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及乡镇企业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3 道试题

1 . 世界历史的发展表明,各国实现现代化的道路既各具特色又具有共同点。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列宁说:“在战争结束的时候,俄国就像是一个被打的半死得人……而现在,谢天谢地,他居然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这个结果是什么呢,结果就是把商品、货币、市场机制引进到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里面去,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上,这是一个重大的突破。

——《大国崛起》解说词

材料二:在某种意义上,有人说,他(美国总统)挽救了市场经济。……开创了市场经济的新模式,在这种模式中,市场规律这只“看不见的手”和政府干预“看得见的手”联合起来,共同影响经济,市场的作用和政府的作用同时得以发挥。

——《大国崛起》解说词

材料三:1985年8月28日,邓小平在会见外宾时,曾说:“社会主义究竟是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

(1)材料中所说的俄国“能拄着拐杖走动”得益于什么政策?为什么说它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大突破?

(2)材料二中的“他”是指谁?他采取了哪些措施挽救危机?他所开创的市场经济新模式与以往相比,最大的特点是什么?

(3)结合材料三,中国共产党人吸取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采取了哪些重大措施?

(4)上述三则材料从本质上体现了两种不同的现代化道路。结合材料,概括指出两种现代化道路的相同之处。从中你能得到怎样的认识。

2018-06-13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辽源市田家炳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6月月考历史试题
2 . 20世纪80年代,我国在改革的实践中农民“离土不离乡,进厂不进城”。这条道路是
A.发展高产、高效、优质农业B.大力发展乡镇企业
C.确立土地承包关系D.实施大公司、大集团战略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西汉时的社会稳定导致人口逐渐增加,人均占有土地下降。人口增多保证了密集型农业劳动,使耕地、育种、除草、防虫、水利各环节都能细致处理,以提高农业单产。农闲时,大量劳力转向生产有市场价值的物品,形成地区性的市场贸易网。在地区性贸易网络基础上形成全国性市场。形成了一种全国性的重商型农业模式。

——许倬云《汉代农业分析》

材料二宋初定天下,四川人因铁钱太重,行用不便,由富民发行一种纸币,叫做“交子”。每张计钱一缗。每隔三年,由发行的富民将旧票尽行收回,另发新票,称为“一界”。……仁宗时改官家发行,禁民间私造。……(后)把那种纸币改名为“钱引”,扩充推行的区域,当时除闽、浙、湖、广外全国通行。然滥发滥造,没有相当的准备金,纸币就不能维持它的票面价格。

——王伯祥、宋云彬《开明中国历史讲义》

材料三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各项农村政策的推行,打破了我国农业生产长期停滞不前的局面,促进农业从自给半自给经济向着较大规模的商品生产转化,从传统农业向着现代农业转化。……我们现在正进入城乡社会主义商品生产大发展的时期。

——1983年中共中央1号文件

(1)根据材料一解读“重商型农业模式”的含义,指出这种模式是否成为汉代经济的主流?并说明理由。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交子”发行的演变过程,并分析其对经济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相关史实,分析我国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意义。

2018-03-26更新 | 83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梅河口市第五中学2018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4 . 1983年12月1日,通告全国:敞开供应棉布,取消布票。从此,自1954年9月9日开始使用的布票成为历史文物,这说明
①中国已经进入小康社会
②政府改变了以行政手段调配资源的做法
③中国逐渐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
④中国的棉布生产已经出现了供过于求的局面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
5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我们即将迎来改革开放三十周年。……从那时以来,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以一往无前的进取精神和波澜壮阔的创新实践,谱写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顽强奋进新的壮丽史诗,……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从农村到城市、从经济领域到其他各个领域,全面改革的进程势不可挡地展开了;从沿海到沿江沿边,从东部到中西部,对外开放的大门毅然决然地打开了。

                                                                                                  ——中共十七大报告


材料二   1998~2002年国民生产总值变化示意图

                                                                                       ——摘编自国家统计局网站


材料三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的挂牌仪式

材料四 2007年,我国社会事业加快发展,人民群众在教育、医疗、住房、就业、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等六大领域得到的实惠越来越多。其中,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扣除物价因素之后,城镇居民实际增长约13%,超过GDP增长速度;农民增长约8%。

——国家统计局网站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历史性变化”的伟大起点指的是什么?依据材料一、二,概述“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发生了哪些变化?
(2)从管理体制和所有制改革两方面,比较农村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相同之处。中国90年代对外开放的重要标志是什么?
(3)中共十四大以后,国有企业改革加快了步伐。材料三表明国企改革的主要内容发生了什么的新变化?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什么?
(4)从材料四中,你能获取什么历史信息?简要分析其成因。
6 . 1956年,《人民日报》发表《生产组和社员都应该“包工包产”》的文章,肯定四川江津地区包工包产到社员的做法。1980年,四川广汉县向阳乡在全国率先取消了“人民公社”的牌子。这反映了
A.农业社会主义改造成果
B.人民公社在四川的兴衰史
C.地方积极探索发展之路
D.包产到户影响基层组织建设
2018-04-01更新 | 80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实验中学2018届高三第八次月考(第四次模拟)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7 . 对联是一面折射生活的多棱镜,有着鲜明的时代特色。下列对联反映的史实,发生在改革开放后的是
A.幸福不忘共产党,翻身感谢毛主席
B.扎根农村干革命,广阔天地炼红心
C.食堂巧做千家饭,公社饱暖万人心
D.自主权打通富裕路,责任制架起幸福桥
8 . 回顾近代以来中国的社会主义运动是从1919年的五四运动开始的,至今已经90个年头。在这90年当中,以1919年的五四运动、1949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为标志和界限,大体上有三个30年。第一个30年,是社会主义的理想追求;第二个30年,是社会主义的艰辛探索;第三个30年,是社会主义的成功实践。90年的历史充分说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在旧中国搞资本主义行不通;在当代中国搞资本主义是历史的倒退。结合所学知识,对理想追求、艰辛探索与成功实践的三个30年分别予以解释(或说明)。
2016-11-18更新 | 368次组卷 | 1卷引用:2011届吉林省油田高中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卷
9 . 下列关于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A.有利于城市化进程B.改变了以往分配中的平均主义弊端
C.以土地公有制为基础D.农民获得了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
10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到1979年,集体农业活动的组织方面正在发生一场意义更深刻的变化。……开始了叫做生产责任制的某些尝试。……责任进一步下放到家庭中。到1981年或1982年,在最贫困的省份中,90%以上的家庭以户而不是以生产队为单位负责耕种以前的集体土地。这个制度在较富裕的省份中也日益推广开来。……到1983年底,几乎全部农业生产都是以家庭为基础的。
——《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下卷)
材料二 1952年、1956年我国国民经济中公、私经济成分比较表

材料三 1978年、1992年我国几种经济成分比较表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我国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哪里开始,改革采取的主要方式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分析1952我国所有制结构的特点?到1956年又有什么变化,原因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分析从1978年到1992年我国的所有制结构又发生了什么变化?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什么?该目标何时基本建立?
2016-11-18更新 | 497次组卷 | 1卷引用:2011年吉林省油田高中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