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及乡镇企业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3 道试题
1 . 下面是湖北天门县一农民家贴的两幅春联:1974年:过年只有两斤米,压岁并无一分钱。横批:我也过年。1980年:过年储米十余担,压岁存款上千元。横批:欢度春节。出现这种显著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农民重新获得了土地所有权
B.“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的提出
C.人民公社制的推行
D.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2 . 1956年,浙江温州有合作社曾实行包产到户,到1957年温州地区实行包产的农户占入社农户的15%,与此同时,四川、广东、安徽等省一些农业社也先后实行了包产到户。此后直到70年代,仍有一些地方曾实行包产到户。这一现象反映了(     
A.农村基层政权管理体制薄弱
B.市场经济在农户经营中起重要作用
C.基层的探索为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奠定基础
D.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基本上是自下而上推进
2019-01-30更新 | 2271次组卷 | 38卷引用:内蒙古呼和浩特铁路局包头职工子弟第五中学2018届高三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3 . 下表是依据龚关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中的有关数据编制的。该表反映出
1979—1984年我国城乡居民收入与消费水平年均增长率
收入
农村(家庭收入)
17.6%
城镇(职工货币工资)
8.0%
消费水平
农村
8.9%
城镇
4.5%

A.社会主义商品市场体系已建立
B.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成效显著
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还没有启动
D.城镇居民消费水平低于农村
2019-01-30更新 | 1670次组卷 | 34卷引用:2013届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一中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历史试卷
4 . 有学者指出:事实上农民远非如许多人想象的那样是一个制度的被动接受者,他们有着自己的期望、思想和要求。他们一直有着“反道而行”的“对应”行为,从而以不易察觉的方式改变、修正,或是消解着上级的政策与制度。下列史实中,最能佐证材料观点的是
A.发动农业合作化运动B.“ 大跃进” 运动的掀起
C.确立了人民公社体制D.农业生产责任制萌发
2019-01-30更新 | 2676次组卷 | 56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第一机械制造(集团)有限公司第一中学2018-2019高一3月月考历史试卷
5 . 1982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在县以下设立乡、民族乡、镇一级人民政府,作为一级行政机关,以此取代人民公社行使行政权力。以下属于这一规定出台背景的是(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广泛推行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初步建立
C.政企分开的管理体制已普遍实行
D.经济体制改革全面从农村转向城市
2019-01-30更新 | 1751次组卷 | 42卷引用:内蒙古呼和浩特铁路局包头职工子弟第五中学2018届高三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6 . 学者宋圭武在评价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时说:“对中国发展而言,小岗村既是成功的,也是沉重的。小岗村的成功主要是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但小岗村的发展也是沉重的,也代表着一种‘小’和不足。”该“不足”是指
A.没有解决农村生产经营权
B.没有形成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
C.没有改变农村的生产关系
D.没有促进农村经济的规模发展
2019-01-30更新 | 875次组卷 | 50卷引用:内蒙古赤峰二中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7 . 改革开放的过程也是思想不断解放的历程。下列思想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①“包产到户”不等于资本主义
②“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③“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
④“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时代的要求”
A.②①③④
B.①③②④
C.①④②③
D.①②⑧④
8 . 粮食问题是全球广泛关注的话题,历史上各朝各国都高度重视粮食问题和粮食安全。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周时,耒、耜是主要农具,“一人跖(踏)未而耕,不过十亩”。战国时,李悝说:“今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岁收亩一石半,为粟百五十石”。

材料二   我国粮食产量表:

材料三   ……在土地纲领上,应把重点移到雇农代表苏维埃,没收地主的全部土地,把国内一切土地收归国有,由当地雇农和农民代表苏维埃支配,单独组织贫苦农民代表苏维埃,把各大田庄(其面积约100俄亩至300俄亩,根据当地条件和其他条件由地方机关决定),由雇农代表进行监督,由公家出资经营。

——1917《土地法令》

材料四   1933年5月12日,(罗斯福)发布农业调整法,强制农民减少耕地面积和牲畜繁殖,以提高农产品价格,解决农副产品过剩问题.国家对缩减耕地和降低牲畜繁殖的人进行补贴。后来政府还对各州、各区甚至很多大农场规定农产品的生产定额,对超过国家规定生产定额的产品课以重税。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2)指出材料二中“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我国粮食生产的不同状况,并从体制角度说明其原因。
(3)材料三是俄国在某一时期颁布的一份土地法令,它对这一时期俄国革命有何意义?依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罗斯福颁布上述新政措施的目的是什么?
9 . 下面是我国某一历史时期的经济结构示意图,这一经济结构最有可能处于
A.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B.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C.文化大革命时期
D.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
10 . 20世纪60年代山东农村吹哨上工,农民“头遍哨子不买账,二遍哨子伸头望,三遍哨子慢慢晃。”为解决这一问题中共采取的措施是
A.人民公社化B.“大跃进”运动
C.增强企业活力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