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及乡镇企业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54 道试题
1 . 针对农村环境治理问题的出现,1978-1980年国家环境政策的关注点是农药残留,污水灌溉等问题.1981-1989年国家环境治理政策的关注点调整为企业“三废”排放等问题。农村环境治理政策关注点的变化(     
A.说明经济体制改革重心转向城市B.侧面反映农村经济结构变化
C.证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有弊端D.体现政府对乡村环境的关注
2024-02-23更新 | 224次组卷 | 3卷引用:河北省沧州市河间市第七中学2024届高三9月月考历史试题
2 .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中乡村都市化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势头。农民不离本土,变农村为微小城市或准城市,其趋向则是连成规模,成为正式都市或者成为某个城市的部分。这里居民生活的条件、方式已与多数城市居民相同,其物质消费可以用超前、丰裕来形容。出现这一现象主要是由于(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推动农民增收B.乡镇企业的发展促进乡村振兴
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带动劳动力转移D.土地流转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一场关于承包鱼塘的争论

1981529日,《人民日报》发表了题为《一场关于承包鱼塘的争论》的文章。

1979年春,改革开放前夕,沙浦镇(原为肇庆地区高要县沙浦公社)农民陈志雄通过投标方式承包了8亩鱼塘。1980年起,他为了扩大承包经营规模,大胆进行雇工生产,在全国率先冲击禁区,由此引发了一场全国性大讨论。

一种意见认为,既然是雇工经营就必然有剥削,而在我们的社会里是不能允许雇工剥削的,这是一个大的原则问题。搞专业承包,不能忘了坚持社会主义道路这个根本原则,因而,绝不能允许雇工。

第二种意见否认有剥削,认为陈志雄承包的鱼塘是集体的,生产资料公有制没有改变。陈志雄雇人帮他管理鱼塘,这同生产资料私有制条件下的雇工在性质上还是有所不同的。他们之间是平等的劳动伙伴关系,他们的结合,是一种新的劳动组合和协作。陈志雄的收入比雇工高得多,但这种差别是合理的、正当的。对于我国城乡出现的新的经济形式和经营管理方式,我们应该积极支持。

第三种意见认为,应该承认客观事实,陈志雄付给被雇人员的报酬低于他们付出劳动所创造的价值,陈志雄的收入中存在剥削是肯定的,而且,雇工越多,占有他人创造的财富也就越多。但这种剥削在我国现阶段是应该允许的。因为我国农村经济比较落后,存在着多种经济成分,出现雇工现象也是难免的。问题是要实事求是地对待,既不能不承认,也不能简单地加以禁止,只能限制和引导。因而,主张允许雇工现象的存在,但要加以限制。希望有关部门尽快采取措施,制定出具体政策。

——摘编自柔然《改革开放初期的几场著名争论》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改革开放初期关于鱼塘承包问题的讨论写一篇小论文。
2023-12-06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榆林市府谷县府谷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两汉时较早提出积贮备荒说者,当为西汉初年的贾谊。他在上书汉文帝的《论积贮疏》中针对汉初“背本而趋末,食者甚众”“生之者甚少而靡之者甚多”,以致于“公私之积犹可哀痛”的情形……强调:“夫积贮者,天下之大命也。苟粟多而财有余,何为而不成。以攻则取,以守则固,以战则胜。……今驱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使天下各食其力,末技游食之民转而缘南亩,则畜积足而人乐其所矣。可以为富安天下,而直为此廪廪也。”

——摘编自陈业新《两汉荒政思想探析》

材料二中共十五大提出,要根据我国经济发展状况,充分考虑世界科学技术加快发展和国际经济结构加速重组的趋势,着眼于全面提高国民经济整体素质和效益,坚持把农业放在经济工作的首位,稳定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确保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农民收入增加。……为此,我国着重抓了三个方面的工作:全面优化农作物品种,努力提高农产品质量;积极发展畜牧水产业,优化农业的产业结构;调整农业生产布局,发挥区域比较优势。同时,积极发展小城镇和乡镇企业,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拓宽城乡市场。

——摘编自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贾谊农业思想形成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共十五大确立的农业发展思想的内涵并简析其重大意义。
2023-10-17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朝阳市建平县2024届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23年3月13日,国务院总理李强出席记者会时重谈浙商“四千精神”,即“走千山万水、吃千辛万苦、想千方百计、说千言万语”。关于“四千精神”的最早的完整文字表述出自下图1985年《解放日报》的报道。



提取图片信息,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以“温州精神”为题写一则历史短文。(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2023-10-15更新 | 57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德州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
6 . 如表是新中国成立到20世纪90年代我国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情况,其发展进程反映了(     
阶段概况
1949—1980年国家在有条件的社、队成立农机站并投资,基本形成了遍布城乡、比较健全的支持保障体系;农机工业从无到有逐步发展
1981—1995年集体农机站逐步解散;1983年,国家开始允许农民自主购买和经营农机;农机工业开始第一轮大规模结构调整,重点生产适合当时农村小规模经营的小型农机具、手扶拖拉机等
A.工业化发展水平制约农业发展B.农业一直是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
C.农业经营方式发生了重大变革D.我国基本形成现代农业生产模式
7 . 下列是某同学梳理的四川部分史实。最贴切的标题是(     
1978年9月,宁江机床厂等6家四川国有企业,率先在全国进行扩大企业自主权试点,迈出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第一步。
1980年,四川省广汉向阳人民公社在全国率先摘掉人民公社牌子,成为中国第一个撤销人民公社、建立乡政府的地方。
A.红色摇篮B.天府之国C.人文重地D.改革先锋
8 . 碑坡村位于山东省莱州市市东,处于城乡交界之处。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改革开放前后碑坡村村落公共空间的变化情况

改革开放前改革开放后

大队部(现村委会所在地)是村庄内的主要正式公共空间,是农民年终领取劳动报酬,村里组织村干部学习、民兵训练及放映电影的主要场所。

田间地头是该村最主要的非正式公共空间,农民在这里被分派劳动任务、品评劳动质量、交换村庄内外信息。田间地头兼有生产和休闲的双重功能,同时不可避免的有着行政权力的参与。

村委会所在地不再是人们分取年终报酬的地方。改革初期,村委会前的空场是村民主要的娱乐场地——观看电影、电视等,行政权力的作用更加体现在其隐性指导上。

街头逐渐取代田间地头的位置,成为改革初期农民主要的非正式公共空间。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人们开始将一部分原来参与公共生活的时间用于看电视这种相对私人化的生活。20世纪末21世纪初,市政府在村周围修建了公路和公园,到公园散步、跳舞、健身成为了村民晚间主要的业余生活。

——摘编自鞠忠美《村落公共空间的变化与乡村文化建设》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改革开放前后碑坡村村落公共空间变化”所蕴含的历史信息,并予以阐释。(要求:至少概括出两条历史信息,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2023-05-21更新 | 374次组卷 | 8卷引用:山东省菏泽市鄄城县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9月月考历史试题
9 . 1978年9月安徽省委针对特大旱灾,决定采取“借地度荒”,规定凡集体无法耕种的土地,可以借给农民种麦种菜,鼓励多开荒和利用“四旁”(村旁、宅旁、路旁、水旁)空闲地,谁种谁收。这一举措(     
A.抑制基层政府生产自救的积极性B.为包产到户和包干到户提供契机
C.改变了当地农村地区的产业结构D.打破农村集体所有制的主体地位
10 . 1978年我国农村居民与城镇居民人均纯收入之比为1:2.4,至1984年这一比例变为1:1.70。这说明,这一时期我国(     
A.区域发展不平衡得到改善B.城镇职工收入水平逐渐下降
C.国民经济比例进一步失调D.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成效显著
2023-05-01更新 | 421次组卷 | 5卷引用:山东省郓城第一中学(英华校区)2024届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