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经济体制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845 道试题
1 . 下表为中国乡镇企业行业分布表(单位:万个)。其反映了这一时期我国(       )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初步地建立B.城乡一体化已逐步实现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解放了农村生产力D.经济结构趋于均衡合理
2 . 1980年,改革开放刚起步,小业主雇佣8人以上就可能被划为“资本家”,安徽私人企业主年广久却一口气雇了12个工人炒瓜子,结果被人告上了中央。邓小平了解情况后说:“不要动,先放一放,看一看。”没过几年,年广久的工厂扩张到百人规模,狠狠赚了100万。小报告第二次打到中央,邓小平表态:“怕什么,伤害了社会主义吗?”邓小平的表态意在
A.证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正确B.鼓励勤劳致富按劳分配制度实行
C.释放中央支持非公企业的信号D.明确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方向
2020-02-23更新 | 81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湖南师大附中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历史试题
3 . 目前,社会生活史日益成为历史研究的一种取向。一位学者对中国的一个村庄进行了长期的跟踪研究,为我们揭示了私人生活与社会变迁之间的深层联系。

材料一 下岬村家庭结构变迁示意图


材料二 上世纪60、70年代,下岬村人从集体公社分得生活必需品,人们很少买新衣服,消费被压缩到最低限度。80年代以来,下岬村在衣食住行方面出现了翻天覆地地变化。1983年至1990年,共建了102所新房,同时还扩建了121所房子,村民的“彩礼”也由自行车、缝纫机、手表、收音机等老“四大件”转变为电视机、录音机、洗衣机、摩托车等新“四大件”。

材料三 从下列两图可见,下岬村的居住格局也出现了变化:住宅空间日益私密,房间的称呼日趋现代,并且增添了新的设施。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下岬村的家庭结构出现了什么样的变化?
(2)从材料二来看,下岬村人的生活水平经历了怎样的转变?简述造成这一转变的体制性原因及其过程。
(3)为什么农村的住宅格局与城市日益趋同?
2020-02-22更新 | 72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十一学校2010届高三11月月考历史试题
4 .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一方面,短缺经济下商品和服务的长期匮乏,满足不了城乡居民家庭生活最基本的需求;另一方面,单一公有制经济容纳不了日益增长的就业需要,特别是不能吸纳巨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这说明我国这一时期(       
A.需要加快国企改革步伐B.经济体制改革陷瓶颈期
C.发展乡镇企业的必要性D.需要大力推动城市化进程
5 . 1979年,国务院颁发《关于发展社队企业若干问题的规定(试行草案)》,鼓励发展社队企业(即乡镇企业),社队企业发展势头良好。但从1980年到1982年,社会上先后围绕“要不要发展社队企业”“社队企业与大工业的矛盾” “打击经济领域的犯罪”等问题争论,社队企业数量由1979年的148.04万减少至1982年的134.64万。由此可以看出发展社队企业
A.不利于社会秩序的稳定B.仍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
C.中心环节是扩大自主权D.必须得到社会大众认可
2020-02-20更新 | 300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5次月考历史试题
6 .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处理好农民和土地关系是在新形势深化农村改革的关键。从1949年至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农村土地关系变化的共同点是
A.保护了农民利益B.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C.改变了经营方式D.改变了土地所有制性质
7 . 从1979年到1992年,我国国家统配物资品种由256种减少到19种;国家计划收购和调拨的商品由65种减少到15种;在工业生产中,国家计委下达的指令性计划产品产值占全部工业总产值的比重由95%以上下降至10%以内。这意味着
A.企业的自主权不断扩大
B.市场经济体制已经确立
C.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动摇
D.私营工商业迅速发展
8 . 改革开放以来,公有制商业企业制度改革不断深化。一方面,以国有商业企业为基础组建股份制企业;另一方面,国有小型商业企业试行股份合作制;与此同时,大批个体商业和私营商业蓬勃发展。这些现象表明中国
A.对外开放程度不断加深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建立
C.社会经济的活力被激发D.商业企业间真正实现了协调发展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古希腊人把农耕看作对自然法则的臣服,认为人通过劳动可与自然及神的力量接触而不朽。随着劳动分工和商业的发展以及奴隶的普遍化,贬低劳动的观念产生,对手工业和商业的贬斥尤为明显。进入中世纪,劳动被视为上帝对人的惩罚,神学家们视劳动为人类抵御欲望诱惑、实现自我拯救的途径之一。至近代,思想家们开始深入思考劳动之于人的积极意义。如狄德罗指出劳动是人生快乐的源泉,卢梭认为在对小孩子的教育中增加一门手工艺课十分必要等。亚当·斯密从社会经济领域的视角系统地阐释了劳动价值理论,认为劳动是一切财富的源泉。在马克思看来,劳动是人类存在的唯一方式,人类只有在劳动中才能发现自身的本质。——摘编自付长珍王成峰《从生产自身到发展自身

——西方劳动观念的变迁及其启示》

材料二   受儒家思想影响,古代中国社会轻视劳动,劳动者地位低下,但同时又重民本,倡勤劳。新文化运动中“劳工神圣”思潮促进了人们对劳动者的重视,唯物史观及劳动价值论的传播进一步推动了劳动者地位的提高。新中国成立后,通过集体主义教育和阶级划分,劳动光荣观念深入人心。改革开放初期,平均主的分配方式被破除,“勤劳致富”成为主流劳动价值观。

——摘编自田守雷《中国主流劳动价值观变迁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方劳动观念变迁的阶段特征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中国近现代主流劳动价值观的发展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时代背景。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劳动创造价值”的认识。
10 . 20世纪80年代以前,我国企业利润全部上缴国家,开支则由国家财政下拨。1983年1月,国务院决定在全国范围内施行“利改税”,企业上缴55%的企业所得税,剩下的45%根据企业的不同情况,在国家与企业之间分成。这表明当时
A.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B.按劳分配原则得到贯彻
C.开始试行现代企业制度D.企业经营自主权有所加强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