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9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两幅漫画的主角都是外国人不同时期画的“中国龙”:一幅是描述100多年前“八国联军”瓜分中国:中国巨龙匍匐在地,掌断尾折,鳞开肉裂,纵然怒目喷火也只能任人宰割;另一幅是几年前发表在英国《泰晤士报》上的,上边同样是“中国龙”,却被画成一派顶天立地、蹈海翻江的气势,其它发达国家和一些大国似乎都不被放在“龙眼”里。       

图一                                                                                                         图二


比较图一、图二,提取一项有关中国龙形象反映的历史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2 . 国务院体改办在1979年的规划中,提出要把扩大企业自主权作为改革的中心环节;在1980年的规划中,则鲜明提出要建立适应商品经济的经济体制;在1982年的规划中,又提出要合理调整所有制结构。由此可知,1979-1982年的国家经济体制改革规划
A.得到了高度认同和全力实施B.视角由局部逐渐涉及整体
C.重视城市与农村改革同步推进D.初步具备市场意识和理念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建国初期中国对外贸易重心转向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同时,并没有忽视与西方国家的贸易。瑞典、丹麦、瑞士、芬兰于1950年与新中国政府建立了外交和贸易关系。1960年后,苏联东欧国家在中国对外贸易中所占比重由1957年的61.3%下降至1965年的14.3%。亚、非、拉发展中国家在中国对外贸易中所占比重33.4%,包括日本、西欧在内的西方国家在中国对外贸易中所占比重升至41.0%。

——摘编自彭波《新中国对外贸易发展70年:历程、成就、贡献与经验》

材料二   1978年以来,中国对外贸易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进出口总额由1978年的206.4亿美元增加到2007年的21738.3亿美元,其中,出口额由97.5亿美元增加到12180.1亿美元,进口额由108.9亿美元增加到9558.2亿美元;19782007年间,中国对外贸易总额年均增长速度达到了17.4%,远远高于同期世界贸易6%左右的平均增长速度,其中,出口年均增长速度为18.1%,进口年均增长速度为16.7%,尤其是2001年之后,中国的对外贸易更是进入了一个飞速增长阶段,年增长速度保持在25%以上。

——摘编自李坤望《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对外贸易发展评述》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建国初期至60年代新中国对外贸易的变化及其成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改革开放后对外贸易发展的原因及其产生的影响。
4 . 上个世纪20年代开始,列宁在苏维埃俄国提出“新经济政策”,毛泽东在中国提出农民问题,并开创“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的道路,30年代罗斯福在美国推行“新政”,90年代邓小平在中国提出“社会主义也有市场,”倡导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有这些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
A.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要相互学习借鉴B.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制度在相互竞争中发展
C.“实事求是”这一人类智慧的意义是世界性的D.伟大人物对历史前进有巨大推动作用
2020-11-18更新 | 394次组卷 | 22卷引用:湖北省荆州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双周考(11月) 文综历史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粮票、布票等票证是20世纪中国一个大时代里人民民生的缩影,1994年,全国各地相继取消了粮票等票证。粮票、布票等票证退出历史舞台反映了我国
A.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建立B.市场商品供求关系的变化
C.多种所有制经济协调发展D.实施扩大内需的经济政策
2020-07-29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荆州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中国改革开放经历了三次思想大解放:1978年第一次思想解放冲破个人的崇拜,1992年第二次思想解放冲破计划经济的崇拜,1997年第三次思想解放冲破了所有制的崇拜。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影响了历次思想解放运动B.改革开放的实践促成了第一次思想解放的开展
C.第二次思想解放得益于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确立D.第三次思想解放改变了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2020-07-21更新 | 329次组卷 | 22卷引用:湖北省荆州市松滋市言程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02—1936年外国列强对华投资(百万美元;括号内为百分比)

投资类型

1902年

1914年

1931年

1936年

直接投资

503.2

1067.0

2493.2

2681.77)

对中国政府的借货

284.7

525.8

710.622)

766.7

向私人工商业者放款

0.0

17.5

38.7

34.8

总计

787.9

1610.3

3242.5

3483.2

——摘自侯继明《1840—1937年中国的外国投资和经济发展》

材料二   改革开放后,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大幅增长,对外直接投资额从1982年的0.4亿美元增至2018年的1298.3亿美元,年均增长25.2%。1982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额居世界第29位,2013—2015年稳居世界第4位,2016年首次跃居世界第2位。2018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额居世界第2位,比1982年提高27位。

——摘自国家统计局《新中国成立70周年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报告》


(1)根据材料一,概括这一时期外国列强对华投资的主要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产生这些特点的历史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改革开放后中国对外投资和近代列强对华投资的主要不同点。
2020-01-07更新 | 5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荆州市2019年高三上期质量检查(Ⅰ)文综历史试题
8 . 1993年中国粮价全面放开,以市场定价为主,以前的粮票、粮本全部取消,原来的定量配给转变为市场自由采购。这些变化表明当时我国
A.已完全废除计划经济体制
B.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已完成
D.市场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增强
9 . 工业化道路的选择关系着一个国家的发展前途。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近代早期主要民族企业一览表(部分)

企业名称地点资本雇工所用机器或产量
继昌隆缫丝厂广东南海1万元700人使用蒸汽动力
贻来牟机器磨房天津7万元10人机器磨面
通久源轧花厂宁波2万两400人新式扎花机40台
宏远堂机器造纸公司广州15万两每周产纸40吨
燮昌火柴公司上海5万两800人日产火柴50箱

——摘编自林丙义《中国通史》

材料二   工业化道路的问题……从制度选择的层面去考察,在世界范围内,无非有两条道路:一条是资本主义工业化的道路;一条是社会主义工业化的道路。从方法或具体路径选择的层面去考察,按照陈云的说法:“工业化不外三条路:重轻并进,先重后轻,先轻后重。”

——沙健孙《毛泽东思想通论》

材料三   


材料四   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邓小平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国近代早期民族企业的特点。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简述新中国初期工业化建设的规划。
(3)材料三的粮食产量变化得益于哪一改革措施?该措施对我国农村经济有何影响?
(4)材料四中邓小平阐明了什么观点?在此基础上,中共十四大提出的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是什么?
10 . 据统计,1997年,在我国社会农副产品收购总额中,国家定价的比重由1978年的94.4%下降到15%以下,在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中,国家定价的比重由1978年的97%下降至5%,在工业品出厂价中,国家定价的比重仅占4%。材料表明我国经济改革的特点是
A.推行物价“双轨制”以抑制通货膨胀B.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得到加强
C.更多开放农副产品收购价格D.缩小工农产品价格之间的“剪刀差”
2019-01-30更新 | 821次组卷 | 1卷引用:2014届湖北省荆州市高三质检文综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