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及乡镇企业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8 道试题
1 . 西奥多·舒尔茨认为:“小农的经济行为,绝非西方社会一般人心目中那样懒惰、愚昧,或没有理性。事实上,他是一个在传统农业的范畴内,有进取精神并对资源能作最适度运用的人”。按照其观点,可能对下列哪一历史事件评价相对较高
A.苏联的农业集体化运动B.中国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中国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D.苏联赫鲁晓夫的农业改革
2021-04-20更新 | 276次组卷 | 58卷引用:2012届江苏省阜宁、大丰、栟茶高级中学高三第二次调研联考历史试卷
2 . 1980年与1975年相比,我国粮食播种面积减少6884万亩,总产量却增加674亿斤;棉花播种面积减少53万亩,总产量增加652万担;油料作物和甜菜播种面积共扩大3626万亩,其总产量分别增加70%和150%。这种变化
A.为城市改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B.缓解了城市商品粮紧张问题
C.改变了农村生产经营组织形式D.有利于农村改革探索的深入
3 . 下表是1978—1988年我国农村社会总产值结构表,这说明
农业产值占比非农业产值占比
1978年68.5%31.5%
1988年46.5%53.5%

A.国民经济结构逐渐趋于合理B.包产到户发挥积极作用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优势明显D.农村经济改革成效显著
4 . 1984年11月,邓小平会见外宾说:“农村改革见效鼓舞了我们,说明我们的路子走对了,使我们对进行全面改革增加了信心,也给我们进行全面改革创造了条件,提出了新的要求"。由此可知,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A.改变了农村所有制性质B.解决了农民的温饱问题
C.奠定了城市改革的基础D.加速了对外开放的进程
5 . 下表是改革开放以来农民收入变化情况表,对此解释合理的是
年份农民收入家庭经营收入工资性收入其他收入
数额(元)比重(%)数额(元)比重(%)数额(元)比重(%)
198331022873.55818.7247.7
198854540373.911821.7247.7
199392167873.619521.2485.2
19982160146667.957426.61205.6
A.创办乡镇企业是农民增收的主要途径B.家庭联产承包的推广缩小了城乡差距
C.农村经济发展深受经济全球化的影响D.经济体制改革推动了农民收入多元化
2021-03-03更新 | 210次组卷 | 19卷引用:江苏省连云港市灌南县第二中学、南师大灌云附中2022-2023学年高二9月阶段检测历史试题
6 . 农业机械需求量是农业现代化的一项重要指标。下图为1981—1986年,中国部分农业机械需求量的变化趋势。图表反映了1981—1986年中国部分农业机械俅有量变化示意图
A.市场经济发挥调节作用B.优先发展重工业成敁巨大
C.农业生产组织形式变革D.国有企业改革增强了活力
2021-01-21更新 | 258次组卷 | 24卷引用:【市级联考】江苏省连云港、淮阴、徐州三市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调研考试历史试题
7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78年夏秋之交,安徽遭遇了特大旱灾,秋种难以进行。安徽省委将集体无法耕种的土地“借”给农民。有些地方在“借地”的基础上搞起了包产到组,其中凤阳县小岗生产队18户农民冒着极大的政治风险,搞起了包干到户。

——吴恩远《改革开放的中国与世界》

材料二   现在我国经济管理体制的一个严重缺点是权力过于集中,应该有领导地大胆下放;应该着手大力精简各级经济行政机构,把它们的大部分职权转交给企业性的专业公司或联合公司;注意把思想政治工作和经济手段结合起来,充分调动干部和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应该在党的一元化领导之下,认真解决党政企不分,以党代政,以政代企的现象。

——《三中全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

材料三   到了20世纪90年代,由于新旧体制的摩擦,人们思维深处的深层次忧虑没有解决。从南方讲话到中共十四大的召开,明确指出了中国制度变迁的目标。与此同时,政府进一步开放,到90年代中期形成了对外开放的新格局,我国对外开放从沿海逐步向内地推进。到2001年12月,中国对外开放进入新阶段。

——摘编自萧国亮、隋福民《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安徽“借地”的做法为何得到农民的支持。概括这种做法对农村改革的意义。
(2)据材料二,指出当时我国经济体制中存在的弊端。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80年代的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是如何解决这些弊端的。
(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90年代我国改革开放的重点和标志是什么?2001年12月我国正式加入哪一国际组织?综合上述材料,归纳我国改革开放进程中呈现的特点。
8 . 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初期农业生产统计表(金额单位:亿元)

年份19521953195419551956
农业总产值461510535575610

——《中国统计年鉴》

材料二   我国小麦产量超过美国跃居世界第二位了。我国小麦增产速度是古今中外历史上所没有的,更是资本主义国家所望尘莫及的。……美帝国主义者说我们人口多是“不堪重负的压力”,我们要用更多的事实告诉他们,人口多,生产粮食更多。只要我们需要,要生产多少就可以生产多少粮食出来。

——《人民日报》社论(1958723日)

材料三   农村政策放宽以后,一些适宜搞包产到户的地方搞了包产到户,效果很好,变化很快……有的同志担心,这样搞会不会影响集体经济,我看这种担心是不必要的。

——邓小平《关于农村政策问题》(1980531日)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分析1952~1956年新中国农业发展状况。这一状况的出现与当时在农村开展的什么运动有关?
(2)对材料二所反映的我国农业生产情况你是如何判断的?这种情况的出现与哪两次运动有关?这两次运动导致的后果如何?
(3)材料三中所述的“包产到户”政策最先在哪个省份实行?为什么说“这种担心是不必要的”?
(4)综合上述材料信息,你得到了什么重要启示?
9 . 改革开放之初,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土地所有权归集体,承包经营权归农户,称之为“两权分离”。 2016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完善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办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要求将土地承包经营权再分为承包权和经营权,形成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格局。 这一变化(     )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当时适应了中国农村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B.农民获得了对土地的所有权,极大地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C.促进了农村生产关系出现根本性变革
D.有利于农村经济的发展,展现农村的活力
2020-09-03更新 | 238次组卷 | 18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如皋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教学质量调研(三)历史试题
10 . 2015年7月15日,前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万里同志因病逝世于北京。凤阳小岗村村民送来挽联“想吃米,找万里;小岗人,怀念您”“万书记,你让父辈吃饱了饭”。小岗人这么深情悼念他,是因为他曾以非凡的胆识支持的农村改革
A.实现了土地集体所有向私有的转变B.让农民获得了土地所有权与经营权
C.完全冲破了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D.使农民获得了生产与分配的自主权
2020-08-20更新 | 179次组卷 | 21卷引用:【全国百强校】江苏省天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