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经济体制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948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十九世纪上半叶,英国东印度公司派英国人罗伯特·福琼去中国非法采集茶种、茶苗,偷偷学习种茶方法,并寻找茶工。终于完全掌握了种茶和制茶的知识和技术,从此.印度的茶叶种植面积迅速扩大,产量急剧跃升。《中国茶叶外销史》载:“1890年后,受英国宣传作用,美国人口密集的区域,对绿茶的嗜好,为红茶所替代,茶叶贸易遂大变动,英国殖民地出产的红茶,更助于宣传广告和游行运动,使中国绿茶销路大受打击,这种新茶(指印度红茶)渐次普及。”咸丰元年爆发了太平天国革命,清政府企图通过征收苛捐杂税来解救危机,茶税、厘金过重,业茶者受茶之累,不堪重负,茶叶外销亦受此影响。

——《茶史:清代茶业的兴与衰》

材料二   19846月,国务院及时调整了茶叶购销政策,改革了经营体制,除“边销茶继续实行派购,内销茶和出口茶彻底放开,实行议购议销”。市场放开以后,国家、集体、个人一齐上,“三多三为主”的产销方针,彻底改变了过去渠道单一、独家经营的局面,给市场和生产都带来了新的活力。为了在竞争中不断提高经济效益,使产品适销对路,茶类结构开始得到调整,引进和试制了红碎茶,挖掘恢复了历史茗茶,研究和创制了新品名茶,名优茶的开发生产上了新台阶。生产格局随之发生了变化,春茶前期生产高档名茶,中期生产优质茶,后期生产炒、烘青绿茶,夏秋茶视市场需求,灵活掌握生产红碎茶,炒,烘青绿茶及部分中低档名茶等适销品种。1985年龙井、旗枪、大方等名特优新茶品种产量达到1846.6吨,占总产量的8.1%,市场应变能力增加。


(1)根据材料一,概括清朝晚期中国茶叶外销停滞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成立后对茶叶实行的调整政策。
2021-07-23更新 | 95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河池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为解决温饱问题,1978年12月至1979年1月,凤阳县梨园公社小岗队18个农民摁下红手印,自发搞起了大包干,率先敲响了农村改革的鼓点。凤阳县小岗队(小岗村)位于
A.安徽省B.四川省C.河南省D.湖北省
2021-07-22更新 | 53次组卷 | 1卷引用:青海省西宁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调研测试历史试题
3 . 1979年3月,陈云同志指出:“计划只能对大路货、主要品种作出计划数字,因此生产不能丰富多彩,人民所需日用品十分单调。”为解决上述问题,20世纪80年代我国
A.大力推进国有企业改革B.调整优化国民经济结构
C.确立市场经济体制目标D.重视发挥市场调节作用
4 . 截止1980年底,兰州市的个体工商业经批准正式营业的有1947户,人员5000多人,准予外省来兰临时营业的手工业者有780人。他们分布在街头巷尾,从事工业、商业、饮食、服务等行业。这反映了当时
A.国企改革全面开展B.所有制结构发生变化
C.市场经济成为共识D.农村温饱问题的解决
5 . 1984年,邓小平说:“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我们首先解决农村问题。中国有80%的人口住在农村,中国稳定不稳定首先要看这80%稳定不稳定。城市搞得再漂亮,没有农村这一稳定的基础他是不行的。“在此,邓小平强调
A.中国农村发展方针的务实性B.构建城乡关系的必要性
C.城市经济发展水平的滞后性D.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6 .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以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全国各地逐步推广开来,到1983年,我国农业总产值年均增长率近8%,农民收入明显增加。这在根本上说明,农村经济体改革
A.变革了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B.适应了生产力水平
C.阻碍了现代化农业经济发展D.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20-21高三下·全国·阶段练习
7 . 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提出这十个问题,都是围绕着一个基本方针,就是要把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过去为了结束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为了人民民主革命的胜利,我们就实行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的方针,现在为了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建设社会主义国家,同样也实行这个方针.但是,我们工作中间还有些问题需要谈一谈。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最近苏联方面暴露了他们在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的一些缺点和错误,他们走过的弯路,你还想走?过去我们就是鉴于他们的经验教训、少走了一些弯路、现在当然更要引以为戒。

——摘自《论十大关系》

材料二 回顾改革开放40多年的历程,中国的发展实现了三大历史性突破。第一大突破,是从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到1992年中共十四大,解决了“松绑发展”的问题。松什么绑呢?松社会主义传统和教条主义之绑,第二大突破,是从中共十四大到中共十七大前夕、解决了“借力发展”的问题,什么力呢?就是借20世纪90年代蓬勃发展起来的经济全球化大潮之力、第三大突破,是人中共十七大提出转变发展方式开始、主要是解决“转轨发展”的问题。

——摘自李捷《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发展的三大历史性突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论十大关系》提出的时间,并概述其提出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简述中共在80年代初为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松绑发展”所作的努力,并指出本世纪初中国“借力发展”的关键性举措。
2021-07-21更新 | 60次组卷 | 1卷引用:【新东方】高中历史20210719-005【2021】【高三下】
8 . 改革开放后农村的民谣:“过去是喊破嗓子打烂钟,出工最早九点钟。现在不用队长叫一声,上工天不明,收工点着灯”。这一现象反映了当时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B.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变化
C.农村生产工具的改变D.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发展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古者税民不过什一......至秦则不然,用商鞅之法,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卖买。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故贫民常衣牛马之衣,而食犬彘之食。

——据《汉书・食货志》

材料二


——据臧平《试论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土地政策的变化》等材料整理

材料三19213,全俄中央执行委员会发布《告农民书》说:“今后,粮食征收制废除,代替它的是对农产品的实物税。实物税会少于粮食征收制的数额。”同年,全俄苏维埃第九次代表大会通过决议,提出:在保持土地国有化的前提下,现固农民的土地使用权,并给农民以选择土地使用形式的自由。19225,全俄中央执委会须布《土地劳动使用法》,准许土地的劳动出祖(土地使用权的临时转让)和辅助性地使用雇佣劳动。同年10,全中央执会通过《土地法典》,进一步放宽了土地的出租期限和使用雇偶劳动的范围,把土地的期限是长到12,并许在承土地上使用雇佣劳动力。”

一一据王斯德《20世纪的世界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商鞅的上地改革措施并分析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对地主土地政策的变化并分析变的共同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21-1922年的苏俄与改革开放初期的中国在农村改革方面的异同。
2021-07-20更新 | 57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龙泉驿区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10 . 1991年,首钢销售收入91.4亿元,是1978年的6.3倍:实现利税29.26亿元,是1978年的6.72倍:实现利润236亿元,是1978年的79倍,平均每年递增17.22%。这一个例可用于说明中国
A.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正确性B.城市经济结构的巨大变化
C.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成效显著D.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成果
2021-07-20更新 | 82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龙泉驿区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