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及乡镇企业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5 道试题
1 . 20世纪80年代,山东省邹平西王村建立西王集团,从棉油加工做起,经过努力,初步形成了完备的玉米深加工产业链条,打造了玉米油、果糖等终端品牌消费品,……这反映了西王村
A.开始实行土地改革B.建起人民公社
C.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D.发展乡镇企业
2 . 如表是 1979-1984 年深圳工业增长速度表(单位:亿元)。对此分析正确的是(     

年份

全部工业产值
镇及其以上工业总产值
90 年不变价90 年不变价增长速度(%)

1979

0.71

0.71
19801.060.9939.3

1981

2.67

2.84

187.6

1982

3.88

4.24

49.1

1983

7.60

8.43

98.9
198417.2119.52131.5

A.对外开放不利于产业平衡发展B.设立特区加快了深圳工业化发展
C.乡镇企业是深圳经济发展主体D.深圳发展速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2021-09-14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厦门第六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北魏孝文帝变法,尚文明,魏国以治,此变而得者也。商鞅变法,废孝弟(悌)仁义,秦先强而后促;王安石变法,专务剥民,宋因以致乱。此变而失者也。商、王之失,在残酷剥民,非不可变也,法非其法也。

——张之洞《劝学篇变法第七》

材料二   长期以来,人们对戊戌变法更为熟悉和注意,某种意义上,这主要还是因为戊戌变法的仁人志士的悲壮故事,更能满足人们精神上的和道德审美上的需求……与戊戌变法相比,长达十年以上的清末新政,无论就这一改革所导致的社会动员的广度和深度而言,还是就新政各项政策措施在社会和地方各层面产生的消极的和积极的后果而言,它都提供了更为丰富的信息。新政运动在教育、军事、财政、法制、路矿、实业、地方自治和立宪政治各方面的广泛展开,引起了从革命派、激进立宪派、温和派到保守派和儒家的原教旨派相当激烈的反应和政策思想冲突。从当朝权贵到地方督抚,从留学生到破落的塾师,从农民、士绅、商人到洋场买办,纷纷在海内外各种报刊上发表不同的言论,彼此针锋相对。各种不同的利益集团和社会阶层,也都积极调动各自拥有的社会资源来影响决策。

——摘编自萧功秦《清末新政与中国现代化研究》

材料三   1950年至1952年间,新中国发生第一次土地改革。其政策出发点为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1953年至1956年间的农业合作化时期的土地改革,农民土地所有制由私有制转变为土地公有制。1979年之后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在土地公有制的基础上,把土地包给各家各户使用,农民对土地只有使用权,不具有所有权。

——摘编自甄爱军《近代中国历次土改》


(1)材料一中张之洞对王安石变法得与失的评价是否客观,请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理由。(可从背景、措施、影响等角度进行说明)。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末新政与戊戌变法的不同之处。
(3)依据材料三指出历次改革的共同点。
2021-09-11更新 | 79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三明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4 . 20世纪70年代末,一些人认为责任制只是包干到户一种形式,包干到户就是“土地还家”、“平分集体财产、分田单干”这一看法(     
A.肯定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成效B.主张恢复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
C.否定了农村经济改革的必要性D.忽视了土地所有制并未改变的事实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1984年,邓小平说:“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我们首先解决农村问题。中国有80%的人口住在农村,中国稳定不稳定首先要看这80%稳定不稳定。城市搞得再漂亮,没有农村这一稳定的基础他是不行的。“在此,邓小平强调
A.中国农村发展方针的务实性B.构建城乡关系的必要性
C.城市经济发展水平的滞后性D.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6 .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以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全国各地逐步推广开来,到1983年,我国农业总产值年均增长率近8%,农民收入明显增加。这在根本上说明,农村经济体改革
A.变革了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B.适应了生产力水平
C.阻碍了现代化农业经济发展D.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7 . 1988年与1978年相比,中国平均每一农村劳动力创造的农村社会总产值增长1.8倍,平均每年增长10.9%;每一农业劳动力创造的农业总产值增长65.1%,平均每年增长5.1%;生产的粮食增长16.3%,平均每年增长1.5%。这得益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A.调整了土地的所有制关系B.实行了集约化经营手段
C.推行了农业机械化生产D.改变了产品分配的方式
8 . 1982年12月,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决定,将“人民公社”改为“乡、民族乡”,“人民公社主任、副主任和委员若干人”改为“乡长,副乡长”,“人民公社基本核算单位”改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这一决定旨在
A.进一步深化农村体制改革B.探索国有企业改革经验
C.推广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D.推进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9 . 《中国共产党80年大事记•1983年》指出:要按照我国的国情,逐步实现农业的经济结构改革、体制改革和技术改革,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农业发展道路。当时农业的“体制改革”是指(   
A.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B.实现农村土地所有制改革
C.实行政企分开的改革D.尝试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0 . 数据显示,20世纪80年代中期,乡镇企业的崛起已经是不争的事实。1978年乡镇企业产值占农村社会总产值的比重不到1/4,而到1987年则首次超过了农业总产值,当年乡镇企业产值占农村社会总产值的比重达52.4%。这说明
A.农村工业化实现B.农村经济结构发生显著变化
C.农村全面迈入小康D.农村改革推动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