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经济体制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61 道试题
1 . 如图是1978年和2002年《中国工业总产值的所有制结构图》。导致图中数据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B.国有企业改革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D.经济特区设立
2 . 据学者吴晓波研究,1978—2018年变革中的中国取得了卓有成效的成就,产生天翻地覆的变化。部分变化数据如下表所示,由此可知,这一时期
A.满足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望B.步入世界上发达国家的行列
C.中国正逐步走向现代市场经济D.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开始展开
2019-12-21更新 | 78次组卷 | 1卷引用:2019年山东省实验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诊断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52年中国主要工业品总产量的国际比较表

中国 美国 苏联 日本 法国 印度
原煤(亿吨) 0.66 5.1 2.6 2.4 0.5 0.3
原油(万吨) 44 26671 3788 29 15 25
发电量(亿度) 73 3887 912 449 330 51
钢(万吨) 135 8785 2733 484 865 146
水泥(万吨) 286 3872 1019 446 742 266

——根据赵德馨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数据整理

材料二   1998—2002年私营、国有和外资工业企业的工业生产总值比较表

年份 私营企业 国有企业 外资企业
产值(亿元) 比重(%) 产值(亿元) 比重(%) 产值(亿元) 比重(%)
1998 2083 3.90 33621 62.90 17750 33.21
2000 5520 7.94 40554 58.32 23465 33.74
2002 12951 14.30 45179 49.87 32459 35.83

——摘编自陈勇勤《中国经济史》

材料三   中国前 30年的工业化推行的是粗放型、封闭式的、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发展战略,工业化推进主要靠计划机制、政府主导,较少利用市场机制。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实行改革开放,工业化道路和发展战略开始转换。工业化的发展战略转变为有重点的协调发展战略,尤其是注重发展农业、基础产业和第三产业。1978年以来,农村工业化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而前30年我国农村工业化几乎停滞不前,从而严重阻碍了整个国家的工业化进程。

——摘编自谭险峰、龚亚香《改革开放前后我国工业化道路的比较分析》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状况?这种状况是怎样初步改变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三类工业企业的产值变化趋势并说明原因。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改革开放前后我国工业化道路发生的变化。
2019-12-07更新 | 59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泉州市永春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1978-1993年间中国出口商品比较优势指数变化表

注:“比较优势指数”是指中国出口商品比重与世界出口商品平均比重的比值。比值大于1,表示国际竞争力具有优势;比值小于1,则表示竞争力相对较弱。
表中的数据变化反映出,当时我国
A.对外开放格局基本形成
B.产业结构在逐步优化
C.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
D.进出口贸易迅猛发展
5 . 根据材料与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3~1985年中国农业总产值平均增长率

时间1953~1958~1963~1966~1971~1976~1981~
1957年1962年1965年1970年1975年1980年1985年
年均增长率4.5%4.3%11.1%3.9%4.0%5.1%8.1%

——摘自《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

材料二   1952~1956年我国国民经济中公、私成分比较表

所有制性质经济成分1952年1956年
公有经济国营经济19.1%32.2%
合作社经济1.5%53.4%
公私合营经济0.7%7.3%
私有经济资本主义经济6.9%0%
个体经济71.8%7.1%

材料三   1978~1997年我国工业总产值中各种经济成分比重表

        类别
年份
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集体工业城乡个体工业其他经济类型工业
1978年77.6%22.4%
1997年25.5%39.1%17.9%18.5%


(1)根据材料一表中的相关数据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53~1985年两次农业总产值增长高峰出现的时间及主要原因。
(2)分析材料二,指出1952~1956年我国国民经济中公、私成分变化的主要原因和意义。
(3)材料三中的“其他经济类型工业”应该是什么类型工业?与1978年相比,1997年的经济成分有何变化?出现这些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6 . 下表为新时期以来我国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数据信息(单位:%)这反映出

A.城市对农村的帮扶力度扩大
B.中国城市改革正逐步展开
C.新时期经济建设理论的发展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
2019-04-03更新 | 67次组卷 | 2卷引用:贵州省凯里市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下学期模拟考试《黄金卷二》文综历史试题
7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7年工农业产品产量

品种1957年产量1952年增加比旧中国最高年产量增加
1.95亿吨19%30%
164亿吨26%93%
535亿吨296%580%
1.3亿吨96%210%
193.4亿千瓦时166%320%
原油146万吨235%——-

材料二   按可比价格计算,农业总产值1959年比上年下降13.6%,1960年又比上年下降12.6%。粮食产量由1958年的2亿吨降至1960年的1.435亿吨。1965年国民经济已经恢复并有所发展,1965年工农业总产值为2235化元。统计表明,从1979年到1992年,国民生产总值平均年递增9.04%,1992年达到24379亿元,国民收入达到20223亿元。这些都标志着中国总的经济实カ有了显著的增强,经济得到了较快的发展。

——摘编自齐海鹏、孙文学《中国财政史》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启动时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79-1992年经济发展的原因。
2022-05-17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德宏州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8 . 下图所示为1978~2007年间我国城乡收入比的变化(注:在城乡收入比中,农村居民收入=1)对图中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出版社。

A.1978~1984年因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城市居民收入增长快
B.1985~1994年因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城乡收入比不断扩大
C.1995~1997年因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城乡收入比在下降
D.1998~2007年因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城乡收入比不断缩小
2019-03-06更新 | 637次组卷 | 17卷引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2019届高三普通高考第一次适应性检测文综历史试题
9 . 下表是依据龚关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中的相关数据编制的。该表反映出1979~1984年我国城乡居民收入与消费水平平均增长率,据此判断

A.社会主义商品市场体系已建立
B.城镇居民消费水平低于农村
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还没有启动
D.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成效显著
2019-05-01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安徽省蚌埠市第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10 . 以下为建国以来我国农业产量的增长率统计(以年增长%),影响中国农业产量增长率的主要因素是(     
   项目
年份
1953—19571958—19651966—19781979—1982
粮食
棉花
油料作物
甘蔗
肉类
3.5
4.7
0
7.9
3.3
0
3.1
-1.8
3.2
4.1
3.5
0.2
2.8
3.6
3.4
3.9
13.5
22.7
15.0
12.1
农业总产值
(不包括副业产值)
5.20.93.16.1
A.国内政治环境的状况B.农业生产关系的调整
C.经济建设的国际环境D.农业领域的劳动投入
2023-02-11更新 | 66次组卷 | 1卷引用:海南省万宁市民族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模拟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