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2 道试题
1 . 长期以来,约有1/4的国营企业存在亏损。过去,这些实际上早已破产的企业一直由国家给予财政补贴,干部和职工对企业亏损不负担任何责任。1986年我国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规定严重亏损,不能清偿到期债务的国营企业,依照该法规定宣告破产。该法的颁布表明(       
A.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日益完善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正式展开
C.国营企业扩大了经营自主权D.我国已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
2 . 1978—2014年我国四大城区人均GDP增长率(%),据如图可知我国,90年代末以后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B.国家注重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C.中西部经济总量已超过东部D.业已形成合理区域经济格局
3 . 1985年,我国关税政策从“全面保护”向“有区别地保护”转变。1992年以后,启动了大幅度的自主降税进程,截止2001年,关税总水平由43.2%降至15.3%,降幅达65%。1985年以后我国关税政策的调整旨在
A.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B.适应改革开放的需要
C.履行世贸组织成员国的义务D.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
4 . 下图是改革开放以来企业所有制变化情况。据此,以下推论正确的是(       
A.集体企业的数量变少而且效益下降B.国有企业通过改革规模在扩大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逐步形成D.非公有制经济比例在不断缩小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某记者在回忆录中写道:“现在农村的确‘活’了,农业生产不断发展,各种副业欣欣向荣。看来,包产到户、包产到劳等责任制,确已行之有效,是搞活经济的不二法门,城市里的企业管理,也在开始推行这种精神了。”这表明当时
A.城乡改革互相促进B.全面整顿初见成效
C.逐步开展经济体制改革D.倡导建立市场经济体制
2021-12-27更新 | 4879次组卷 | 43卷引用:内蒙古呼伦贝尔市满洲里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6 .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共同点有
①改革了单一集中的管理模式②分配上克服了平均主义
③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④其关键是改变了所有制形式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②③
7 . 我国先后出现了三次大规模创业浪潮,20世纪80年代乡镇企业和民营企业异军突起;20世纪90年代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人员“下海”经商;2014年以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双创”浪潮。材料反映出
A.改革开放释放了社会活力B.城乡生产关系出现根本性变革
C.国有经济规模的不断扩大D.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取得了突破
8 . 1984年10月,中国共产党召开了十二届三中全会,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要求“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由此我国
A.开始推广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C.开发开放浦东等长江沿岸地区D.开始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9 . 1986年12月3日,薄一波在全国先进个体劳动者表彰大会上强调:“个体劳动者在国家经济发展中起了很大作用,在今后几十年,以至更长的时间内,允许多种经济形式并存,坚持国家、集体、个人一起上的政策,是不会变的。”这说明当时中国(     
A.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发生了变化B.非公有制经济促进了改革实效的发挥
C.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已经确立D.政府开始重视私营经济的地位和作用
10 . 1980年代初期,大量知青和工人返回城市,为解决这部分人的就业问题,国家允许他们开办“个体企业”,同时规定“个体户雇工不得超过7人”,企业主自己也必须从事劳动。这说明
A.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开始改变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开始建立
C.单一公有制经济结构有所突破D.城市经济改革已摆脱计划经济束缚
2021-04-01更新 | 283次组卷 | 62卷引用:内蒙古鄂尔多斯市第一中学2019年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