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及乡镇企业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76 道试题
1 . 1982年的中央一号文件论证了包产到户、包干到户的社会主义性质,并提出土地等基本生产资料公有制和农业生产家庭承包责任制都长期不变的主张;1983年的中央一号文件着重阐释了联产承包责任制是“马克思主义农业合作化理论在我国实践中的新发展”和“我国农民的伟大创造”这两个论断。这两个文件
A.推动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
B.是邓小平理论开始确立的重要标志
C.坚持了农业合作化时期的所有制形式
D.是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开始的先声
2019-10-09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大连市瓦房店市高级中学2019年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
2 . 2015年7月15日,前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万里同志因病逝世于北京。凤阳小岗村村民送来挽联“想吃米,找万里;小岗人,怀念您”“万书记,你让父辈吃饱了饭”。小岗人这么深情悼念他,是因为他曾以非凡的胆识支持的农村改革
A.实现了土地集体所有向私有的转变B.让农民获得了土地所有权与经营权
C.完全冲破了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D.使农民获得了生产与分配的自主权
2020-08-20更新 | 179次组卷 | 21卷引用:辽宁省瓦房店市高级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改革开放之初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所有权归集体,承包经营权归农户,称为“两权分离”。2016年1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顺应农民保留土地承包权、流转土地经营权的意愿,将土地承包经营权再分为承包权和经营权,形成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的格局,这一变化(  )
A.促进了农村生产关系出现根本性变革B.展现了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持久活力
C.标志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退出历史D.从法律上肯定了农民对土地的所有权
2020-04-25更新 | 289次组卷 | 24卷引用:辽宁省庄河市高级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英国经济学家罗纳德·科斯教授在解释中国市场化过程时,认为中国的市场化变革是由体制外的边缘革命推动的,如安徽凤阳县小岗村18家农户一致同意分田单干,乡镇企业引进了农村的工业化,个体户打开了城市私营经济之门等。作者意在说明
A.边缘力量在政治变革中的强势地位
B.政府在经济体制改革中处于被动地位
C.民间力量推动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
D.市场经济体制是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
2019-07-23更新 | 620次组卷 | 23卷引用:【全国百强校】辽宁省沈阳市东北育才学校2019届高三第八次模拟文综历史试题
5 . 1985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关于进一步活跃农村经济的十项政策》,规定:“国家不再向农民下达农产品统购派购任务,按照不同情况,分别实行合同定购和市场收购……任何单位都不得再向农民下达指令性生产计划。”该政策的直接目的是:
A.推广家庭承包责任制
B.促进农产品的商品化
C.减轻农民、农村负担
D.满足工业发展的需要
6 . 1979年,中共中央规定“可以在生产队统一核算和分配的前提下,包工到作业组,联系产量计算报酬”。一些生产队突破禁令,悄悄搞起了包产到户。到1980年8月,宜宾屏山县实行包产到户的生产队比例达到57%。这说明包产到户
A.利于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
B.扩大了基层自主权
C.促进了农村经济结构调整
D.推动了城镇化建设
7 . 1984年中央1号文件规定,土地承包期一般应在15年以上。1993年中央ll号文件规定,在原定的耕地承包期到期之后,再延长三十年不变,还赋予农民更加充分而有保障的土地承包经营权。这反映出
A.农民的土地承包权发生质变
B.农村经济体制改革逐渐深化
C.农业经济发展障碍得以消除
D.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效果显著
2019-05-18更新 | 549次组卷 | 15卷引用:辽宁省大连市普兰店区第三十八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考试历史试题
8 . 20世纪80年代,我国率先在农村进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首先解决的问题是
A.适应国家工业化要求
B.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
C.推动农业现代化建设
D.适应经济市场化发展
2019-05-17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大连渤海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9 . 德国学者韩博天说:“中国政府经常运用一种‘试点’的方法,即允许地方政府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摸索解决问题的方法,成功的地方经验会被吸收到中央的政策中,继而在全国推广。”这种方法的运用体现在
①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实施     ②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③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建立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①④
2020-08-07更新 | 70次组卷 | 25卷引用:2013届辽宁盘锦第二高级中学高三第一次阶段考试历史试卷
10 . 据统计,1978—1988年中国国民收入年均递增9.2%,其中农村经济增长的贡献份额高达63.7%,这种现象的出现主要是因为:
A.计划经济体制的最终消亡
B.农村土地经营制度的变革
C.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确立
D.城市经济建设指标的压缩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