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及乡镇企业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84 道试题
1 .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首先是在
A.国有企业B.大中城市C.沿海地区D.农村地区
2 . 下表为改革开放初期我国粮油产量统计表,它反映了当时中国
时间粮食产量(百万吨)油料产量(百万吨)
1978年304.775.21
1980年320.567.69
1984年407.3111.91
A.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成效显著B.人民公社化解放了生产力
C.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使农产品出口激增D.市场经济体制已取代计划经济体制
3 . “这几年城市改革的试验充分表明,农村改革的基本经验同样适用于城市。为了增强城市企业的活力,提高广大职工的责任心和充分发挥他们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必须在企业内部明确对每个岗位、每个职工的工作要求。”材料中“农村改革”具体是指(  )
A.土地改革B.农业合作化
C.人民公社化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021-08-27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新教材】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中外历史纲要同步优质课件和导学案(统编版)-第27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与发展(导学案)
4 . 2021年5月22日,“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逝世。中国农民曾说:“吃饭靠两平:一是邓小平,二是袁隆平。”袁隆平的一生,见证了“脚踏实地把科技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崇高风范”。以下选项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①新中国成立后,袁隆平成为中国尖端科技领域的开拓者
②文革期间,袁隆平培育的籼型杂交水稻被誉为“第二次绿色革命”
③邓小平提出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为袁隆平指明了科研方向
④改革开放之初,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大大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A.①②B.①③C.③④D.②④
2021-08-23更新 | 440次组卷 | 7卷引用:浙江省2021届高三高考考前原创热身历史试题(选考)
5 . “凤阳地多不打粮,磙子一住就逃荒。只见凤阳女出嫁,不见新娘进凤阳。”“1979年安徽凤阳全县粮食产量比1978年增长49%,卖给国家粮食4450千克。”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是
A.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B.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D.创办了经济特区
6 . 我国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实行这一政策的地区一个最直接的后果是
A.基本都取得了农业大丰收B.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C.从根本上改变了农村经济形势D.从根本上改变了农村的社会面貌
2021-08-06更新 | 128次组卷 | 2卷引用:【上好课】2021-2022学年高二历史同步备课系列(选择性必修1) -第4课中国历代变法和改革(备作业)
7 . 1953—1956年,我国农村开展了农民土地个体所有向合作社集体所有的农业社会主义改造;1978-1983年,我国农村实行了由人民公社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转变,生产组织形式由集体转向家庭个体。这些变化
A.显示了国家的决定性作用B.推动了生产力水平的提高
C.没有改变我国土地所有制D.说明了历史周期律的道理
8 .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国家大幅度提高农副产品收购价格,缩小农副产品的统购范围,降低征购指标,开放城乡农副产品集贸市场。这一政策有助于
A.加快农业社会主义改造进程B.为工业化积累资金
C.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D.活跃城乡商品市场
9 . 1978年1月,四川广汉县金鱼公社在农业生产上实行“分组作业、以产定工、联产计酬”责任制,成为全国第一个推行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公社。这说明四川广汉县
A.试行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B.打破了农村人民公社体制
C.进行了经营制度变革尝试D.贯彻党中央改革开放决策
2021-07-03更新 | 110次组卷 | 3卷引用:河南省天一大联考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阶段测试(四)历史试题
10 . “民工潮”是农民纷纷外出打工所形成的潮流。上世纪80年代起,每年农历正月前后,浩浩荡荡的民工大军南下北上,东奔西跑,铁路、公路车流如水,交织成一股逾月不退的“春运潮”,拍打着城市的门户,波及几乎全国各大城市。这表明改革
A.给农村经济带来了弊喘B.造成农村劳动力的流失
C.培育了自由的农村市场D.激发了农民的生产潜力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