购销。

——摘编自武力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等


简要评价20世纪80年代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
2022-08-31更新 | 300次组卷 | 3卷引用:专题04评价、评述类材料题-2023年高考历史主观题解题模版
6 . 下面为1992年以来中国历年贸易顺差变化示意图。这一变化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B.公有制主体地位的改变
C.多边外交关系全面确立D.国内产业结构渐趋平衡
7 . 粮食问题引发全球广泛关注,我国高度重视粮食安全。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周时,耒、耜是主要农具,“一人跖(踏)耒而耕,不过十亩”。战国时,李悝说:“今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岁收亩一石半,为粟百五十石。”

材料二   1819世纪英国议会通过4763件圈地法案,共圈地269万公顷。1790年前后英国开始使用打谷机,以后使用许多新的农业技术和农业机械。粮食总产量1700年为3.175百万夸脱(计量单位),1845年为18.665百万夸脱。

材料三   我国粮食产量19593400亿斤,19612950亿斤(人均约440斤),19786000亿斤,19848000亿斤(人均约800斤)。


(1)材料一的历史现象说明了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2)归纳材料二中18至19世纪英国农业发展的状况,并具体分析农业进步与工业发展之间的关系。
(3)指出材料三中反映的20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我国粮食生产的不同状况,并从经济体制角度说明其原因。
8 . 改革
(1)改革首先在_______取得突破。_______________在全国各地逐步推广开来。到1983年,农业总产值年均增长率近8%,农民________明显增加。
(2)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按照逐步扩大国有企业__________、实行_________原则,进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综合试点。
(3)________年,中共________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________________。我国按照建立__________制度的总体思路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大力推进_______、税收、_____、外汇、_______、住房、_______等方面的体制改革。
2022-08-20更新 | 67次组卷 | 1卷引用:纲要上册第十单元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知识手册】高中历史全册必背知识清单(中外历史纲要上册+下册)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49~2018年中国粮食生产情况


——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不包含港澳台地区)

材料二   1949年国家粮食管理局成立,加强了对粮食的管控。1953年为配合工业化之需求,实行粮食等产品统购统销,进行计划收购和计划销售。1958-1962年,国家对统购统销制度进行改进,普遍实行定量配给制,以粮油票来供应粮油。“文革”时期,粮食供应问题再度恶化。改革开放初期,国家在提高粮食收购价格的同时,进一步减轻农民负担,开始逐渐恢复粮食贸易市场,实行多渠道的粮食经营策略,粮食产量回升,但财政补贴日益加重。1993年起,粮票制度被废除,全国的粮食统销制度被取消,并且逐步开放粮价。我国加入WTO后,使得中国的粮食流通体制改革面临前所未有的复杂局面。

——摘编自何思源《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的粮食流通体制变迁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1949~2018年我国粮食生产总体发展趋势并分别说明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的粮食流通体制变迁及其影响。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国家鼓励发达省市区与欠发达省市以对口帮扶形式开展多层次,全方位协作。广东省实施珠三角“对口帮扶”粤东西北战略,汕尾是深圳市对口帮扶城市。2015年11月,比亚迪积极响应深圳市委、市政府的号召,东进汕尾。这些举措反映了(     
A.国家坚持共同富裕的发展方向B.粤东与珠三角经济差距缩小
C.区域发展失衡难题得到了解决D.广东对外开放进入崭新阶段
2022-08-11更新 | 645次组卷 | 16卷引用:广东省2023届新高三上学期开学大联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