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及乡镇企业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3 道试题
1 .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之所以能在全国普遍推行,根本原因是
A.适应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
B.满足了广大农民对土地的要求
C.符合中国农村生产力发展水平
D.推动了我国城市化的历史进程
2 . 对联是一面折射生活的多棱镜,有着鲜明的时代特色。下列对联反映的史实,发生在改革开放后的是
A.幸福不忘共产党,翻身感谢毛主席
B.扎根农村干革命,广阔天地炼红心
C.食堂巧做千家饭,公社饱暖万人心
D.自主权打通富裕路,责任制架起幸福桥
3 . 1985年,国务院下发相关文件,要求各地用合同订购、市场收购的方式取代统购派购农副产品,同时鼓励通过多种渠道集资建路,发展交通运输。这些政策
A.激发了农业生产活力
B.调整了农村生产关系
C.旨在缩小城乡差距
D.启动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4 . 1978年8月,中国农业代表团应邀到加拿大访问,代表团重点考察加拿大的农牧业生产、农业机械化、农业科学研究、农场管理经验、发展农业的政策措施。此次考察的主要目的是
A.指导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B.借鉴西方农业的发展模式
C.引进西方先进的农业技术D.为农村经济改革提供参考
5 . 学者宋圭武在评价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时说:“对中国发展而言,小岗村既是成功的,也是沉重的。小岗村的成功主要是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但小岗村的发展也是沉重的,也代表着一种‘小’和不足。”该“不足”是指
A.没有解决农村生产经营权
B.没有形成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
C.没有改变农村的生产关系
D.没有促进农村经济的规模发展
2019-01-30更新 | 875次组卷 | 50卷引用:吉林省通化市通化县综合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6 . 有学者指出:事实上农民远非如许多人想象的那样是一个制度的被动接受者,他们有着自己的期望、思想和要求。他们一直有着“反道而行”的“对应”行为,从而以不易察觉的方式改变、修正,或是消解着上级的政策与制度。下列史实中,最能佐证材料观点的是
A.发动农业合作化运动B.“ 大跃进” 运动的掀起
C.确立了人民公社体制D.农业生产责任制萌发
2019-01-30更新 | 2681次组卷 | 56卷引用:吉林省东丰县第三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7 . 下表是依据龚关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中的有关数据编制的。该表反映出
1979—1984年我国城乡居民收入与消费水平年均增长率
收入
农村(家庭收入)
17.6%
城镇(职工货币工资)
8.0%
消费水平
农村
8.9%
城镇
4.5%

A.社会主义商品市场体系已建立
B.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成效显著
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还没有启动
D.城镇居民消费水平低于农村
2019-01-30更新 | 1673次组卷 | 34卷引用:吉林省扶余市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1982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在县以下设立乡、民族乡、镇一级人民政府,作为一级行政机关,以此取代人民公社行使行政权力。以下属于这一规定出台背景的是(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广泛推行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初步建立
C.政企分开的管理体制已普遍实行
D.经济体制改革全面从农村转向城市
2019-01-30更新 | 1761次组卷 | 42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外国语学校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理)试题
9 . 1956年,《人民日报》发表《生产组和社员都应该“包工包产”》的文章,肯定四川江津地区包工包产到社员的做法。1980年,四川广汉县向阳乡在全国率先取消了“人民公社”的牌子。这反映了
A.农业社会主义改造成果
B.人民公社在四川的兴衰史
C.地方积极探索发展之路
D.包产到户影响基层组织建设
2018-04-01更新 | 80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实验中学2018届高三第八次月考(第四次模拟)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10 . 费正清在《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中说:“(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毛及其同僚依靠组织方式上的变化,通过大规模地动员劳力,实现了农业奇迹;邓及其同僚同样依赖改变组织方式……尽管在类型上二者十分不同……来提高农业生产率。”这两个时期改变组织的方式分别是
A.合作化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B.人民公社化运动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合作化运动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大跃进”运动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018-03-28更新 | 128次组卷 | 3卷引用:吉林省长春汽车经济开发区第三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