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4 道试题
1 . 1992—2001年,我国货物进出口总额上涨362%,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上涨321%,贸易顺差增长近5倍,占全球贸易比重也由2.3%上升至4.4%。其主要原因是我国
A.深化改革、扩大开放B.对外贸易的高速发展
C.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D.上海浦东的开发开放
2021-04-07更新 | 307次组卷 | 7卷引用:热点05习近平在第五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上发表致辞-2023年高考历史总复习之【年度热点】知识与命题深度解读
2 . 从1953年到20O5年,中国先后制定了十个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从2006年开始至今,中国先后实行了三个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五年规划。最近召开的党的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研究和制定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第十四个五年规划。我国从计划到规划的变化
A.表明了计划经济体制的消极作用B.说明了市场经济体制的最终确立
C.体现国家对经济建设道路的探索D.促进了我国改革开放事业的起步
2021-01-15更新 | 139次组卷 | 2卷引用:第28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与发展(重难点突破)-2022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思维导图+重难点突破(中外历史纲要)
3 . 实物史料是历史的见证和历史知识的来源,它既能比较真实地反映历史,又具有形象直观性,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如图中的票据是新中国某—时期内人民日常生活所必需的物品,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票据的出现是计划经济体制的具体表现
B.票据的出现真实反映出当时商品短缺的经济状况
C.票据的出现与经济建设中"左"倾错误的出现密切相关
D.票据的使用在改革开放后立即宣告停止
2021-01-15更新 | 198次组卷 | 3卷引用:2022年高考历史【热点·重点·难点】专练(新高考专用)-难点01史料与考证
4 . 下图所示为某次重要会议的出席证。这次会议提出
A.废除人民公社体制B.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C.开发开放上海浦东D.启动国有企业改革
2021-01-09更新 | 3725次组卷 | 35卷引用:解密19 事件之改革开放篇-【高频考点解密】2022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讲义+分层训练(浙江专用)
5 . 1955年8月25日,国务院会议通过《市镇粮食定量供应凭证印制暂行办法》,拉开了中国“票证经济”的帷幕。1993年4月1日,粮票谢幕,结束了它的特殊使命和流通历程。这变化
A.反映了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B.体现了经济自足向经济过剩过渡
C.不利于调动农民生产粮食积极性D.打破了城市国有企业的“铁饭碗”
2020-12-03更新 | 98次组卷 | 2卷引用:第28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与发展(重难点突破)-2022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思维导图+重难点突破(中外历史纲要)
6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1952-1978年经济结构出现了可喜的转变,1952年工业产值只相当于农业产值的1.%,1978年工业产值与农业产值已相等,中国在工业化道路上起多管并进。

——戴逸《中国经济的千年态势与复兴之路》

材料二我们过去三十年的改革,有两次大的推进:一次是1984年到1988年,就是20世纪80年代我们有一次大的推进;20世纪90年代又有一次大的推进。

——吴敬琏《中国怎样重启改革》


(1)据材料一,指出中国1952-1978年经济建设的主要成就。结合所知识,分析取得成就的原因。
(2)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材料二中改革的两次大的推进的表现。
(3)综合以上材料,说明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经济发生的主要变化。
2020-11-06更新 | 110次组卷 | 4卷引用:2022年湖南高考历史真题变式练习
7 . 有经济学家认为,按照国际工业经济一般的衡量标准,中国从1953年到1991年,用38年时间就达到或接近了工业化中期阶段的水平。这主要是因为中国在这一时期
A.经济建设不断推进B.对外开放日益扩大
C.市场经济逐步完善D.城市化进程加快
2020-11-01更新 | 167次组卷 | 4卷引用:第28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与发展(重难点突破)-2022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思维导图+重难点突破(中外历史纲要)
8 . 1993年某次会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指出:“要进一步转换国有企业经营机制,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这次会议是中共
A.八大B.十四大C.十四届三中全会D.十五大
9 . 城乡居民家庭人均收入

上表所示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B.对外开放不断扩大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广D.现代企业制度建立

10 . 材料   1953年以来,我国一直实施粮食统购统销。1979年,中央提高了18种农副产品收购价格,开始农产品购销体制改革。1985年,中央一号文件取消了统购,改为合同定购,统销仍旧保留,当年粮食播种面积比1984年减少了6058万亩,粮食减产2820万吨,粮食供应紧张。1988年至1989年,中央放开粮价,一些大城市出现抢购风潮,迫使中央实行粮食购销的“双轨制”,即合同定购定价、统销与农民余粮的自由市场流通并行。1993年,在“双轨制”实行了三四年后,全国90%的县放开粮价,有的只放开销价,未放开购价,有的购、销价同时放开。至此,2个全国粮食市场与12个区域性、数百个地方性以及数万个遍布城乡的粮食批发市场和零售点构成了全国具有初步规模的硬件体系,粮食经营单位走向市场

——摘编自王冰《浅议我国粮食购销体制改革》


(1)根据材料,概括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粮食购销体制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粮食购销体制改革的积极作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