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49—1956年,我国工业中各种经济成分的变化情况(不包括手工业)


材料二:1996年我国工业总产值中各种经济成分的比例

集体经济国有经济混合经济中的公有成分非公有制经济
40%29%7%24%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分析这一时期我国在所有制结构方面发生的重大变化并结合新中国的经济政策,分析造成这些重大变化的原因。
(2)材料二与材料一中1956年的图示相比,发生什么变化?请指出原因。
2 . 中国共产党对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现代化道路进行了不懈的探索。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291932年农村革命根据地形势示意图


材料二   19403月,中共中央在《抗日根据地的政权问题》的指示中指出,中国共产党在华北、华中等地建立的抗日民主政权,是统一战线性质的政权,即几个革命阶级联合起来对汉奸和反动派的民主专政。指示明确规定,在政府工作人员中,实行共产党员、非党左派进步分子和中间派各占三分之一的“三三制”政权制度,容纳多方,团结抗日的各阶级、阶层。

——虞和平主编《中国现代化历程》(第二卷)

材料三   《变迁:从“一五”到“十一五”》的部分主题词摘要

“一五”期间(19531957年)工业增速超英赶美
“六五”期间(19811985年);走向改革开放
“七五”期间(19861990年);改革治理整顿
“八五”期间(19911995年);邓小平南方谈话 改革潮涌
“九五”期间(19962000年);宏观调控 经济软着陆
“十五”期间(20012005年);指令计划退场 市场配置资源
“十一五”期间(20062010年);改革开放 坚定不移

——摘编自《中国青年报》2006320


(1)根据材料一,指出当时中国共产党探索出了一条怎样的革命道路。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国共产党在政权建设方面的创新,并分析其对抗战胜利的重要意义。
(3)依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一五”计划期间新中国进行经济建设和政治建设采取的重大举措。“六五”计划期间,我国改革开放取得了哪些新的进展?
2022-05-25更新 | 59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连城县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月考(二)历史试题
3 . 国家战略《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规定涉及范围包括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全域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区域。此区域自唐宋以后,在全国经济中逐步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江浙地区,在很早以前就是我国的粮仓,而到康、雍、乾时期,“本地(江浙地区)所产丰谷,不足供食用”,过去的“苏湖熟,天下足”变成了“湖广熟,天下足”。此时,江浙地区经济作物广泛种植,粮食不能自给。松江种稻之地只占1/3,每年都从外地运进大量粮食,特别是集中了大批非农业人口的工商业城镇,更是家无隔宿之粮,江浙市镇更是如此。

——摘编自戴逸《简明清史》

材料二   下图为19世纪末20世纪初民族工业发展示意图


——《中外历史纲要(上册)·普通高中历史地图册》

材料三   长江水系“外通大洋,内联深广腹地”,是连接内陆腹地和国际市场的枢纽;长三角城市群国际化程度高,在市场化为主导的企业合作、港口联盟、创新协同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区域合作经验;长江文化异彩纷呈,自古以来开放进取,主动吸取优秀的外来文化,辐射内陆,走向海洋;改革开放后又率先实现从封闭型农业社会向开放型现代工业社会的转变。时至今日,长江流域仍然是一带一路的重要纽带,在一带一路的建设中将发挥独特的优势作用。

——摘编自郁鸿胜《贯通发展长江经济带和“一带一路”》


(1)据材料一指出该时期江浙地区农业种植结构有何调整,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该时期长三角地区商业发展的表现。
(2)据材料二概括长三角地区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特点,并举出近代史上江苏著名实业家两例。
(3)据材料三指出在当今“一带一路”建设中长江流域的独特优势,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一带一路”倡议的核心理念。
2021-01-29更新 | 199次组卷 | 4卷引用:江苏省无锡市滨湖区太湖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12月月考历史试题
4 . 中华人民共和国自成立以来,创造了举世无双的经济增长奇迹。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49年同历史上的最高水平相比,工业总产值减少一半,其中重工业产值减少70%,轻工业减少30%。这一年钢产量仅15.8万吨,减少80%,煤仅3243万吨,减少48%,粮食为11318万吨,减少约25%,棉花为44.4万吨,减少约48%。1949年在工农业总产值中,现代工业产值只占17%。根据联合国“亚洲及太平洋社会委员会”统计,1949年中国人均国民收入27美元,不足整个亚洲平均44美元的2/3,不足印度57美元的一半。

——据王桧林《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材料二   20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国的社会变革

农村城市
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建立在土地公有制基础上的,土地所有权仍归集体所有,而农民通过承包则取得了对土地的使用权,即经营权。这种责任制使农民获得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提高了农民的劳动热情,促进了农业生产力的发展。在坚持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并使之进一步壮大的前提下,多种经济成分得到发展,原来那种与现实生产力水平不完全适应的单一公有制结构有很大改变。按照政企分开、所有权和经营权适当分离的原则,改变了统收统支的国营企业经营方式,扩大了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

——据胡绳《中国共产党的70年》整理

材料三   下图为《新中国成立以来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变化示意图》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新中国初期从经济困局中逐步恢复的具体举措。
(2)根据材料二,说明20世纪七八十年代农村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相同点。
(3)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材料三中三个峰值出现的关键因素。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如图为北京市百货零售网点数量统计示意图,对图中改革开放以来数据变化的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A.沿海港口城市的开放增强了经济发展的活力
B.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推动了百货零售业的发展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使商品供应增加
D.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使商品供应更加丰富
6 . 历史上中苏两国曾经走过相似的道路,下面两图是前苏联和新中国国民生产总值变化示意图,如果图中C=G,那么,下列式子成立的是
A.A=EB.B=HC.B=GD.D=H
2019高三·全国·专题练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下图为1986年全国社会商品零售总额构成示意图。这说明
A.社会经济富有活力
B.经济体制出现剧变
C.商品市场非常繁华
D.民众生活有重大改善
2019-03-12更新 | 102次组卷 | 3卷引用:江西省宜春市万载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9 . 观察《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变化示意图》,对图中曲线峰值描述准确的是
A.1957年: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工业化体系完全建立
B.1984年: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展开并初见成效
C.1993年:提出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D.2008年: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国际贸易推动发展的结果

10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昼出耕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宋)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

材料二民国初期南洋兄弟烟草公司产品销售量示意图(见图4)

材料三联产承包责任制……使集体优越性和个人积极性同时得到发挥。这一制度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必将使农业社会主义合作化的具体道路更加符合我国的实际……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各项农村政策的推行,打破了我国农业生产长期停滞不前的局面,促进农业从自给半自给经济向较大规模的商品化生产转化,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化。这种趋势,预示着我国农村经济的振兴将更快到来,从而为实现党的十二大战略目标提供更加有力的条件。

——摘编自《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诗中描述的生产方式及特点。

(2)根据材料二,指出民国初期南洋兄弟烟草公司产品的销售状况,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3)根据材料三,概括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历史作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