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经济特区和经济开发区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 道试题
1 .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深圳用40年时间走过了国外一些国际化大都市上百年走完的历程。这是中国人民创造的世界发展史上的一个奇迹。”“深圳奇迹”的出现,主要是因为深圳
A.率先进行经济体制改革B.坚持推行改革开放
C.拥有地理位置上的优势D.资源和劳动力充足
3 . 1979年广东设想划一个地方出来,搞改革开放,然后全面推开。邓小平很赞成,说:“还是叫特区好,陕甘宁开始就叫特区嘛!中央没有钱,可以给些政策,你们自己去搞,杀出一条血路来!”从上文中可以看出,特区“特殊性”的实质是
A.实行特殊的经济发展政策
B.采用特殊的经济管理办法
C.突破计划经济体制的限制
D.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019-05-24更新 | 80次组卷 | 3卷引用:广西南宁市“4 N”高中联合体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4 . 1985年3月8日国务院《关于上海市进一步对外开放有关问题的批复》指出,上海市进一步对外开放的范围除老市区外,还包括上海市所辖的十个县的城关区和重点卫星城镇。该批复出现的背景是
A.设立上海经济特区
B.设立沿海开放城市
C.开发开放上海浦东
D.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19世纪40年代初,上海开始“依港兴市”,租界中“华洋杂居”:60年代后,上海由一个古老的县城渐发展成港口与商业中心;19世起下半叶形成了沪东、沪西、沪南等工业区。甲午战争后,民族资本参与上海发展。形成新的商业区。1929年,由市政府主导建成以江湾五角场为中心的“大上海市中心区”。1949后,上海一直是国家重要的经济中心。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上海作为国际化大都市,世界影响力日益增强。

—摘编自张伸礼编《近代上海城市研究》等

回答: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世纪中期以来上海发展的有利条件。

2018-09-15更新 | 55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南宁市第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文)试题
6 . 邓小平说:“特区是个窗口,是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也是对外政策的窗口。”为此,我国最早设立的经济特区是
A.深圳、厦门、珠海、汕头B.广州、深圳、厦门、珠海
C.上海、深圳、广州、厦门D.深圳、珠海、香港、澳门
7 . 20世纪90年代,中国政府提出对外开放的沿海、沿边、沿江、沿路的“四沿战略”。其中“沿江”战略的目标是推动长江流域的全面开放,以贯通东西,辐射南北。据此判断,实施“沿江”战略的龙头举措是
A.上海浦东的开发开放
B.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
C.构建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
D.开放长江三角洲地区
2016-12-13更新 | 336次组卷 | 33卷引用:广西宾阳县宾阳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理)试题
8 . 1992年初,邓小平先后到深圳、珠海等地进行考察研究,发表了著名的“南方谈话”,为深化改革指明了方向,所以有学者说“中国人今天仍然生活在南方谈话的延长线上”。下列属于延长线上的是
A.建立经济技术开发区B.创办经济特区
C.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D.建立上海自贸区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