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6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抗日战争爆发后,国民政府决定以西北作为大后方支援抗战,大批政府官员,学者前往青海实地考察,为青海垦殖事业建言献策。在全国开发西北的浪潮的推动下,青海省政府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丈地清赋工作,耕地面积及农产产量在三十年代持续攀升。四十年代中期以后,国民政府对西北地区的关注程度逐渐冷却,青海省政府也逐渐放缓了对本省的农业开发,青海省的农垦活动演变为政府形式化、公式化的敛财手段。

——摘编自狄新昊《二十世纪二十至四十年代青海农垦研究》

材料二   改革开放初期,宁夏农垦围绕“三个基地一个中心”,大刀阔斧地进行了管理体制、生产结构、经营方式、分配制度的改革,实行财务包干,推行各种形式的承包责任制和场(厂)负责制,打破了吃企业“大锅饭”的问题。特别是1983年中央提出“国营农场要办家庭农场”后,自治区农垦局下发《关于贯彻执行中共中央一九八四年一号文件的若干政策规定》。1984年在垦区开始试办,职工由单纯的生产者变为生产经营者,有了生产经营的自主权。到1986年底,农垦系统已建起6000多个家庭农场,基本上完成了大农场套小农场的双层经营体制的变革。19811988年累计实现利润6889.7万元,缴纳税金3929万元,利税合计1.08亿元。

——摘编自廖周《宁夏农垦改革初期问题研究》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国民政府对青海农垦的态度,并分析其原因。
(2)据材料二、归纳宁夏农垦改革的特点。
(3)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边疆开发建设的意义。
2024-04-18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江苏省泰州市兴化市高三下学期模拟预测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访谈录:以下内容节选自《站在改革开放最前沿的谷牧》

谷牧:中央书记处原书记,国务院原副总理

采访者:史鉴 《百年潮》特派记者        被采访者:赵云栋从1973年开始就在谷牧领导下工作,1984年起,任国务院特区办司长、副主任。

史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谷牧奉命率团出访欧洲,据说,回国后的汇报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我国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起了重要的作用,您知道这方面的情况吗?”

赵云栋:“1978年,党中央和国务院决定派谷牧带团赴西欧五国考察访问……回国后,谷牧写了《关于访问欧洲五国的情况报告》送呈党中央、国务院。……7月上旬,国务院专门为此召开关于加速四化建设务虚会,会议开了20多天,按照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原则,参会人员畅所欲言……会上提出的一些想法,后来集聚和反映到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讨论和决议中去。此后,确定改革开放是我们国家的基本国策。”

史鉴:“据说创办经济特区的起始阶段困难很多,谷牧按照中央的指导做了很多工作,您作些介绍如何?”

赵云栋:“谷牧同志根据中央指示,曾多次去广东和福建做调研和推进工作,与两省的领导同志广泛座谈,并实地进行了考察……通过调查和座谈讨论,形成了扩大广东、福建两省管理经济权限的想法。……1979年谷牧组织着手起草法规性文件,经过13次易稿,8月26日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批次建立深圳、珠海、汕头、厦门经济特区……1980年3月谷牧在广州召开广东、福建两省工作会议,把划出来的四个区,按照邓小平的建议,改名为‘经济特区’一直沿用至今。”

……


提取材料信息,说明上述材料对研究中国改革开放有哪些史料价值。
2023-02-05更新 | 168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江宁分校、中华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3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秦汉至明清,中国人口有过五次大规模的迁移,即南北朝“八王之乱”引起的“永嘉南迁”;唐代“安史之乱”后汉人大规模南迁;北宋“靖康”后北人第三次南迁高潮;明初政府屯垦戍边大规模北迁以及清代人口激增而向山地和边陲的大迁移。这些移民大潮中,越出国境向海外移民的人数不多,规模不大。明隆庆元年(1567年)开放海禁,随着私人海外贸易的发展,移居海外的中国人才日渐增多,至明末清初,估计约为10万人,到鸦片战争前夕则增至100万左右。

——摘编自丘立本《经济全球化与中国人口的国际迁移》

材料二   1984年,国务院发布“关于农民进入集镇落户问题的通知”,城镇在对农民封闭20多年后终于使他们向城市迁移、就业成为可能……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前期,珠三角地区吸引了全国大量劳动力流入,广东省的流入人口规模在全国居首位。90年代以后,长三角地区(包括上海、江苏、浙江)对流入人口的吸引力逐渐增强,与珠三角等地区成为流入人口集中的都市圈。

——摘编自郑真真、杨舸《中国人口流动现状及未来趋势》


(1)根据材料一,分析明朝前后人口迁移的原因和流向的不同之处。
(2)根据材料二,概括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人口流动的主要态势。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一时期人口流动的主要原因。
2022-08-02更新 | 86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南京师大附中、天一中学、海门中学、海安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6月月考历史试题
4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作为一种新生的制度创新,它注定是不完善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带有明显的传统小农经济与自然经济的痕迹,而这些东西对于一个有过长达两千多年封建社会的中国来说,对于现代农业生产具有根深蒂固的深远影响,已经越来越不能适应现代农业的规模化经营和社会化生产的要求了。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甚至飞跃,必然要求在承包制的基础上进行创新,这一创新要继续保持和调动农民的生产经营积极性,同时,实现经营权的平稳和适度集中,维护好集体所有制。

——吴江张艳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研究30年回顾》

材料二:1984年的中共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承包期应在15年以上;1993年《中共中央关于当前农业和农村经济的若干政策措施》提出将土地承包期再延长30年。2008年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又提出赋予农民更加充分而有保障的土地承包经营权,现有土地承包关系要保持稳定并长久不变。

   ——吴敬琏《当代中国经济改革教程》

材料三:完善土地承包经营权权能,依法保障农民对承包土地的占有、使用、收益等权利。加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和服务,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允许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

——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材料四: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主要是把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同时把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改变为以间接管理为主、宏观调控的体制,把宏观与微观、计划与市场结合起来。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不完善”体现在哪些方面。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中的“不变”与“变”。根据材料三指出“变”的具体措施。
(3)据材料四,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主要涉及哪些方面?
(4)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相同点。
2022-04-16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高邮市临泽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模拟测试(二)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统计表格是研究经济史的主要史料。阅读下列表格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21956年我国国民经济中公、私成分比较表

所有制性质经济成分19521956
公有经济国营经济19.1%32.2%
合作社经济1.5%53.4%
公私合营经济0.7%7.3%
私有经济资本主义经济6.9%0%
个体经济71.8%7.1%

材料二   19781997年我国工业总产值中各种经济成分比重表

年份╲类别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集体工业城乡个体工业其他经济类型工业
197877.6%22.4%
199725.5%39.1%17.9%18.5%

——摘编自《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


(1)据材料一,指出表格中我国国民经济成分变化的主要原因和意义。
(2)据材料二,指出1997年我国的经济成分与1978年相比有何变化,并分析出现这些变化的主要原因。
2022-03-05更新 | 102次组卷 | 3卷引用:江苏省常州市教育学会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6 .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问题。

开创邓小平时代 1978-1980

第7章                              1978

第8章   为自由设限1978-1979

第9章   苏联-越南的威胁1978-1979

第10章   向日本开放 1978

第11章   向美国开放 1978-1979

第12章   重组领导班子 1979-1980

邓小平时代 1978-1989

第13章   邓小平的统制术

第14章   广东和福建的实验   1979-1984

第15章                                 1978-1982

第16章   加快经济发展和开放步伐   1982-1989

第17章   台湾、香港以及西藏问题

第18章   为军事现代化做准备

第19章   政治的潮起潮落

邓小平时代的挑战   1989-1992

第20章   北京:1989

第21章   稳住阵脚   1989-1992

第22章                      1992

——摘编自傅高义《邓小平时代》的目录


(1)目录第1、15和22章标题不全,请结合所学知识,补齐这三个章节标题,并分别简要阐明这三个章节在改革开放进程的意义。
(2)该著被认为这一时期是“邓小平时代”,你认为有哪些理由?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乐清农科员南士木回忆说:“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民种粮积极性大为高涨。但随着柳市(地名)手工业、商业的迅速发展,农业逐渐成了一种可有可无的副业。”

——朱幼棣、 陈坚发《温州大爆发》


材料二

1980年市民章华妹领取我国第一份个体工商业营业执照(第10101号)
1983年永嘉桥头纽扣市场创建“东方第一纽扣市场”
1984年26个农民自愿入股,创办全国第一个股份合作制企业——瓯海登山鞋厂
1984年温州被批准为全国首批14个沿海港口开放城市之一
1987年全国第一个民营企业地方规章——《温州私人企业管理暂行办法》颁布
1988年温州市售价外商投资企业——温州莱丽莎皮件有限公司成立
温州市政府颁发《温州市鼓励台湾同胞投资的暂行规定》
1992年国务院批准设立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
1993年温州市首次单独再澳门举办出口商品暨经贸合作项目洽谈会
1997年香港特别行政区全国政协委员视察团来温考察
2003年温州烟具协会赢得中国加入WTO以后的第一个技术贸易壁垒案
2009年温州在乌兹别克投资建设了首个中乌合资工业园区
2010年美国联邦巡回法院驳回了美国ITC“337”调查指控中国通领集团侵权的错误裁决
温州企业打赢了加入WTO以来“中美知识产权第一案”

——据《第一财经日报》相关报道整理


根据材料指出温州经济出现的新气象。并结合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分析其主要原因。
2021-08-30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徐州市王杰中学2021届高三12月月考历史试题
8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现在我国经济管理体制的一个严重缺点是权力过于集中,应该有领导地大胆下放;应该着手大力精简各级经济行政机构,把它们的大部分职权转交给企业性的专业公司或联合公司;注意把思想政治工作和经济手段结合起来,充分调动干部和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应该在党的一元化领导之下,认真解决党政企不分,以党代政、以政代企以及吃大锅饭的现象。

——《三中全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

材料二 全国工业总产值的所有制结构图(改编自国家统计局《新中国五十五年统计资料汇编》)



完成下列要求:
(1)依据材料指出当时我国经济体制中存在的弊端。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80年代的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是如何解决这些弊端的?
(2)上述材料反映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中的什么变化?它表明所有制转变的方向是什么?这种变化产生了什么影响?
2021-06-18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平望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1984年10月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社会主义经济是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集体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个体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必要的有益的补充,有步骤地适当缩小指令性计划的范围,适当扩大指导性计划的范围。按照政企职责分开、简政放权的原则进行改革,使企业真正成为相对独立的经济实体。允许和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企业和一部分人依靠勤奋劳动先富起来,带动越来越多的人走向富裕。在企业内部,要实行工资奖金同经济利益挂钩,扩大工资差距,拉开档次。《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1993年11月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鼓励个体、私营、外资经济发展,为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参与市场竞争创造条件,发挥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政府管理经济的职能,主要是制订和执行宏观调控政策,搞好基础设施建设,创造良好的经济发展环境。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现有全卧性行业总公司要逐步改组为控股公司,一般小型国有企业,可以实行承包经营、租赁经营或改组为股份合作制,也可以出售给集体或个人。个人劳动报酬要引入竞争机制,打破平均主义,实行多劳多得,合理拉开差距。提倡先富带动和帮助后富、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经济体制改革的特点。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与十二届三中全会相比,在经济体制改革方面又有哪些重要变化?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上述两个《决定》体现出的时代价值。
2021-05-06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启东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10 . 首都钢铁公司做为国有企业改革试点之一,见证了中国改革开放不断发展的辉煌历程。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82年,首钢的试行承包制得到国务院批准。其内容大致为,在每年上缴利税递增7%的前提下留成利润。当时国家经济平均增幅是4%,苏联是2%,要做到7%难度很大。但是因为“有好处”,大家的热情空前高涨。节约生产运动再次大规模展开,100项合理化建议被提出并实施。当年,上缴利税后余额4000万元,“工人都乐开了花”。

——郝旭《周冠五:大型国企改革的探路者》

材料二   首钢改革的历史,从来都是由内而外的自我革命。首钢人解放思想,打破计划经济的束缚,率先实行承包制,成为我国工业企业改革的一面旗帜……1993年,首钢GDP在北京市占比23%;工业总产值在北京市占比15%。1994年,实现利润占北京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54%;实现利税占北京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8%。——1995年以后的几年中,首钢以推进两个根本性转变、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目标,进行了集团化改革、住房制度改革、劳动用工制度改革和建立社会保障制度等一系列改革,使企业的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发生了深刻变化。

——王文婧《改革大潮中的首钢深度》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1982年首钢改革中有何制度创新?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背景。
(2)与材料一相比,指出材料二中20世纪90年代首钢企业改革的新举措及其有利的国内因素。
(3)综合上述材料,简评以首钢为代表的国有企业改革。
2021-02-03更新 | 67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南京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测试历史试题(新高考)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