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经济体制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354 道试题
1 . 建国初成立的供销社是唯一的商业流通系统,几十年的“统购统销”运行,极大地方便了农民的生产、生活,广受欢迎。但80年代起供销社经营出现了困难,1992年至1999年,全国供销社累计亏损近450亿元,大量供销社破产、转让,580万名员工中将近一半下岗、内退。这一变化缘于(     
A.城市化进程加快B.社会主义经济体制转变
C.国有企业的改革D.全方位开放格局的形成
2023-05-25更新 | 389次组卷 | 5卷引用:江苏省前黄中学、姜堰中学、如东中学、沭阳中学2023届高三5月联考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最初被用作货币的可能是海贝,夏朝二里头遗址出土了海贝,还有用骨头、石头做成的仿制贝;秦国在圈钱基础上将货币统一为圆形方孔钱,这种样式在此后被长期沿用。从秦朝铸造“半两”钱开始,铜币主要以重量为名。汉代的“五铢”钱,“重如其文”,直到隋代,都被视为标准性的钱币。由于盗铸、剪凿良币以取铜等原因,钱币实际重量与钱币上铭文不符的现象时常发生。隋末,劣币盛行,“千钱初重二斤,其后愈轻,不及一斤”。币值混乱,影响流通。针对这种情况,武德四年(621年)唐高祖下诏铸“开元通宝”钱,即在钱币上铸“开元通宝”字样(或误读成“开通元宝”),大小仿汉“五铢”,称作一文,亦称一钱,每十钱重一两。“新钱轻重大小最为折衷,远近甚便之”。这成为衡法由十六进位制变为十进位制的关键。“钱”取代“铢”成为“两”以下的重量单位。此后历代钱币均称“通宝”或“元宝”,钱币上不再标识重量。宋代以后,使用皇帝的年号作为钱名逐渐成为常制,如“熙宁通宝”“光绪元宝”等。宋元时期还出现了纸币交子、会子等,明朝中期起,白银逐渐成为国家财政和民间交易的基本支付手段,物价也多以银两计算,清朝完全承认白银的法定货币地位,与铜钱兼用。

——摘编自彭信威《中国货币史》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货币的演变趋势。

材料二 20世纪50年代“工资条”是用手写的,工资条上只有工资总额一项。……到了20世纪90年代,工资条上有了“绩效工资”“菜篮子”、高原补贴、艰苦补贴、高温补贴、取暖补贴等项目。以前发工资最大面值是10元,1987年开始有了50元和100元。以前都是工资和工资条一起领,到2002年后,单位实行电子工资条,直接发到电子邮箱,以银行划账的方式发工资。


西北油漆厂工人王宝强工资表(月工资,单位:元)
1974年1977年1979年1980年1981年1984年1985年2009年
39.546616668722472149

——新华网《工资条里的新中国60年》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改革开放前后职工工资的变化及其原因。
2023-05-21更新 | 207次组卷 | 3卷引用:重庆市巴蜀中学2023届高三适应性月考(十)历史试题
3 . 碑坡村位于山东省莱州市市东,处于城乡交界之处。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改革开放前后碑坡村村落公共空间的变化情况

改革开放前改革开放后

大队部(现村委会所在地)是村庄内的主要正式公共空间,是农民年终领取劳动报酬,村里组织村干部学习、民兵训练及放映电影的主要场所。

田间地头是该村最主要的非正式公共空间,农民在这里被分派劳动任务、品评劳动质量、交换村庄内外信息。田间地头兼有生产和休闲的双重功能,同时不可避免的有着行政权力的参与。

村委会所在地不再是人们分取年终报酬的地方。改革初期,村委会前的空场是村民主要的娱乐场地——观看电影、电视等,行政权力的作用更加体现在其隐性指导上。

街头逐渐取代田间地头的位置,成为改革初期农民主要的非正式公共空间。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人们开始将一部分原来参与公共生活的时间用于看电视这种相对私人化的生活。20世纪末21世纪初,市政府在村周围修建了公路和公园,到公园散步、跳舞、健身成为了村民晚间主要的业余生活。

——摘编自鞠忠美《村落公共空间的变化与乡村文化建设》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改革开放前后碑坡村村落公共空间变化”所蕴含的历史信息,并予以阐释。(要求:至少概括出两条历史信息,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2023-05-21更新 | 376次组卷 | 8卷引用:山东省威海市2023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4 . 据国有资产管理局的统计,1982—1992年这十年中,国有资产流失大约为5000多亿。国企与其他集体、城乡个体及其他经济类型相比,1980至1991年期间,国有企业工业总产值增速最慢,年平均速度只有7.8%,而全国平均水平为12.8%。这反映了(     
A.市场经济体制推动缓慢B.经济体制改革亟需深化
C.国有企业政企职权不明D.企业改革成效不甚明显
5 . 1978年9月安徽省委针对特大旱灾,决定采取“借地度荒”,规定凡集体无法耕种的土地,可以借给农民种麦种菜,鼓励多开荒和利用“四旁”(村旁、宅旁、路旁、水旁)空闲地,谁种谁收。这一举措(     
A.抑制基层政府生产自救的积极性B.为包产到户和包干到户提供契机
C.改变了当地农村地区的产业结构D.打破农村集体所有制的主体地位
6 . 20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我国工业总产值中不同类别企业所占比重变化情况如下表所示:
年份(年)
年份(年)197819871998
国有企业(%)77.657.526.5
集体企业(%)22.440.240.5
个体经济(%)02.333
表中数据变化说明,这一时期我国(     
A.城乡经济差距逐步缩小B.工业经济结构趋于合理
C.非公有制经济不断发展D.国有经济改革成效突出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第一条   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

第二条   废除一切地主的土地所有权。

——1947年7月《中国土地法大纲》

材料二   农村政策放宽以后,一些适宜搞包产到户的地方搞了包产到户,收效很好,变化很快。安徽肥西县绝大多数生产队搞了包产到户,增产幅度很大……有的同志担心,这样搞会不会影响集体经济。我看这种担心是不必要的。

——1980年5月31日邓小平《关于农村政策问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土地法大纲》颁行的历史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指出“担心”和“不必要担心”的内涵。
8 . 图是1990年劳动部发布《职业介绍暂行规定》第七条中的相关内容。这反映了当时(     
○为用人单位提供劳动力资源信息,推荐合格的劳动者,介绍临时性劳务人员,并对单位用工进行指导或提供咨询。
○为进城务工的农村劳动力提供用工信息,介绍用工单位。
○在劳动力供求双方经过相互选择自愿达成协议后,指导他们按照国家有关政策和规定签定劳动合同。

A.法治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B.国有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入
C.社会保障制度的日趋成熟D.为城市化与市场经济的发展服务
2023-05-07更新 | 165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2023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全省统考历史试题
9 . 20世纪80年代中期,天津市12个工业企业实行改革,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企业对上级主管部门进行经济承包;企业实行“包”“保”相结合的经济责任制;企业内部针对薄弱环节、关键工序进行单项经济承包,主要有产量承包及新产品开发承包和成本降低承包。这些做法(     
A.缩小了城乡经济差距B.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C.主旨是增强企业活力D.率先确立了现代企业制度
10 . 1978年我国农村居民与城镇居民人均纯收入之比为1:2.4,至1984年这一比例变为1:1.70。这说明,这一时期我国(     
A.区域发展不平衡得到改善B.城镇职工收入水平逐渐下降
C.国民经济比例进一步失调D.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成效显著
2023-05-01更新 | 423次组卷 | 5卷引用:广东省汕头市2023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A卷)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