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及乡镇企业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19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20世纪八九十年代是中、苏两国重要转型期,如何推进现代化进程是中、苏两党两国不可回避的重大问题。中国构筑了有自身民族特色的现代化道路和政治现代化模式。苏联则在经济改革尚未取得成功的情况下,以上层政治改革为基本取向,用激进的改革方式和全方位的改革策略强行推进政治现代化进程,造成了动荡的政治、经济秩序,引发了苏共领导权的丧失和国家的崩溃,致使国家走向解体。中苏两国改革进程突现出了强烈的现代化取向,虽同为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却出现了完全不同的结局。

——摘编自钟鸣《20世纪80年代中苏政治现代化进程的比较分析》

请根据材料内容,拟定一个论题,并结合相关史实加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2022-08-02更新 | 179次组卷 | 3卷引用:福建省三明市宁化第一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2 . 下表是1978—1982年农村居民家庭人均年纯收入(单位:元),其数据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年份197819801982
纯收入 133.6191.3270.1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B.沿海港口城市开放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D.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3 . 回顾百年奋斗历程,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披荆斩棘、奋力开拓,开辟中国特色革命、建设和发展道路,走出了前人没有走出的路。下列属于“前人没有走出的路”有(     
①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②提出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③实施五年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
④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热词,作为一种词汇现象,它的出现反映了一个国家、一个地区在一个时期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和事物,具有时代特征。下表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不同时期的热词(部分)汇编。

年代热词(部分)
1949年10月至20世纪50年代中期(1)新中国、抗美援朝、求同存异……
20世纪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中期(2)右派、总路线、公共食堂、票证、雷锋
20世纪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中期(3)夺权、红卫兵、知青、乒乓外交、两弹一星
20世纪70年代末期至80年代末期(4)法制、拨乱反正、万元户……
20世纪90年代(5)海选、下海、菜篮子工程、超市、大哥大、上网

示例:

热词:总路线

说明:1958年党的八大二次会议召开,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在全国掀起“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总路线反映了广大人民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文化落后状况的普遍愿望,但由于片面追求经济建设高速度,忽视客观经济规律,是造成1959至1961年我国发生经济严重困难的重要原因。


仿照以上示例,在(1)和(4)处各补充一个热词并说明入选理由。
2022-07-08更新 | 168次组卷 | 5卷引用:福建省泉州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5 . 1984年,江苏省报陆续发表了《我省专业户、联合体蓬勃发展》《正确对待先富起来的农民》《认真修订完善联产承包合同》《为专业户撑腰壮胆》等宣传报道。这些报道可用来研究江苏省( )
A.农村改革激发经济活力B.国企改革推进政企分开
C.对外开放迈出重大步伐D.市场经济体制得以确立
6 . 下表为中国八十年代乡镇企业行业分布表(单位:万个)。表中数据说明当时中国
A.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卓有成效B.市场经济体制已建立
C.国民经济结构日渐趋于合理D.城乡一体化已经实现
7 . 新中国的农村和农业经营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伊始,中国共产党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土地改革运动,无偿没收地主的土地分配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消灭地主阶级,实现“耕者有其田”的目的。经过土地改革,全国3亿多农民分得耕地等生产资料。消灭了剥削制度,农民成为独立经营的小生产者,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恢复和发展了农业生产力。

为了使个体农民走上社会主义道路,为了优先发展重工业需要将有限的农业资源集中到国家手里;中共中央提出农业合作化的方针。到1956年,90%以上的农户加入农业合作社,实现了由土地私有基础上的个体经营向土地公有基础上的集体经营过渡,在农村中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摘编自《中国经济史》编写组《中国经济史》

材料二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面临的问题之一是还有两亿多农民的温饱问题尚未解决。在中共中央的支持和推动下,以包产到户、包干到户为主要形式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全国各地逐渐推广开来。农民对集体所有的土地具有充分的经营自主权,农民生产的产品“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它在土地集体所有制的基础上,将农民家庭承包经营的积极性和集体经济的优越性结合起来,因而受到农民的普遍欢迎,农民收入明显增加。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农村体制改革的重大突破,为中国改革开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摘编自本书编写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评析自新中国建立到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农业经营方式的变革。
2022-05-30更新 | 478次组卷 | 5卷引用:福建泉州外国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3月月考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乡镇企业获得迅速发展,对充分利用乡村地区的自然及社会经济资源、向生产的深度和广度进军,对促进乡村经济繁荣和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改变单一的产业结构,吸收数量众多的乡村剩余劳动力,以及改善工业布局、逐步缩小城乡差别和工农差别,建立新型的城乡关系均具有重要意义。

——刘凤云《从乡镇企业发展的角度探讨乡镇企业经济发展新动能》

材料二   20世纪7090年代初,德国提出以提升乡村经济价值、生态价值和文化价值并举的“乡村更新”(VillageRenewal)战略,即乡村振兴战略。该战略强调乡村面貌的独特性,避免简单复制城市发展经验,重视村庄规划和生态环境的整治,以实现乡村特色与自我更新。


——张延龙《德国乡村振兴战略的发展经验及其启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乡镇企业的特点,指出乡镇企业对农村发展的积极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德国“乡村更新”战略的特点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你从中国和德国乡村振兴中得到的启示。
2022-05-30更新 | 77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德化第一中学2022届高三高中毕业班适应性考试历史试题
9 . 中国共产党对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现代化道路进行了不懈的探索。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291932年农村革命根据地形势示意图


材料二   19403月,中共中央在《抗日根据地的政权问题》的指示中指出,中国共产党在华北、华中等地建立的抗日民主政权,是统一战线性质的政权,即几个革命阶级联合起来对汉奸和反动派的民主专政。指示明确规定,在政府工作人员中,实行共产党员、非党左派进步分子和中间派各占三分之一的“三三制”政权制度,容纳多方,团结抗日的各阶级、阶层。

——虞和平主编《中国现代化历程》(第二卷)

材料三   《变迁:从“一五”到“十一五”》的部分主题词摘要

“一五”期间(19531957年)工业增速超英赶美
“六五”期间(19811985年);走向改革开放
“七五”期间(19861990年);改革治理整顿
“八五”期间(19911995年);邓小平南方谈话 改革潮涌
“九五”期间(19962000年);宏观调控 经济软着陆
“十五”期间(20012005年);指令计划退场 市场配置资源
“十一五”期间(20062010年);改革开放 坚定不移

——摘编自《中国青年报》2006320


(1)根据材料一,指出当时中国共产党探索出了一条怎样的革命道路。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国共产党在政权建设方面的创新,并分析其对抗战胜利的重要意义。
(3)依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一五”计划期间新中国进行经济建设和政治建设采取的重大举措。“六五”计划期间,我国改革开放取得了哪些新的进展?
2022-05-25更新 | 59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连城县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月考(二)历史试题
10 . “城乡居民收入比”反映了城乡居民收入的差距,比值越大,差距越大,反之越小。观察下面曲线图中②的部分,出现这种趋势的原因是
A.农村改革取得巨大成就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逐渐深入发展
C.对外开放迈出重大步伐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开始建立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