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及乡镇企业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4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面对农业的持续萧条,罗斯福政府先后两次颁布《农业调整法》,通过削减耕地面积和农产品产量等方式维持粮食价格,不致出现“谷贱伤农”。其次,政府还向遭受自然灾害的农场主提供援助,19331937年仅因干旱而给农场主的援助就达到10亿美元。同时,为解决农业过度开发和农产品过剩等问题,罗斯福政府还通过立法和推广应用新技术等形式,采取了如退耕还林等措施对农业资源进行保护,到1940年,新政把相当于1930年耕地面积16的土地从农业生产中撤出来,并予以绿化。此外,美国政府还专门拨出经费,形成农业教育、科研、科技推广三位一体的体系,从而大大提升美国在农业科技方面的力量。

——摘编自曾中平《罗斯福农业政策对中国农业发展的启示》

材料二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农业政策改革的重点主要是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民由此获得生产经营的自主权,一定程度上突破了粮食产量不足的困境,初步解决农民温饱问题。80年代中期开始,中央一号文件多次给乡镇企业以政策支持,使乡镇企业异军突起,成为农民增收的巨大动力。进入新世纪,党中央从全局出发先后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乡村振兴”等农村发展战略,促进农村全面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被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2021225日,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

——摘编自孙竹雪《改革开放以来党的“三农”政策历史演变和新发展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罗斯福农业政策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罗斯福农业政策相比,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农业政策的不同之处,并简述其意义。
2 . “民工潮”是农民纷纷外出打工所形成的潮流。上世纪80年代起,每年农历正月前后,浩浩荡荡的民工大军南下北上,东奔西跑,铁路、公路车流如水,交织成一股逾月不退的“春运潮”,拍打着城市的门户,波及几乎全国各大城市。这表明改革
A.给农村经济带来了弊喘B.造成农村劳动力的流失
C.培育了自由的农村市场D.激发了农民的生产潜力
3 .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长期以来,我国农村实行农产品统购统销的流通体制。1981年底召开的全国农村工作会议提出,在农副产品的购销中实行合同制,通过合同将国家计划和农民生产协调起来。1983年开始,中央陆续制定调整农副产品购销的政策,逐步减少农副产品统购派购的品种和数量,并采取多渠道经营。1984年,农业丰收导致全国性的“卖粮难”,改革流通体制,势在必行。1985年,中共中央一号文件规定,“从今年起,除个别品种外,国家不再向农民下达农产品统购派购任务,按照不同情况,分别实行合同定购和市场收购”。有关部门相继出台一系列针对统购派购制度的改革文件,规定:粮食、棉花、油料、烤烟、蚕茧、糖料等大宗农副产品继续由国家定价,实行合同定购,农民完成合同定购任务后,可以自由购销。

——摘编自武力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等

(1)简析20世纪80年代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的原因,并概括其内容。
(2)简要评价20世纪80年代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
2021-06-09更新 | 4241次组卷 | 37卷引用:2021年广东历史高考变式题
4 . 据统计,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前,中国与苏联的粮食产量不相上下,但在八十年代以后苏联粮食产量却呈现出下降趋势,而中国粮食产量仍然是持续增长,造成这种情况的根本原因是
A.勃列日涅夫的农业改革失败,人民公社化运动挫伤农民积极性
B.中国改革开放解放了生产力,苏联改革步履艰难收效甚微
C.苏联政局不稳影响经济发展,邓小平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中国科技发展提高粮食产量,美苏冷战限制苏联发展
2021-06-03更新 | 295次组卷 | 5卷引用:甘肃省天水市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第十次模拟文综历史试题
5 . 下面表格内容表明,我国
我国农村非农业产值变化情况(单位:亿元)
时间非农业产值占农村社会总产值的%
1978年640.531.4
1996年65191.773.6
2003年106246.280.1
A.改革开放使农村的面貌发生巨变
B.农村传统产业结构发生巨大变革
C.农业中的粮食产量出现衰退危机
D.城市化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大发展
2021-05-26更新 | 239次组卷 | 7卷引用:广东省茂名市高州市2021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6 . 1985年国家在粮食征收方面与农民实行新的合同制,农民交足国家收购的部分以后可以将剩余粮食卖到市场。当年新的国家合同粮价比上年下降10%,集市粮价则只及60年代中期的水平(同期全国零售物价指数基本都呈上涨趋势)。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乡镇企业助力农村经济发展B.市场经济逐渐成为社会共识
C.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成效显著D.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2021-05-26更新 | 206次组卷 | 2卷引用:陕西省宝鸡市千阳县中学2021届高三下学期第八次适应性训练文综历史试题
7 . 农村人民公社既是一种经济组织,也是一种政权机构。1978年以后中国农村普遍实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事实上消解了人民公社的经济职能,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决定在农村设立乡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后,人民公社遂告解体。由此可知
A.经济体制改革促进了政治体制改革B.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得到发展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解放了生产力D.农村生产关系发生根本变革
2021-05-25更新 | 811次组卷 | 9卷引用:山西省临汾市2021届高三三模文综历史试题
8 . 1977年11月20日,安徽省委农村工作会议通过“省委六条”,包括“搞好人民公社的经营管理工作”“积极地有计划地发展社会主义大农业”“允许和鼓励社员经营正当的家庭副业”等六项内容。这一举措旨在
A.巩固计划经济的地位B.完善人民公社管理体制
C.肯定包产到户的做法D.推动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2021-05-21更新 | 128次组卷 | 4卷引用:陕西省宝鸡市千阳中学2021届高三下学期第九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9 . 1978年之后的15年间,数以百万计的没有受过任何工业化教育的农民崛起于草莽之间,成了计划经济的“掘墓人”。这一现象的出现源于
A.城市的改革难度远高于农村改革B.小岗村大包干经验在全国的推广
C.天灾导致农村粮食减产引发变革D.农村体制弊端导致农民生活困难
2021-05-15更新 | 136次组卷 | 2卷引用: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2021届高三三模文综历史试题
10 . 1979年,中共中央提出对贫困地区的粮食、棉花、油料、畜产品、水产品等农副产品提高收购价格,给予贫困地区1至5年的农业税减免,对贫困地区的乡镇企业、小企业、个体商贩等均给予一定的税收减免等优惠,由此可见
A.党和政府的扶贫方略趋于成熟B.扶贫工作与农村改革同步进行
C.非公经济率先在贫困地区试点D.农村生产关系发生根本性变革
2021-05-14更新 | 801次组卷 | 16卷引用:江苏省盐城市2021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