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经济特区和经济开发区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邓小平领导我们抓开放

(谷牧:曾在中共中央书记处、国务院分管对外开放工作。以下内容是其口述内容)

“关起门搞建设是不行的”

当今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关起门来搞建设不能成功,现在有了“比过去好得多的国际条件,使我们能够吸收国际先进技术和经营管理经验,吸收他们的资金。”......西欧发达国家......它们在社会化大生产的组织管理方面也有许多值得借鉴的经验;它们的资金、商品、技术要找市场,都看好与中国发展关系。

“还是办特区好”

经过反复研究,理出了这样一个思路:粤、闽两省要把潜在的经济优势发挥出来,必须对经济体制进行改革,改变过分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调动地方的积极性·····决定广东、福建两省实行“特殊政策、灵活措施”。这项重大举措的出台,显著提高了人们的开放意识,启动了通过改革实行开放的进程。

“不是收,而是放”

社会主义国家举办主要是同资本主义国家发展经贸关系的经济特区,马列主义的著作中没有讲过,其他社会主义国家无此先例。它是一项重要的创举和试验····.“我们建立经济特区,实行开放政策,有个指导思想要明确,就是不是收,而是放。”“除现在的特区之外,可以考虑再开放几个港口城市,如大连、青岛,这些地方不叫特区,但可以实行特区的某些政策。”

“再加上闽南”三角洲””

到了1984年年底,根据沿海14个城市开放的进展情况,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同志研究进一步扩展沿海开放地区,即把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的一些市、县,开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把条件与上述两个三角洲大致差不多的福建南部的厦门、漳州、泉州一带的沿海市、县也列为沿海经济开放区。

——摘自欧阳淞、高永中《改革开放口述史(精装本)》


提取材料信息,并说明该信息对研究20世纪80年代中国对外开放有哪些史料价值。
2021-02-25更新 | 231次组卷 | 5卷引用:江苏省连云港市2021届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下列材料摘自电视剧《暴风骤雨》《平凡的世界》和《大浦东》剧情片段

①(东北松花江畔一个小村子叫元茂屯)警察署实际上是日军的一座物资中转站,抗联的任务就是拿下这座中转站。抗联的魏队长连夜带着大家潜藏在警署不远的小山丘上,刘胜便是奉命前去侦查消息的。刘胜归队后,向魏队长他们详细地讲解了警署的情况,魏队长做了周密地兵力部署。

——摘自《暴风骤雨》第一集

②萧队长和秋兰商量批斗杜善人家的事情,萧队长觉得杜善人没有血债,可以先不批斗他,直接进行土改。秋兰关心秋草将来的际遇。萧队长告诉秋兰,元茂屯因为批斗地主不够狠,屡次遭到上级的批评。秋兰见状很是为难。

——摘自《暴风骤雨》第44

③最让少平感动的是告别时,润叶留给少平的钱和粮票;最重要的是,润叶让少平捎句话给他哥少安。

——摘自《平凡的世界》第一集

④对于企业所有制改革的问题,徐敬之不主张上海发展的太快,赵国平和他的观点截然相反,两人就此展开了辩论。散会后,医药厂的厂长找到了徐敬之,请他为医药厂改制的问题指条明路。徐敬之劝他一定要慎重。赵国平提出,或许他们可以搞一个厂长竞选活动,这样既可以激发企业活力,也能让所有员工看到希望。

——摘自《大浦东》第三集

⑤赵国平说浦东的经济发展前途不可限量,这将会是上海经济腾飞的里程碑。赵国平邀请吴一白与自己同行,亲自去浦西与研究小组的成员一起交流。

——摘自《大浦东》第九集


提取材料信息,说明上述材料对研究20世纪30年代至90年代中国社会变革和发展有哪些史料价值?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