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5 道试题
1 . 1985年,由政府投资并管理的“菜篮子工程”——最早的农贸市场出现了;到90年代城乡集贸市场已达8.3万个,21世纪初菜篮子工程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影响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城乡一体协同发展B.国家宏观调控指导
C.市场化改革见成效D.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2 . 新中国工资制度自1956年改革以后,在近30年中基本没有大的变动。1978年9月,中共中央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组织力量调查研究,提出工资改革意见……随后,中央决定于1985年进行工资改革,其原则:企业职工的工资和奖金要同企业的经济效益高低、个人贡献大小挂钩,职工工资总额同企业经济效益按比例浮动等等。据此可知(     
A.现代企业制度已经建立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
C.国企改革注重价值规律D.改革开放后工作重心转移
3 . 改革开放之初,陈云强调要根据“鸟”(经济)的需要,设计“笼”(计划)的大小,并不断调整“笼”的尺寸,使“鸟”既能在“笼”中自由飞翔,又不被“笼”困死。提出“鸟笼经济”的目的是(     
A.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B.解释计划与市场的辩证关系
C.在计划指导下扩大自主权利D.摆脱计划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4 . 下图是2012年我国化工行业内企业所有制类型分布情况。这说明我国(     
A.公有制经济实行了股份制B.所有制结构发生了根本性改变
C.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D.非公有制经济逐渐占主导地位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如图是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的GDP增长速度统计表。关于三次增速高值的说法,正确的是
A.第一次高值的出现表明党的工作重心开始转移至经济建设
B.党和政府设立经济特区直接促成第二次高值的形成
C.第三次高值时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
D.三次高值的出现都得益于稳定的国际局势
2022-06-29更新 | 374次组卷 | 9卷引用:黑龙江省绥化市哈师大青冈实验中学2023届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
6 . 下表为中国八十年代乡镇企业行业分布表(单位:万个)。表中数据说明当时中国
A.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卓有成效B.市场经济体制已建立
C.国民经济结构日渐趋于合理D.城乡一体化已经实现
7 . 1993年底,中国大幅度地调整了进口关税,将进口关税水平由39.9%降至36.4%。以后又陆续调低关税,到1997年,进出口总税率已调低到17%多一点。这一调整
A.适应了国家经济发展战略的需要B.是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的产物
C.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必然要求D.标志着国有企业改革进入新阶段
8 . 改革开放初期,深圳开发区政府计划通过出租土地换取资金,但遭到很多人的质疑。当时一位房地产局干部翻遍马列原著,终于找到一段列宁援引恩格斯的话:“住宅、工厂等等,至少是在过渡时期未必会毫无代价地交给个人或协作社使用。同样,消灭土地私有制并不要求消灭地租,而是要求把地租——虽然是用改变过的形式——转交给社会。”之后大多深圳干部通过流利背诵这段语录回复质疑者。这表明当时(     
A.深圳特区官员思想保守僵化B.尚未认清社会主义的本质
C.深圳改革超越时代发展需求D.体制改革已经进入新时期
9 . 中共十二大通过的党章规定:“党按照德才兼备的原则选拔干部,坚持任人唯贤,反对任人唯亲,并且努力要求实现干部队伍的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该规定
A.实现了公务员队伍的专业化B.服务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C.适应了市场经济体制的需求D.标志着政治体制改革的开始
10 . 1958年1月9日,我国颁布了新中国第一部户籍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确立了一套较完善的户口管理制度。中国政府开始对人口自由流动实行严格限制和政府管制。第一次明确将城乡居民区分为“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两种不同户籍。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是
A.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B.农村经济的结构性调整
C.农村人口结构的变动D.社会主义工业化的需求
2021-11-18更新 | 618次组卷 | 15卷引用:黑龙江省鸡西市鸡西实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