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06 道试题
2021高三上·全国·专题练习
1 . 下表为1985年和1998年各类经济成分在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这一变化说明
A.国有经济活力下降B.乡镇企业异军突起
C.经济体制改革深化D.市场经济体制形成
2021-10-05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2年新高考历史模拟好题精选(第1期)-专题1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下表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对经济体制改革问题的一些论述。

时间会议论述
1978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改进国民经济中一些重大比例失调的状况;同时对我国权力过于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和经营管理方法进行改革
1982中共十二大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
1984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1989中共十三届四中全会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经济体制
1992中共十四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993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作用
2002中共十六大在更大程度上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2007中共十七大从制度上更好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2012中共十八大更大程度、更广范围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从材料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表述成文。)
2021-09-21更新 | 184次组卷 | 2卷引用:专题02 解读十九届六中全会公报中的“十个坚持”-2022年高考历史【热点·重点·难点】专练(全国通用)
3 . 1992年,邓小平南巡时说:“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反映现代社会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管理方法。”这一论断
A.推动了我国改革开放进入新的阶段B.明确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
C.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奠定基础D.确立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2021-09-10更新 | 102次组卷 | 4卷引用:2022年高考历史【热点·重点·难点】专练(新高考专用)-热点08 “22”年度周年纪念
4 . 2015年年底,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将正式成立,体现出中国尝试在外交战略中发挥资本在国际金融中的力量。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明朝中期,白银成为主要流通货币,是商业繁盛,尤其是棉布、粮食、食盐等日常生活用品远距离贩销的结果。明朝中叶以后出现的商帮和江南市镇群落,正是在白银成为通货和计价标准的形势下发展起来的。当时,欧洲人的东来,刺激和吸引东南沿海的商人到南海诸国自由贸易,与西班牙、葡萄牙等国商人的贸易,均用银钱易货。据研究,16世纪中期到17世纪中期,中国通过“丝一银"贸易获得了占世界产量1/41/3的白银,总数达到2亿两。这种趋势一直持续到18世纪末,有力地促进了市场繁荣,加速经济的白银化。人

——摘编自《中华文明史》第四卷

材料二   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引起了货币制度危机,各国先后组成了相互对立的货币集团,实行外汇倾销,进行激烈的货币战,国际货币金融关系呈现出一片混乱。当时,罗斯福命令停止黄金出口,后来放弃金本位制,美元贬值30%左右,增强了英国在世界市场的竞争力。二战期间,罗斯福设想的“世界蓝图”之一,就是战后建立一个以美国为核心的世界经济体系。1944年,美、英、苏、中等44国通过《联合国货币金融会议最后决议书》,建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制度,通过使投资更好地用于生产事业的办法以协助会员国境内的复兴与建设……以及鼓励欠发达国家的生产设施与资源开发。固定汇率有利于国际贸易的发展,据统计,世界贸易出口总额年平均增长率19481960年为6.8%,1960-1965年为7.9%,19651970年为11%。

——摘编自人教版《历史·必修2教师用书》

材料三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经济保持年均9%的增长速度,成为世界经济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到21世纪初,我国已有95%以上的商品资源实行市场配置,国家定价商品不足5%,社会主义商品市场体系基本建立。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已建立起多层次、宽领域、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战略格局,中国的进出口总值占世界8.73%,居第三’位。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三大对外投资国,中国对外投资2012年同比增长17.6%,创下了878亿美元的新高。而且,经过30多年的发展和积累,中国在基础设施装备制造方面已经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同时在公路、桥梁、隧道、铁路等方面的工程建造能力在世界上也已经是首屈一指。中国基础设施建设的相关产业期望更快地走向国际。

——摘编自人教版教材、教师用书《历史·必修2》、人民网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明朝中期白银成为主要流通货币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概括罗斯福采取的金融措施。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建立国际货币制度的作用。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倡导建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历史条件。
2021-08-31更新 | 399次组卷 | 5卷引用:【考点练】2022届高三历史大数据精选试题重组模拟卷(全国通用)-中国现代史-考点11新中国在探索中发展的经济
5 . 下表为1993-1997年中国工业总产值统计表。这反映出
单位:亿元人民币
年份合计国有经济百分比%集体经济百分比%个体经济百分比%其他百分比%
1993年484022272546.951646434.0238617.98535211.06
1994年701792620137.332647537.72708210.091042114.85
1995年918953122033.973362336.591182112.861523116.57
1996年995952836128.483923239.391542015.481658216.65
1997年1137332902825.524334738.112037617.922098218.45

A.国有企业完成了股份制改革B.工业企业开始获得经营自主权
C.市场化改革释放出经济活力D.经济所有制结构发生根本变化
2021-08-13更新 | 167次组卷 | 2卷引用:【考点练】2022届高三历史大数据精选试题重组模拟卷(全国通用)-中国现代史-考点11新中国在探索中发展的经济
6 . 1997年,中共十五大报告明确指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021-08-09更新 | 84次组卷 | 1卷引用:学业水平考试必修二判断题专项训练02(人教版)
7 . 1992年,“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成为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入新建段的标志。
2021-08-09更新 | 78次组卷 | 1卷引用:学业水平考试必修二判断题专项训练01(人教版)
8 . “热词”是指出现频率比较高的词。历届党代会的热词,都是党和国家在这一时期的中心任务。1992年党的“十四大”的热词应是
A.“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的基本路线”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本质”
C.“邓小平理论”“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D.“三个代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2021-07-12更新 | 184次组卷 | 33卷引用:江苏省扬州市邗江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历史必修练习试题(一)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国家间的实力竞争本质上是现代化发展水平和道路、模式、发展战略的竞争。不同的国家有着不同的经济现代化模式。他们的经济现代化发展水平、发展道路、发展阶段、发展理论和对策、发展模式、发展趋势,以及社会经济制度,既有某些相似的轨迹,由多姿多态各具特色,显示了世界经济生活中多样统一性的生动画面。

——据《当代世界六十年(1945——2OO5)》

依据材料,围绕“经济现代化”提出一个观点,并结合相关史实进行阐述。(要求:观点明确,持论有据,逻辑严密,表达清晰。)
10 . 1990年1月,国家体改委针对东欧剧变、苏联濒临解体的敏感问题召开研讨会,得出的结论是:“东欧剧变、苏联危机的原因不是经济市场化;相反,这些国家的现实是市场极度不发育。”这一认识
A.开始打破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B.有利于经济体制向市场化转型
C.肯定了市场经济体制的灵活性D.扫清了改革开放进程中的障碍
2021-06-03更新 | 514次组卷 | 5卷引用:备战2022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微专题(全国通用版)-专题10经济政策和经济模式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