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经济体制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65 道试题
1 . 观察以下三幅图,三幅图可以说明新中国农村土地改革中

农民纷纷申请加入农业生产合作社

安徽小岗村尝试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三权分置

A.农民积极性的变化B.改革实质的变化
C.土地经营权的变化D.土地所有制的变化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宣传画是是中国大众喜闻乐见的文艺作品形式之一,曾于20世纪50至80年代大量刊行。图11为1951年宣传画:《土改完成农民生活好》。



(1)该宣传画怎样体现了“农民生活好”?
(2)如果让你绘制一幅反映20世纪80年代农民生活的宣传画,说说你的设计。
2023-02-13更新 | 69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滨州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A卷)
3 . 下图为1949-2018年部分年份内蒙古粮食产量图(单位:万吨)。这一成就(     
A.改变了西部地区落后面貌B.使内蒙古成为农业强省
C.得益于基层民主选举制度D.得益于经济政策的调整
2023-02-07更新 | 121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衡水市衡水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三调考试历史试题
4 . 如图是我国某地城乡居民年人均收入表,图中的城乡差距最小年的出现是因为(     
A.对国企进行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B.从沿海到内地的开放格局的确立
C.农村改革全面展开,城市改革刚起步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确立
5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如下图。


材料二:老舍的著名话剧《茶馆》中有位秦二爷,他在19世纪末致力于投资近代工业,他的理想是要建立“顶大顶大的工厂!那才能救国。”他也确实办了一些实业,1916年前后,他兴办的这些企业最为红火。但在新中国成立前夕,他的企业被国民政府作为“逆产”强行“接收”、抵押、倒卖一空。

材料三:“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转弯,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全是自己的”。


(1)根据材料一图片信息,指出我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任答2点即可得分)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概括19世纪末秦二爷投资近代企业的原因有哪些?
(3)材料三反映了我国在农村实行什么政策?该政策产生怎样的影响?
6 . 观察下面三幅图,这三幅图都可以用来说明

农民纷纷申请加入农业生产合作社

尝试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A.市场发挥决定作用B.乡镇企业异军突起
C.土地经营权的变化D.土地所有权的变化
2022-04-24更新 | 130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第一中学校2022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7 . 下图是我国某地城乡居民年人均收入表,图中的城乡差距最小年的出现是因为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建立B.从沿海到内地的开放格局的确立
C.农村改革已全面展开,城市改革刚刚起步D.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2021-11-17更新 | 86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辽东南协作体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A卷)
8 . 图1与图2是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的两件有关当代中国农村改革的珍贵文书藏品。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安徽省凤阳县梨园公社小岗生产队包干到户合同书》


                                     1文书简介

197812月,安徽省凤阳县梨园公社小岗生产队社员冒着极大的风险,在队长严俊昌、副队长严宏昌、会计严立学的带领下,冲破人民公社“一大二公”的禁区,订立把土地分到户,实行“大包干”的合同书。社员们约定:我们分田到户,每户户主签字盖章,如以后能干,每户保证完成每户的全年上交和公粮,不再向国家要钱要粮。如不成,我们干部坐牢杀头也甘心,大家社员也保证把我们的小孩养活到18岁。

2《瓦窑村一组关于土地承包经营权长久不变的户主大会决议》


                    2文书简介

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发展,农村土地制度面临新的问题和挑战。2008年,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召开,提出要“赋予农民更加充分而有保障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在征得上级党委和政府同意后,2009525日,四川省成都市双流县兴隆镇瓦窑村一组的村民们召开户主大会。会议应到62人,实际到会55人,到会的55位村民经过认真讨论后,通过了社议事会关于农村承包地经营权长久不变问题的决议,并在纸上郑重地写下自己的名字,摁上鲜红的手印。


请回答
(1)根据图1文书及其简介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大包干”后农村土地所有权和承包权各自的归属,概括“大包干”的积极作用。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图1与图2两件文书各自形成的时代大背景。
(3)以材料中图2的文书藏品为例,从材料来源和内容角度提取有效信息,分析这件文书对于研究当代中国农村改革有何史料价值。
9 . 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工业化建设道路上取得了重大成就。读图,回答问题。

图1
20世纪50年代的新建工业分布

图2
20世纪60、70年代的新建工业分布

材料   19822004年“三农”工作一号文件内容节选1982年:对于(农村)家庭副业和专业户,必须实行积极扶持的政策,在资金、技术、供销等各方面给予帮助和指导……我国耕作制度复杂……农业机械化必须有步骤、有选择地进行。

1983年:联产承包责任制采取了统一经营与分散经营相结合的原则,使集体优越性和个人积极性同时得到发挥。

1984必须动员和组织各方面的力量,逐步建立起比较完备的商品生产服务体系……允许务工、经商、办服务业的农民自理口粮到集镇落户。

1986年:伴随着农民向非农产业转移,鼓励耕地向种田能手集中,发展适度规模的种植专业户。

2004年:按照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引导农村集体企业改制成股份制和股份有限合作制等混合所有制企业……中央和地方要支持龙头企业到城市开办农产品超市,逐步把网络延伸到城市社区。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三农”工作的一号文件汇编(19822014)》


(1)解读图1、图2,指出该时期新中国工业建设的特点并对其原因作出合理解释。
(2)提取材料信息,从多角度说明上述材料对研究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所具有的史料价值。
10 . 下列图示为1978~1984年中国农民粮食销售(图1)与国家收购(图2)情况(单位百万吨)。这可以说明

A.市场经济体制框架已基本形成B.市场对粮食供求调节作用有限
C.粮食流通渠道呈现单一化趋势D.农村经济所有制结构有待优化
2022-03-16更新 | 463次组卷 | 11卷引用:湖南省衡阳市2022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