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及乡镇企业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 道试题
1 . 下表是1982年和1988年中国乡镇企业行业分布情况表(单位:万个)。表中数据变化

年份

农业

工业

建筑业

交通运输业

商、饮、服务业

1982

29.28

74.92

5.38

17.01

17.01

1988

23.28

773.52

95.58

623.23

623.23

表明,当时中国(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B.实行“政企分开”的效果显著
C.农村的剩余劳动力大量转移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全国推广
2 . 有学者在论述现代中国的对内改革时认为:从历史过程看,农村改革并不是预先选择的突破口,它是在一定环境下,部分农民的探索与地方上开明的领导人相互推动,一步一步获得共识形成全国性政策的过程。上述“农民的探索”是指(     
A.小岗村民的勇于尝试B.陕甘人民的先行付出
C.深圳特区的率先试验D.上海浦东的开发开放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49~1978年,中国共产党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是如何解决农业快速发展并为工业化奠定基础和提供保障。中国共产党认为只有工业化才能最终解决贫穷落后,才能最终解决农民问题。为此,中国共产党逐步建立起农业支持工业、农村支持城市的体制。农业为工业和城市的发展提供农业剩余产品,降低了工业发展成本。1953~1957年国家预算收入中,由农业及副产品收购、加工、销售、运输等利润和税收间接构成的财政收入约占全国财政收入的40%。经过二十多年的努力,我国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为国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材料二   1978年后,城乡关系进入新的历史时期,政府不再完全通过计划的手段来调节城乡关系,但农业支持工业、农村支持城市的趋向并没有立即改变。当农副产品在20世纪80年代前期已能够满足城市需求的条件下,农民和农村主要通过直接投资(乡镇企业)、提供劳动力等方式,为工业和城市的发展提供强大动力。2006年,国家取消了农业税。“十一五”期间(2006-2010年),中央财政“三农”投入累计近3万亿元,年均增幅超过23%。我国工农关系、城乡关系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

——以上材料改编自武力《1949-2006年城乡关系演变的历史分析》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实行“农业支持工业、农村支持城市”政策的条件。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城乡关系的变化。
2022-06-08更新 | 4211次组卷 | 37卷引用:江苏省扬州市宝应县曹甸高级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作为一种新生的制度创新,它注定是不完善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带有明显的传统小农经济与自然经济的痕迹,而这些东西对于一个有过长达两千多年封建社会的中国来说,对于现代农业生产具有根深蒂固的深远影响,已经越来越不能适应现代农业的规模化经营和社会化生产的要求了。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甚至飞跃,必然要求在承包制的基础上进行创新,这一创新要继续保持和调动农民的生产经营积极性,同时,实现经营权的平稳和适度集中,维护好集体所有制。

——吴江张艳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研究30年回顾》

材料二:1984年的中共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承包期应在15年以上;1993年《中共中央关于当前农业和农村经济的若干政策措施》提出将土地承包期再延长30年。2008年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又提出赋予农民更加充分而有保障的土地承包经营权,现有土地承包关系要保持稳定并长久不变。

   ——吴敬琏《当代中国经济改革教程》

材料三:完善土地承包经营权权能,依法保障农民对承包土地的占有、使用、收益等权利。加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和服务,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允许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

——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材料四: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主要是把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同时把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改变为以间接管理为主、宏观调控的体制,把宏观与微观、计划与市场结合起来。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不完善”体现在哪些方面。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中的“不变”与“变”。根据材料三指出“变”的具体措施。
(3)据材料四,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主要涉及哪些方面?
(4)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相同点。
2022-04-16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高邮市临泽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模拟测试(二)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右图是安徽凤阳1980-1982年粮食产量,其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对外开放政策的实施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
C.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6 . 下表为1978—1984年农作物(粮食)产量,据下表可知,粮食产量出现变化的原因是
年份1978年1980年1981年1982年1983年1984年
粮食(亿斤)6095.36411.16500.470907745.58146.1
A.农民生产自主权的扩大B.农业生产技术有了革命性改变
C.市场经济体制完全确立D.农民从封建束缚中得到了解放
7 . 某记者在回忆录中写道:“现在农村的确‘活’了,农业生产不断发展,各种副业欣欣向荣。看来,包产到户、包产到劳等责任制,确已行之有效,是搞活经济的不二法门,城市里的企业管理,也在开始推行这种精神了。”这表明当时
A.城乡改革互相促进B.全面整顿初见成效
C.逐步开展经济体制改革D.倡导建立市场经济体制
2021-12-27更新 | 4869次组卷 | 43卷引用:江苏省扬州市宝应县安宜高级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8 . 1983年,东莞县专业户、重点户、各种形式的经济联合体应运而生、蓬勃发展,从事各种专业的劳动力6.87万人,占农业总劳动力的16.4%。这反映了当时
A.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B.农村改革激发社会活力
C.国企改革取得初步成果D.对外开放不断走向深入
2021-09-02更新 | 319次组卷 | 8卷引用:江苏省扬州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9 . 1979年,中共中央提出对贫困地区的粮食、棉花、油料、畜产品、水产品等农副产品提高收购价格,给予贫困地区1至5年的农业税减免,对贫困地区的乡镇企业、小企业、个体商贩等均给予一定的税收减免等优惠,由此可见
A.党和政府的扶贫方略趋于成熟B.扶贫工作与农村改革同步进行
C.非公经济率先在贫困地区试点D.农村生产关系发生根本性变革
2021-05-14更新 | 799次组卷 | 16卷引用:江苏省扬州市宝应县曹甸高级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10 . 1978-1984年,我国农民人均纯收入连年增长,增长率由1978年的6.7%上升到1984年的13.6%,呈明显提高态势,最高年份1979年为19.2%。而这一阶段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率为6.6%。这一现象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逐步推广B.对外开放新格局的进一步提升
C.国有企业经营自主权的逐渐扩大D.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的提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