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经济体制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3 道试题

1 . 著名学者约瑟夫·奈说:“中国的经济增长不仅使发展中国家获益巨大,中国的特殊发展模式包括特殊的民主方式也被一些发达国家称为可效仿的榜样,更重要的是将来,中国倡导的民主价值观、社会发展模式和对外政策,会进一步在世界公众中产生共鸣和影响力。”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中国特殊的民主方式的内容是什么?

(2)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是什么?20世纪80年代在农村、城市具体表现是什么?

(3)中国特殊的发展模式中的经济模式是什么?南方谈话、中共十四大对这种模式的形成有什么贡献?

(4)谈谈你对“中国特殊发展模式“的认识。

2018高三·全国·专题练习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20世纪内地流传的歌谣

50年代全民炼钢,60年代全民度荒。

70年代全民下乡,80年代全民经商。

材料二1958年8月13日《人民日报》头条

材料三1978-2013年我国粮食产量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全民炼钢”“全民经商”分别与当时推行的什么政策或运动有关?为什么二者都出现了“全民”参与的情况?

(2)材料二提供的数据可信吗?为什么?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我国粮食生产总体呈现增长态势的原因。

2018-02-06更新 | 104次组卷 | 1卷引用:二轮复习 专题17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押题专练
3 . 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于2008年10月9日至12日在北京举行。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通过30年农村改革发展,我国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决定》用“三个极大”高度概括了农村改革发展的伟大成就,即农村改革发展的伟大实践,极大调动了亿万农民积极性,极大解放和发展了农村社会生产力,极大改善了广大农民物质文化生活。
(1)历史上的三中全会都通过了一些重大的决议。哪年召开的哪一届“三中全会”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开端?中国的30年农村改革从何地开始?
(2)农村改革开始后,党实行什么政策“极大调动了亿万农民积极性,极大解放和发展了农村社会生产力”?
(3)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以前,党中央在农村实施的以下措施中,哪些也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哪些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
2017-09-06更新 | 66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原平市范亭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新生摸底考试历史试题

4 . 20世纪在世界现代化发展道路上有着三个重要的改革调整机遇。一次是20年代初的俄国,一次是30年代西方大危机时期的美国,一次是70年代末期以来的中国。

请结合史实回答:

(1)上述材料中所说的俄、美、中三个国家的“改革调整的机遇”分别是什么?

(2)这三次改革各有什么特点?各自的最终结局如何?在历史上有什么共同作用?

(3)从中你能得到什么认识?

2017-07-04更新 | 105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锦泽技工学校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5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货非衣食所急,可谓中国不缺耶。绝之则内外隔而构之衅无由生矣,夷虽欲窥伺我,何可得哉!

——《海防纂要》卷七

材料二中国内地风气尚未尽开,资本又不充裕,试问舍世界各国经济互助,有何别法?互助之道无他,即合各国之利病共同,视线一致者,集一银公司,棉铁为主要……凡有一地一矿一事视为可经营者……详确其预算,等差其年度,支配其用数,程序其设施,检核其成绩,而又势以平等资本,公开昭布其条件,而互输产品保公司之利,以不犯土地尊主国之权。

——《张季子九录·实业录》

材料三(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央批准在广东、福建两省的个别地区建立经济特区。经济特区成为我国对外开放的窗口和经济体制改革的试验田。

——《改革开放三十年》

材料四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闽南厦漳泉三角地区,作为沿海经济开放区,同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一样,是我国对外经济联系的桥梁、进出口的重要基地。它要把国外的先进技术、设备引进来,加以吸收消化创新,向内地转移,推动科技进步……尤为重要的是,必须面向世界,发展出口贸易,开拓国际市场,为增加我国的外汇收入多做贡献

——《长江、珠江三角洲和闽南厦漳泉三角地区座谈会纪要》

(1)材料一和材料二在对外方面的主张有何不同?

(2)材料三、四与材料二的主张看似相同,但有着本质上的差异。这一本质差异是什么?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出我国最早设立的四个经济特区的名称。

(4)依据材料三、四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我国对外开放的格局是怎样逐步形成的?

2017-05-28更新 | 125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2017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信息模拟卷(四)历史试题
6 . (1)我国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哪里开始,改革采取的主要方式是什么?
(2)1978年到1992年我国的所有制结构发生了什么变化?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什么?
(3)改革开放是哪次会议作出的重要决定?你怎样认识这次会议对我国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历史意义?
2016-11-27更新 | 153次组卷 | 1卷引用:2014-2015学年湖南省衡阳县第四中学高一下期中历史试卷
7 . 1956年,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后,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摆在中国人民面前。请回答
(1)中共八大为这一探索作出了怎样的历史贡献?
(2)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什么伟大的决定?
(3)十一届三中全会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中有何重大意义?
(4)中共十四大在这一探索过程中作出了怎样的贡献?
(5)从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的经济结构发生变化的主要趋势是什么?(提示:从所有制结构和经济体制两个方面加以概括
8 . “20世纪在世界现代化发展道路上有着三个重要的改革调整机遇。一次是在20年代初的俄国,一次是在30年代西方大危机时期的美国,还有一次发生在70年代末期以来的中国。”请结合有关史实完成:
(1)上述材料中所说的俄、美、中三个国家的“改革调整机遇”分别是指什么?
(2)这三国的改革调整各有何特点?结果或影响如何?
(3)据此谈谈你对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国家经济体制改革的认识。
2016-11-27更新 | 620次组卷 | 1卷引用:2014-2015学年江西上高县第二中学高二上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9 .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历史伟人有时会对历史的进程产生巨大的影响,下面三幅图片分别为列宁、罗斯福、邓小平。

面对20世纪各自国家的社会动荡或剧变,这三个伟人在当时各自的国家都进行了一次成功的改革。请结合史实回答:
(1)这三国的改革调整各有什么主要特点?
(2)据此谈谈你对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国家经济体制改革的认识。
2016-11-18更新 | 617次组卷 | 1卷引用:2010年内蒙古通辽一中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卷
10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在土地公有制基础上把土地长期包给各家各户使用,农业生产基本上变为分户经营、自负盈亏。这种责任制不改变土地公有制形式,使农民获得生产和分配上的自主权,克服了以往分配中的平均主义,改变了经济管理中过于集中和单一的方式。
材料二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主要是把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同时把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改变为以间接管理为主、宏观调控的体制,把宏观与微观、计划与市场结合起来。
回答:
(1)据材料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内容是什么?
(2)据材料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主要涉及哪些方面?
(3)分析材料一和材料二,说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相同点。
2016-11-18更新 | 770次组卷 | 1卷引用:2010年广州市执信中学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