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及乡镇企业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3 道试题
1 . 下图中粮食产量变化的主要原因
A.农业合作化运动的推动
B.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2 . 下列材料反映了我国不同时期的社会景象。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到1979年,集体农业活动的组织方面正在发生一场意义更为深刻的变化,……开始了叫做生产责任制的某些尝试。……到1983年底,几乎全部农业生产都是以家庭为基础。

——《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材料三   一首《春天的故事》曾传唱大江南北:“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地聚起座座金山……”。歌曲勾起人们对这位“老人”的深切怀念。

材料四:我国对外开放示意图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新中国三大改造什么时候结束?结束后我国经济发生怎样本质变化?产生了什么重大影响?(或标志着什么?)
(2)材料二中给农村带来“深刻的变化”指的是什么?这种变化是在中国共产党的哪次重要会议后出现的?
(3)材料三中《春天的故事》歌颂的“老人”是谁?“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指什么?
(4)据材料四指出我国对外开放的基本格局。
2019-05-05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福清市东张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78年中国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这次土地改革,将土地产权分为所有权和经营权。所有权仍归集体所有,经营权则由集体经济组织按户均分包给农户自主经营,集体经济组织负责承包合同履行的监督,公共设施的统一安排、使用和调度,土地调整和分配,从而形成了一套有统有分、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

——摘自百度百科

材料二   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允许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的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发展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业专业合作社等规模经营主体。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不得改变土地集体所有性质,不得改变土地用途,不得损害农民土地承包权益。

——据《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整理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我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主要特征。根据材料二,指出中国农村土地改革的新发展。

材料三   



——彭森主编:《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年鉴》


请回答:
(2)据材料三,指出我国生产资料所有制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一变化反映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什么?

材料四   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在经历了20世纪80年代初以农村改革为重点的第一阶段,和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以城市为重点、城乡联动和全面改革以来,以中国共产党十四大为标志,改革进入了新阶段……新阶段是改革的攻坚阶段,是以建立新体制为主要使命的阶段。

——宁可主编《中国经济发展史》


(3)结合材料四以及所学历史知识,概括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进程的主要特点。
4 . 我国农村经济建设道路经历了从农业合作化道路到人民公社化运动再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多次探索,对这些探索理解正确的是
A.所有制性质完全相反
B.农民都优先享有产品分配权
C.都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D.都属于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
5 . 20世纪70年代末,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号角最先从农村响起,它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
A.实现统一经营,适应国家工业化要求
B.改变土地所有制,适应市场经济发展
C.实行包产到户,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
D.发展乡镇企业,推动农村现代化建设
2019-04-22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校级联考】福建省上杭县第一中学等六校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6 . 下列对联中,反映我国20世纪80年代农村社会状况的是
A.食堂巧煮千家饭,公社饱暖万人心
B.自主权打通富裕路,责任制架起幸福桥
C.万里河山归人民,五亿群众庆新生
D.打开国门汇纳天下,融入世界复兴中华
2019-04-22更新 | 47次组卷 | 2卷引用:【校级联考】福建省上杭县第一中学等六校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7 . 1979年3月15日,《人民日报》刊发了一封读者来信,题为《“三级所有,队为基础”应当稳定》。《人民日报》为这封来信所加的“编者按”明确指出,当时已经出现“‘三级所有’,‘包田到组’的地方”,应当“坚决纠正”。这反映出
A.十一届三中全会制订的改革开放方针要立即停止
B.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尝试依然遭到“左”倾质疑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变了公有所有制应该予以纠正
D.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由点到面全面铺开
8 . 工业化道路的选择关系着一个国家的发展前途。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近代早期主要民族企业一览表(部分)

——摘编自林丙义《中国通史》

材料二   工业化道路的问题……从制度选择的层面去考察,在世界范围内,无非有两条道路:一条是资本主义工业化的道路;一条是社会主义工业化的道路。从方法或具体路径选择的层面去考察,按照陈云的说法:“工业化不外三条路:重轻并进,先重后轻,先轻后重。

——沙健孙《毛泽东思想通论》

材料三   

材料四   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邓小平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国近代早期民族企业的特点。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简述新中国初期工业化建设的规划。
(3)材料三的粮食产量变化得益于哪一改革措施?该措施对我国农村经济有何影响?
(4)材料四中邓小平阐明了什么观点?在此基础上,中共十四大提出的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是什么?
2019-01-21更新 | 190次组卷 | 2卷引用:福建省福建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检测历史试题
9 . 经济体制的变革与创新是推动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重要动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三   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邓小平


(1)将材料一中空缺部分的内容补充完整。
        (历史事件)
        (历史意义)
(2)材料二的粮食产量变化得益于哪一改革措施?该措施对我国农村经济有何影响?
(3)材料三中邓小平阐明了什么观点?在此基础上,中共十四大提出的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是什么?
10 . 1982年11月,陈云指出:“经济的搞活……就像鸟儿一样,要给它设定一个有范围的飞行空间,这个空间就是它的笼子,让它在大小合适的笼子里飞”。这一思想被称为“鸟笼经济”论。该理论出现的背景是
A.“两个凡是”方针的提出
B.改革开放序幕已经拉开
C.国有企业改革全面展开
D.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确立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