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7 道试题
1 . 20世纪80年代我国实行价格双轨制。物资分配一部分是计划调拨,执行计划价格;一部分是市场调配,执行市场价格。在物资比较紧张的80年代,两者价格往往差别很大。这种现象反映当时(     
A.经济所有制结构的变化B.经济体制改革尚待完善
C.物资生产供应相当充足D.政府管理职能趋于强化
2 . 1983年,深圳组建新中国第一家股份制企业,发行第一张股票“深安保”。1986年,深圳开始了全国最早的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试点,出台《国营企业股份化试点暂行规定》,选定10家国营企业开展试点,率先探索混合所有制改革。这些做法
A.增强了企业经营活力B.拉开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序幕
C.奠定了对外开放格局D.得益于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2022-05-12更新 | 174次组卷 | 5卷引用:福建省2022届高三下学期新高考历史考前冲刺历史试题
3 . 如表是江苏省社队企业1978至1981年间的发展状况统计表。该表可以说明当时
年份产值
(亿元)
人数
(万人)
工资总额
(亿元)
交纳税金
(亿元)
197863.01249.099.403.76
197974.87263.4410.223.96
1980107.77312.5113.055.21
1981123.8133415.036.62

A.农村人口流动增强B.国家政策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C.城乡差距显著减小D.所有制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
2022-04-02更新 | 273次组卷 | 7卷引用:福建省部分地市2022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4 . 1988年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突出问题是通货膨胀明显,物价涨幅过大。据国家统计局资料显示,1988年全国零售物价总指数比1987年上升18.5%。其中农村上升17.1%,城镇上升21.3%,由此可知当时(     
A.改革开放促使人民生活水平提高B.市场经济的引进带动了中国经济增长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存在弊端D.改革开放仍然处于新旧体制转换时期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20世纪80年代,国企改革经历了从“利润分成”到“利改税”的过程。利润分成是指国营企业按照国家核定的比例提留一部分利润归自己支配:“利改税”是指通过法律把国家和企业的分配关系固定下来。税后利润全部留归企业。这一变化
A.增强了企业自主权B.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
C.调整了所有制形式D.结束了计划经济体制
6 . “价格双轨制”是将价格分为“计划内”与“计划外”两种,“计划内”由政府定价,“计划外”由企业自销、买卖双方协定。从1985年开始,“价格双轨制”在我国逐步实行,其范围也从工业品生产资料扩大到其他商品。这一制度
A.割断了经济活动的内在联系B.一定程度上改善了资源配置
C.确定了国企改革的正确目标D.得益于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7 . 1982年11月15日《人民日报》刊载的一篇名为《他不是待业青年》的短诗(节选)。据此可知中国
A.个体经济获得肯定B.对内改革已经起步
C.中国就业压力空前D.市场经济体制已确立
8 . 1985年2月,我国放开绝大部分的农副产品价格。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所综合调查组对此项价格改革进行了抽样调查。调查结果反映
方案1985年2月1985年7月
1.价格全部由国家制定,严格管理61.8134.7
2.价格全部放开,由市场定价5.96.7
3.价格部分放开,部分控制30.858.2

A.市场价格机制逐渐得到认可B.计划管理体制遭到摒弃
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D.价格改革增加农民收益
2021-06-01更新 | 299次组卷 | 4卷引用:福建省龙岩市连城县第一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9 . 从1981年开始,国家允许在完成计划的前提下企业自销部分产品,其价格由市场决定。这样就产生了国家指令性计划的产品按国家规定价格统一调拨,企业自行销售的产品的价格根据市场所决定的双轨制。价格双轨制
A.保证了国有企业的稳健发展B.标志着统购统销制度的结束
C.实现了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D.有助于调动企业生产积极性
10 . 《中国经济改革30年(政府转型卷)》指出,新时期中国政府转型的历程大体划分为三个阶段:经济建设型政府阶段、经济调节型政府阶段、公共服务型政府阶段。这表明新时期的中国政府转型
A.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B.适应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要求
C.以增强企业的活力为中心任务D.服务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021-02-02更新 | 253次组卷 | 6卷引用:2021年福建省高考适应性测试平行卷(历史)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