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2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世纪50年代初期,中国的私营经济在城乡生产和流通领域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1954年,城乡个体手工业产值约为当年全国工业产值的20%。此外还有280万户、330万人从事个体商业,他们的商品零售额约占全国商品零售额的40%,但到1978年,全国城镇个体工商者只有15万人。20世纪80年代以来,私营工商业发展不仅速度快,而且在经济社会结构中地位与作用日益显著。

——摘编自陆学艺《中国私人经济的兴起》

材料二   据国家工商局提供的数据(如下表)显示,截止1993年底全国登记注册的私营企业已达23.8万户,比上年增长70.4%,一年净增长相当于1978年底至1991年的发展总和,从业人员373万人,比上年增长619%,是1991年数字总和的2倍,注册资金681亿元,比上年增长207.7%,是1991年的6倍。另外,工业产值,营业收入和商品零售额同样创历史新高,私营经济的增幅之高是其它所有制形式所没有的。

项目户数从业人员注册资金产值
户数比去年同期增长%人数
(万人)
比去年同期增长%金额
(亿元)
比去年同期增长%金额
(亿元)
比上年同期增长%
1989905811648497
1990981418.351703.669513.1012225.77
19911078439.891848.2412329.4714720.49
199213963329.4823229.0922179.6720539.46
199323791970.3937360.78681208.14422105.85
平均增长率%27.3022.8168.4744.27

——摘编自王敏钦主编《中国私营经济年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50年代——80年代中国私营经济经历了怎样的变化,并概括变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私营经济呈现出的特点,并概括90年代初私营经济快速发展的历史背景。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私营经济的发展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影响。
2021-03-05更新 | 149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届山东省济宁市高考二模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主观题
2 . "打工潮"的发展是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活"历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80年代,潘海工业快速发展,城市经济有了极强地吸收农村劳动力的能力,全国劳动力市场开始形成,中西部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开始离土又离乡,向沿海城市转移。


1992年以后中国突然出现前所未有的打工潮,当年就有大约4000多万农民工流入沿海和城市去打工,此后外出打工农民越来越多。

21世纪第一个十年后,随着内地承接产业转移,越来越多的打工人员回到家乡工作创业。与此同时,随着中国经济地位和国际影响力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外国"劳工"来到中国工作和生活。

——摘编自《百度文库》


(1)编写一幕发生在20世纪90年代打工人物的对话。(要求∶先写出对话主题,主题要紧扣中国当时政治或经济领域的重大事件;对话内容要图绕主题展开,观点明确;对话过程完整,逻辑清晰。)
(2)结合打工人员流动的变化,说明"打工潮"的变化是一部"经济史"。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51年,中央财委着手编制《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年开始实行,边实行边编制,1957年底各项指标超额完成。此后,除了1963年至1965年的国民经济调整时期之外,我国还先后编制执行了发展国民经济的九个五年计划。

2005年10月,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了《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国家将五年计划改为五年规划。2006年3月,全国人大通过的“十一五”(2006—2010)规划纲要首次提出五年规划的性质和作用:主要阐明国家战略意图,明确政府工作要点,引导市场主体行为,是未来五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是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的重要依据。

——据王家云、杨成敏《新中国制定实施“五年计划”的审视》等


以“一五”计划和“十一五”规划为例,对“国家将五年计划改为五年规划”作出合理的解释。
2020-06-10更新 | 232次组卷 | 4卷引用:专题02 合理解释类-2021年山东省新高考历史非选择题高分攻略
4 . 如表是中国进出口贸易总额统计表(1949—2018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单位:亿元

年份总额出口进口顺逆差
1949412021—1
1954844044—4
195914978717
196497554213
1969107604713
1974292139152—13
1979454211243—32
19841201580620—40
1989415619562200—244
199420382104219960461
19992989616159137362423
20049553949103464352667
2009150648820296861813411
201426430014390012040023500
201830510016420014090023300

——整理自国家统计局


采用一个新的时间尺度,对这一时期的中国对外贸易进行阶段划分,并说明划分依据。
2020-03-20更新 | 324次组卷 | 4卷引用:专题02 合理解释类-2021年山东省新高考历史非选择题高分攻略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我的业师梁启超先生说,王安石是大改革家,中国千古一人,在他以前,有过改革家,如在齐的管仲,在秦的商鞅。然而,论到有见识,彻底了解宋朝的政治缺失、人民疾苦,有办法解决他的问题,有毅力贯彻他的计划,在宋朝以前或其以后,中国只有王安石。

——黎东方《我对历史的看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王安石变法前“政治缺失”与“人民疾苦”的主要表现是什么?

材料二:政治制度,必然得自根自生。纵使有些可以从国外移来,也必然先与其本国传统有一番融合媾通,方能真实发生相当的作用。否则无生命的政治,无配合的制度,决然无法长成。

——摘编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2)根据材料二,概括钱穆对待外国制度所持的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论证钱穆观点的合理性。

材料三:1978年以来的中国历史,有的学者以1992年为界将其划分为两个阶段,有的学者以2001年为界将其划分为两个阶段。


(3)推断材料三中两种历史分期各自所用的角度,并结合史实分别加以说明。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兴起于15—18世纪早期的重商主义以英国托马斯·孟为代表,认为货币是财富的唯一源泉,货币来自于对外贸易,争取外贸顺差,以防止货币外流和增加金银财富。18世纪中晚期,以英国亚当·斯密为代表的古典政治经济学派提出自由放任的经济主张,认为价格是市场调节的“看不见的手"。1936年,英国凯恩斯出版了《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主张国家采用扩张性的经济政策,通过增加需求促进经济增长。20世纪70年代,出现了以美国弗里德曼为代表的新自由主义学派,主张制止通货膨胀和反对国家干预。

——摘编自颜昌盛《近现代西方经济思想的变迁与趋势及其影响分析》

材料二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对计划和市场关系的认识不断深化。党的十四大明确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这些年来,我们既在深刻而广泛的变革中坚持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又创造性地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增强综合国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更好实现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任务。

——经济日报刊评:新中国经济发展的宝贵经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西方经济思想的变迁反映了资本主义发展怎样的时代特征。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特点。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建国初期,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形成了由单位职工福利、城镇孤寡救济、农村五保供养共同构成的福利制度框架。建国后的前25年时间内,我国家庭户平均规模一直处于4.3~4.6人之间,家庭养老是当时的主体选择。

材料二   90年代以来,国家政策开始关注社会化养老的需求和供给。1993年,民政部、国家计委等部门《关于加快发展社区服务业的意见》首次提出“养老服务”概念。2000年,国办19号文件《关于加快实现社会福利社会化的意见》提出伴随家庭小型化的发展,社会化养老需求快速增长。伴随着2000年前后的国企改制,单位制对家庭功能的补充和替代也逐渐告一段落,养老作为家庭功能之一正式走向了社会。截止2017年底,我国社会力量创办养老机构数占比已达到45.7%,满足了多层次多样化的养老服务需求。

——以上均摘编自李璐《我国70年养老模式的变迁》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我国养老制度的变化,并指出导致变化的主要因素。
8 . 在中国改革开放后的某个重要时间节点上,体制外经济特别是乡镇企业发展势头正旺,加上各种非国有经济的比重已占“半壁江山”,面临困境的国有企业必须寻求出路,改革已逼近市场经济的门坎,等待着中央的明确表态。跨越这道“门坎”的是
A.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逐步实行B.开始试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C.邓小平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召开D.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的形成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世纪后期.美国城市住房紧缺,形成大批贫民窟,1879年,纽约市通过专门法案倡导新式住房设计,改善贫民住房情况,但直到1908年还没对住房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其他城市更是一拖再拖,一战期间,联邦政府实施了两项战时应急住房计划,为工人和军人家庭建造公共住房.20世纪30年代,联邦政府开始扩大在一战时期的做法,1934至1937年间,美国公共工程局以解决就业的名义新建住房21640套.1937年,美国国会通过《美国住房法》,并建立美国住房暑负责贫民的公共住房建设,到二战结束时,该署为16.8万个建筑单元提供了90%的资助,

——摘编自王旭《美国城市发展模式:从城市化到大都市区》等

材料二   住房问题不仅是经济问题,也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社会问题,一直受到政府和民众的普遍关注.1988年1月国务院召开了“第一次全国住房制度改革工作会议”,2月批准印发了住房制度改革领导小组t美于在全图城镇分期分批推行住房制度改革的实施方案》,这标志着住房制度改革进入了整体方案设计和全面试点阶段.1994年7月18日,国务院下发《关于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的决定》,标志着改革已进入深化和全面实施阶段,经过20多年的改革,人均住房面积从1978年的不足7平方米提高到2004年的25平方米,住房内在质量也显著提升.单位建房实物分房的旧体制被打破,住房货币分配制度逐步发展.市场中介服务业务快速发展,统一的房地产市场体系基本建立.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得到确立和越来越充分的发挥.另外,中固房地产业还直接带动了57个相关产业的产出增加,产生了广泛的行业推动力。

——摘编自贾康、刘军民《中国住房改革背景的住房保障:演进与发轫》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前期美国住房政策的变化,并分析其变化产生的积极作用.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20世纪前期美国住房政策相比,我国住房制度改革的不同之处,并说明我国住房制度改革的原因。
10 . 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
A.1978年邓小平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上中提出要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B.中共十四大明确指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1992年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中共十五大将国家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写入宪法
2019-03-01更新 | 161次组卷 | 2卷引用:山东省高中历史合格考中国史基础常识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