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42 道试题
1 . 1992~2002年,全国个体工商户由1543万户发展到2378万户,资金数额由60!亿元增长到3782亿元,从业人员由2468万人增加到4748万人。这一现象反映了我国
A.经济体制改革深化发展B.城乡生活差距逐步缩小
C.民众消费需求日益变化D.产业结构得到合理调整
2021-05-12更新 | 161次组卷 | 3卷引用:2022年新高考历史模拟好题精选(第1期)-专题1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2 . 下图反映了2001年和2017年我国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占全国进出口总额的比重变化情况,这一现象
A.揭示国有企业改革势在必行B.改变了我国的经济所有制结构
C.加速了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D.表明加入世贸组织产生的影响
3 . 1992年,一篇记录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视察时所做重要谈话的长篇通讯《东方风来满眼春》发表后,在全国引起巨大反响。此后改革开发取得的新发展是
A.确立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方针B.在粤、闽沿海建立经济特区
C.开始进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D.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021-05-10更新 | 318次组卷 | 4卷引用:备战2022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帮(新高考专用)-考点18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4 .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出现了个体户、自由职业人员等新的社会阶层。2001年,党内曾把这一阶层界定为“也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2002年,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他们“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2004年,十届二次人大将“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写入宪法。这一变化
A.说明了我国已经消灭了阶级斗争B.体现出理论建设道路的艰难曲折
C.折射了民主政治建设进程的加快D.反映出我国社会结构的时代变化
2021-05-06更新 | 846次组卷 | 18卷引用:2022年新高考历史模拟好题精选(第1期)-专题1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5 . 某次大会报告中提到: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和党的十四大以来的五年,是很不寻常的五年……公有制经济不仅包括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还包括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国有经济比重减少一些,不会影响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此次大会标志着(     
A.改革开放步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B.经济体制改革目标和基本原则具体化
C.对改革开放深入发展具有深远意义D.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又一次思想解放
2021-05-02更新 | 47次组卷 | 2卷引用: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专项复习(人教版)-专项0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关于计划与市场的关系,中国共产党经历了长期探索。

时间探索
1956陈云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的新问题》的报告中指出:计划生产是工农业生产的主体,按照市场变化而在国家计划许可范围内的自由生产是计划生产的补充。
1979邓小平在会见加拿大外宾时第一次提出“市场经济”的概念,“市场经济不能说是资本主义的”“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这是社会主义利用这种方法来发展社会生产力的,把这当作一种方法并不会影响整个社会主义,也不会重新回到资本主义”。(当时“市场经济”主要是指“市场调节”)
1982全国人大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15条规定:“国家在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基础上实行计划经济。国家通过经济计划的综合平衡和市场调节的辅助作用,保证国民经济按比例地协调发展。”
1984《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明确提出:“社会主义经济是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1992邓小平“南方谈话”中指出: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中共十四大明确了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993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强调: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1)根据材料,概括新中国经济体制探索的特点。
(2)你认为材料中哪次探索具有突破性意义?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理由。
2021-04-29更新 | 193次组卷 | 5卷引用:备战2022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帮(新高考专用)-考点18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7 . 据统计,1990年与1978年相比,我国国民生产总产值已达17686亿元,增长1.74倍(1980至1990年间,年均增长9%);工业总产值增长2.89倍。上述变化主要是由于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C.社会生产力得到极大地解放D.全面对外开放格局基本形成
2021-04-28更新 | 110次组卷 | 4卷引用:备战2022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帮(新高考专用)-考点18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通过总结经验,中国共产党在实践中开辟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井冈山道路。但其“特”之形成需要克服诸多困难,尤其要打破党内陈独秀、李大钊等一批杰出人士长期以来推演出的对俄国革命范式的盲目尊崇。秋收起义失利后,毛泽东等率领工农革命军向罗霄山脉进军,到达三湾村后,确立了“支部建在连上”的原则。井冈山斗争时期,毛泽东做了大量社会调查,形成了《兴国调查》等著名长篇调查报告针对当时红军中的旧部队习气严重问题,对部分地区的党组织进行了重组。共产党人坚持人民立场,颁布了许多有益于老百姓的法令,实施了许多有益于老百姓的举措。在革命实践中,毛泽东先后写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等光辉篇章,运用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方法论,探索并成功实践了井冈山道路。

——摘编自孙伟《井冈山道路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联系》

材料二   1980年普遍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村的经济形势发生了深刻变化,为以城市为重点的整个经济体制改革提供了有利条件。198410月,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明确指出,应该紧紧把握住马克思主义的这个基本观点,把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生产力作为检验一切改革得失成败的最主要标准。1993年,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强调:“尊重群众首创精神,重视群众切身利益,及时总结群众创造出来的实践经验。”据统计,从党的十八大闭幕到2017109日间,习近平到基层考察调研50次,累计151天,纵横跨越中国版图。党的十八大以来,城乡居民收入增速超过经济增速,脱贫攻坚战取得决定性进展,6800多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

——摘编自王东京《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基本经验》


(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有中国特色的革命与建设道路与“俄国人的道路”的不同之处,并简析“党内对俄国革命范式的盲目尊崇”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与建设道路的同一性。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变化趋势。
9 .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我国经济迅速发展,但也出现通货膨胀加剧等问题。面对严峻形势,党和政府探索新路子进行治理整顿、全面深化改革。到1991年底,经济过热明显改善,物价涨幅全面回落,市场秩序好转。治理整顿工作
A.激发了现代企业制度的生机活力B.推动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形成
C.突破了对计划和市场关系的认识D.为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创造条件
10 . 下表是1998—2002年私营、国有和外资工业企业的工业生产总值比较表,导致这三类企业产值增长的国内因素是
1998—2002年私营、国有和外资工业企业的工业生产总值比较表
年份私营企业国有企业外资企业
产值(亿元)比重(%)产值(亿元)比重(%)产值(亿元)比重(%)
199820833.903362162.901775033.21
200055207.944055458.322346533.74
20021295114.304517949.873245935.83
①改革开放逐步深入   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
③经济全球化的推动   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
2021-04-16更新 | 261次组卷 | 5卷引用:备战2022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帮(新高考专用)-考点18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