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38 道试题

1 . 现代化理论研究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变。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

18-19世纪,一些欧洲的社会学家以西方工业社会为对象,研究从传统社会到现代社会的发展规律。

二战后,现代化研究在美国兴起并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该理论认为现代化的主要动力来自于内部。内部的障碍是发展中国家发展不顺利的根本原因;现代化实际上是西方化或者美国化的过程。20世纪是“美国的世纪”。这一理论得到美国政府的重视。

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很多学者根据各国的具体情况,探讨不同国家走向现代化的模式。20世纪80年代,现代化理论从美国引进中国,不少学者开始将现代化概念和分析框架运用到社会科学研究中。

——据《传统与变迁——国外现代化及中国现代化问题研究》等

(1)概述18-19世纪西欧经济、政治发展的主要状况。

(2)结合材料和当时的国际背景,分析二战后美国政府为何重视现代化理论?

(3)为什么现代化理论能够在20世纪80年代被引进中国?运用这种理论进行历史研究时要注意什么?

2016-11-27更新 | 1087次组卷 | 8卷引用:2019高考备考一轮复习精品资料 专题二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和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 第4讲 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教学案】
2 . 下表为1978—2006年中国社会商品零售价格管理形式比重变化情况,促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经济体制改革的进行B.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
C.广大人民的愿望D.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3 . 英国剑桥大学彼得·诺兰教授说:“我一直深信中国在五十年代早期以及七十年代后半期之后,选择了一条最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这两条道路在经济上分别指
A.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和自由主义经济
B.国家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经济
C.国家资本主义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
D.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4 . 1992年初,邓小平先后到深圳、珠海等地进行考察研究,发表了著名的“南方谈话”,为深化改革指明了方向,所以有学者说“中国人今天仍然生活在南方谈话的延长线上”。下列属于延长线上的是
A.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B.开发开放上海浦东
C.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成立上海合作组织
5 . 1953年国家对粮食实行“统购统销”政策,就是农民生产的粮食由国家统一收购,全社会所需要的粮食全由国家供应。到1992年底,粮食“统购统销”完全退出历史舞台。这一变化主要反映了
A.粮食产量大幅度提高
B.国家经济体制的改变
C.农民生产自主性增强
D.粮食流通渠道多样化
6 . 有一浙江商人,1980—1992年间因做买卖三次入狱,又无罪释放,引起各方对其是否合法经营展开激烈争论。此事例不能说明(  )
A.民营经济发展道路坎坷B.改革开放初期立法滞后
C.计划经济体制影响深刻D.市场经济体制逐步确立
7 . 20世纪90年代,“市场经济”“与国际接轨”成为最流行的口号,对那些富裕的居民来说,中国入世的好处随处可见。为实现“市场经济”“与国际接轨”,中国做出的积极举措是 (  )
A.积极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B.支持第三世界的不结盟运动
C.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D.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8 . 下面是被誉为“江南猫王”的画家陈莲涛送给邓小平的《双猫图》。图中一只猫毛色雪白、茸毛轻柔,另一只猫毛色乌黑、黑里透亮。画的右上方,是一行遒劲苍古的题词: “不管白猫黑猫,能捉老鼠就是好猫。”下列举措与此画寓意一致的有

①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②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③成立经济特区
④以“一国两制”构想解决香港、澳门问题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2016-11-27更新 | 370次组卷 | 1卷引用:2014年高中历史: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9 . 有人把我国的国有企业改革划分为初步探索、制度创新和纵深推进三个阶段,其中1993--2003年被称为制度创新阶段。这里的 “创新”具体是指
A.按劳分配制度的创新B.科学技术的创新
C.政治制度的创新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创新
10 . 李老师研究社会主义建设文献,看到了这样两篇文章《东风吹来满眼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些文章最可能发表于
A.1978年
B.1985年
C.1992年
D.2001年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