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 道试题
1 . 有学者指出,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主体地位逐步得到确立,高等教育的政治色彩进一步弱化,其生产属性和经济功能进一步凸显,高等教育成为知识经济的“服务器”。该学者旨在(     
A.阐述“科教兴国”战略的内涵B.强调高新技术产业的地位
C.讴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D.表达了对教育发展方向的担忧
2022-08-02更新 | 79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贵港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1996年,我国的经济增长率从1992年的14.2%回落到9.7%;物价涨幅比1994年回落了15.6%;此后,我国宏观经济开始进入适度快速和相对平稳的发展轨道,我国的“宏观调控”首战告捷。这一成就的取得(     
A.打破了人们对公有制的迷信
B.提振了经济体制改革的信心
C.得益于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D.为国有企业改革指明了方向
3 . 1984年全社会零售商业饮食服务网点915万个,比1978年增长629.08%,其中国营商业网点减少40.1%,只剩下27.2万个,集体网点达159.4万个,增长55.86%,个体户达728.1万户,增长近40倍即4000%。这些变化
A.推动了商业管理体制的革新B.标志着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开始
C.动摇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D.彻底突破了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
2022-04-21更新 | 427次组卷 | 4卷引用:广西南宁市2022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4 . 我国不同阶段对于改革目标有不同表述,从“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到“有 计划的商品经济”,再到“国家调控市场,市场引导企业”,最终到十四大提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些变化主要反映的是
A.以市场化为取向的改革历程B.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确立过程
C.准确定位改革目标极为艰难D.对计划经济崇拜的旧观念难以打破
2022-04-01更新 | 536次组卷 | 9卷引用:广西玉林市第十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都铎王朝时期(14851603 年)英国的物价急剧上升,大量穷人、乞丐和流浪者因饥饿而死,社会秩序动荡混乱。面对这一危局,当时的英国政府针对物价出台了一系列干预和遏制政策,而立法作为一种重要的价格管制工具得到了充分运用,尤其是王室敕令这一法律形式更是扮演了引人注目的角色。据统计,当时共有30项救今针对食物、肉类、糖类、啤酒花、酒类(含法国酒)、弓箭盔甲6类商品的价格制定了官方最高限价。鉴于伦敦作为全国政治和经济中心的重要地位,都铎政府对伦敦市的价格管制高度关注。为保障物价管控效果,都铎政府严惩违抗限价命令的地方官员。这些举措为都铎王朝时期社会经济的顺利发展营造了较为有利的环境。

—-摘编自柴彬《英国近代早期的物价问题与国家管制》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70年以来,价格机制作为市场体制机制探索与改革的关键,其变化始终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探索与改革同步同频。计划经济体制下,各类生产要素的价格均由政府统一制定、集中管理,行政计划成为定价和调价的基本方式。至1997年底,在农副产品收购总额中,国家定价的比重由1978年的94.4%下降至15%以下;在工业品出厂价中,以市场价格进行销售的比例已占96%以上,市场形成价格机制正式建立。与此同时,以价格监测体系为主的价格宏观调控体系以及社会主义市场价格法律体系也在此时初具雏形。截至2018年底,中国政府相继制定和实施了60多部与《价格法》配套的法规;全国共查处价格违法案件1170万件,实施经济制裁达696亿元,进一步规范了企业的价格行为,保障了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摘编自陈兵《新中国70年价格机制运行的基本经验与改革路向》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都铎王朝时期的英国政府对物价进行国家管制的特点及其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新中国成立以来价格机制演进的基本趋势。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英两国不同阶段价格机制演进的历史启示。
2022-03-08更新 | 127次组卷 | 2卷引用:广西桂林市第十八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6 . 1996年10月,《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朋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指出: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反对见利忘义、唯利是图,形成把国家和人民利益放在首位而又充分尊重公民个人合法利益的社会主义义利观,形成健康有序的经济和社会生活规范。据此可知,这一决议的主要目的是
A.将改革的重心转移到精神文明建设B.为完善社会主义市场体制提供保障
C.推动社会民主法治建设向纵深发展D.纠正不良现象以促进社会风气好转
2022-01-17更新 | 318次组卷 | 9卷引用:广西桂林市桂林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选考班)试题
7 .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一般性消费品和生产资料普遍供不应求的状况基本结束,基础产业“瓶颈”制约的状况明显缓解。到2001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37595亿元,比1989年增长3.6倍,年均增幅高达15.9%。上述状况主要得益于
A.中国成功加入世贸组织B.社会消费观念发生改变
C.现代企业制度初步建立D.市场经济体制基本形成
2022-01-12更新 | 412次组卷 | 6卷引用:广西壮族自治区2022届高考最后冲刺精编押题预测仿真卷(一)文综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957年,我国工业总产值占工农业总产值的56.7%,超过了农业总产值而居于主导地位,这是初步实现国家工业化的重要标志。全国工业工程技术人员比1952年增长2倍,同时我国已能设计一些比较大型的技术复杂的工程,从而使我国的工业技术一下子跨越了近半个世纪。机器制造工业在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由1952年的5.2%提高到9.5%,旧中国重工业极端落后的状态已经开始改变。

——摘编自代红侠徐家林《“一五计划”的实施及其启示》

材料二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首先,从根本上改变束缚农业生产力发展的旧体制,并结合一系列改革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农业的新路子。为了改变企业权力过小、缺乏活力、经营管理不善、不适应市场变化的需要等弊病,在实行利改税、厂长经理负责制,取消奖金封顶等单项改革的基础上,又进行经济体制综合改革试点,使城市改革由点到面,由单项改革向综合改革逐步展开。在财政方面,根据各地不同情况分别实行新的财政体制,并在基本建设方面,扩大了地方审批的权限。同时在公有制的基础上实行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进一步发挥经济杠杆在指导国民经济运行中的调节作用,把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纳入国家计划的轨道。同时,沿海开放地带经济的发展,又带动了内地经济的开放和发展。

——摘编自梁秀峰《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道路上的探索和实践》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一五计划”在社会主义工业化方面的巨大成就。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道路上的探索和实践”的具体表现,并谈谈你从中得到的启示。
9 . 据1993年3月26日的江苏《连云港报》报道:“根据省委、省政府的通知精神,我市决定从1993年4月1日起,全面放开粮食、油料购销价格,不再使用粮食、食油票券。”该报道反映了
A.粮油价格不再受政府指导B.经济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入
C.计划经济体制已完全破产D.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建立
10 .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我国经济迅速发展,但也出现通货膨胀加剧等问题。面对严峻形势,党和政府探索新路子进行治理整顿、全面深化改革。到1991年底,经济过热明显改善,物价涨幅全面回落,市场秩序好转。治理整顿工作
A.激发了现代企业制度的生机活力B.推动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形成
C.突破了对计划和市场关系的认识D.为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创造条件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