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及乡镇企业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9 道试题
1 . 1956年,浙江温州有合作社曾实行包产到户,到1957年温州地区实行包产的农户占入社农户的15%,与此同时,四川、广东、安徽等省一些农业社也先后实行了包产到户。此后直到70年代,仍有一些地方曾实行包产到户。这一现象反映了(     
A.农村基层政权管理体制薄弱
B.市场经济在农户经营中起重要作用
C.基层的探索为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奠定基础
D.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基本上是自下而上推进
2019-01-30更新 | 2277次组卷 | 38卷引用:2016届贵州遵义航天高中高三第四次模拟文综历史试卷
2016·上海·高考真题
2 . 2016年4月,习近平在安徽考察时指出:“当年贴着身家性命干的事,变成中国改革的一声惊雷,成为中国改革的标志。”其中“贴着身家性命干的事”指(   
A.经济特区的建立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人民公社化运动D.土地改革运动
2019-01-30更新 | 2310次组卷 | 49卷引用:贵州省六盘水红桥学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文)试题
3 . 下表是依据龚关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中的有关数据编制的。该表反映出
1979—1984年我国城乡居民收入与消费水平年均增长率
收入
农村(家庭收入)
17.6%
城镇(职工货币工资)
8.0%
消费水平
农村
8.9%
城镇
4.5%

A.社会主义商品市场体系已建立
B.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成效显著
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还没有启动
D.城镇居民消费水平低于农村
2019-01-30更新 | 1673次组卷 | 34卷引用:2015-2016学年贵州贵阳花溪清华中学高一6月考历史试卷
4 . 20世纪80年代,中国农村流行一副对联:“三十年前分田地,耕者有其田;三十年后又分地,耕者有其责”。其中“三十年后又分地”指
A.开展土地改革运动
B.进行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C.掀起人民公社化运动
D.实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5 . 1979年前,“凤阳地多不打粮,碾子一住就逃荒。只见凤阳女出嫁,不见新娘进凤阳。”到1979年,“凤阳全县粮食产量比1978年增长49%,卖给国家粮食4450万千克。”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是
A.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B.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
C.“大跃进”运动的开展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2017-08-06更新 | 576次组卷 | 27卷引用:贵州省遵义市第四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理)试题
6 . 1978年后我国农村实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家庭为单位经营,“增人不增地,减人不减地”,村民对土地的承包期限30年不变。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A.有效维护农民利益B.有违效率与公平的原则
C.制度僵化急需改革D.对农民土地物权的确认
7 . 有人把我国建国后农村土地政策归纳为四个步骤:给农民土地——土地收归公有——给农民土地经营权——种地给农民补贴。这种变化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以增加农民收入
B.满足农民土地要求,推动农村经济发展
C.调整农村生产关系,以促进生产力发展
D.农业是关乎社会和谐和经济发展的基础
2016-12-12更新 | 1322次组卷 | 45卷引用:2017届贵州省遵义市第四中学高三上期第一次月考文综历史试卷
8 . 1978年11月24日晚,在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18个农民面对一张契约神情紧张地按下血红的指印,并人人发誓:宁愿坐牢杀头,也要分田到户搞包干。这份包干契约,被认为是中国农村改革的“第一枪”。小岗村的做法(   )
A.拉开了改革开放的序幕,是农村历史性的变革
B.满足了农民的土地需求,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C.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大发展,是农业现代化的必然途径
D.否定了人民公社体制,克服了分配中的平均主义弊端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