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及乡镇企业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81 道试题
1 . 下表为改革开放初期我国粮油产量统计表,它反映了当时中国
时间粮食产量(百万吨)油料产量(百万吨)
1978年304.775.21
1980年320.567.69
1984年407.3111.91
A.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成效显著B.人民公社化解放了生产力
C.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使农产品出口激增D.市场经济体制已取代计划经济体制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近代中国是世界粮食进口大国。1871年-1873年,中国进口大米41.6万公担(1公担=100公斤),到1909年-1911年,进口大米猛增至373.2公担,增加约8倍。上海是主要粮食进口地区。上海开埠后,粮食需求量不断上升,大米进口量由1913年的0.012万公担上升到1922年的98.08万公担。面粉进口则由1864年的0.63万公担增至190016.91万公担。其次,广州开埠后也成为主要的粮食进口口岸,自1912年至1918年,广东每年平均进口大米、面粉等各类粮食8亿斤。福州、厦门被迫开放为通商口岸,外国米源源不断以低价向福建倾销。

——据汪德平《近代中国粮食国际贸易研究》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后,政府带领人民自力更生,大力发展粮食生产,用占世界7%左右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1995年与1949年相比,粮食总产量增长了3倍多。目前,中国粮食总产量位居世界第一,人均380公斤左右,达到世界平均水平。人均肉类产量41公斤、水产品21公斤、禽蛋14公斤、水果35公斤、蔬菜198公斤,均超过世界平均水平。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在20世纪八十年代世界增产的谷物中,中国占31%的份额。

——据国务院新闻办《中国的粮食问题》(1996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成为世界粮食进口大国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发展粮食生产的特点。
2021-09-12更新 | 94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岳阳市岳阳县第一中学2022届高三9月月考历史试题
3 . 下表为1979—1984年我国城乡居民收入与消费水平年均增长率。由此可以推知
收入农村(家庭收入)17.6%
城镇(职工货币收入)8.0%
消费水平农村8.9%
城镇4.5%

A.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成效显著B.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差距缩小
C.市场经济取代计划经济体制D.对外开放政策已经初显成效
2021-09-08更新 | 69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六安市舒城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4 . 作为“发财致富”符号的“万元户”,在1980年还是特例,只有短短三四年,到了1984年就迅速到达峰值,仅仅《人民日报》年使用量就达113词次,平均每三天就会有1词次,是前年的4倍。这反映出
A.党报成为政策宣传的主阵地B.体制变革提高国民收入水平
C.经济发展助力共同富裕的实现D.国企全面改革改善了职工生活
5 . “过去是喊破嗓子打烂钟,出工最早九点钟。现在不用队长叫一声,上工天不明,收工点着灯这首改革开放后的农村民谣反映了当时
A.经营和分配方式的变化B.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变化
C.农村生产力的巨大飞跃D.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发展
2021-09-06更新 | 369次组卷 | 5卷引用:甘肃省高台县第一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检测历史试题
6 . 表11982—1986年中共中央“一号文件”,该表反映出当时
时间主要内容
1982年1月对迅速推开的农村改革进行了总结
1983年1月从理论上确立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984年1月继续稳定和完善联产承包责任制,规定了土地承包期一般应在15年以上
1985年1月取消农副产品统购派购制度,对粮、棉等少数重要产品采取国家计划合同收购政策
1986年1月肯定了农村改革的方针政策是正确的,必须继续贯彻执行

A.农村改革已经摆脱苏联模式B.计划经济体制仍具有优越性
C.政府逐渐加大对经济的干预D.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渐进性
2021-09-03更新 | 332次组卷 | 7卷引用:山东省威海市文登新一中2021-2022学年高二12月阶段测试历史试题
7 . 1983年,东莞县专业户、重点户、各种形式的经济联合体应运而生、蓬勃发展,从事各种专业的劳动力6.87万人,占农业总劳动力的16.4%。这反映了当时
A.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B.农村改革激发社会活力
C.国企改革取得初步成果D.对外开放不断走向深入
2021-09-02更新 | 320次组卷 | 8卷引用:辽宁省调兵山市第二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考试历史试题
8 . “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出自1978年安徽凤阳农民的这段顺口溜反映的是(     
A.农业合作化运动B.人民公社化运动
C.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D.土地改革运动
9 . 2021年5月22日,“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逝世。中国农民曾说:“吃饭靠两平:一是邓小平,二是袁隆平。”袁隆平的一生,见证了“脚踏实地把科技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崇高风范”。以下选项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①新中国成立后,袁隆平成为中国尖端科技领域的开拓者
②文革期间,袁隆平培育的籼型杂交水稻被誉为“第二次绿色革命”
③邓小平提出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为袁隆平指明了科研方向
④改革开放之初,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大大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A.①②B.①③C.③④D.②④
2021-08-23更新 | 440次组卷 | 7卷引用:新疆塔城地区兵团第九师龙珍高级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10 . 下表为1978~1986年农村劳动力从业人数统计表。可知当时的中国
年份农村劳动力总数(万人)农村劳动力从事农作物种植业人数(万人)
197831348.525677.5
198032505.926672.6
198234533.326155.5
198436623.825496.9
198638782.425365.8

A.人口总量不断上涨B.农业经济增长面临困境
C.产业结构发展失调D.农村劳动力转移日益加速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