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经济特区和经济开发区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80年,深圳特区创办。经测算,仅罗湖区第一期开发最少也要投资近20亿元,这对于当时的特区简直是一个不敢想象的天文数字。当时主管基建的副市长回忆说:"国家对深圳的投资,当时只有百分之二,现在算来只有百分之一点几。……香港人启发了我们,香港财政收益三成以上都来自土地拍卖。于是我们就想到了租地的方法,用土地换资金。”1980年深圳房管局与香港妙丽集团谈判,深圳出地,妙丽集团出资,利润分成。1981年东湖丽苑小区竣工入住,该小区成为中国第一个商品房且有物业公司的小区。邓小平同志来深圳视察的时候,登上了罗湖区国际商业大厦的楼顶,对这种市场化运作方式表示了认可。

1987年,深圳市开启了国有土地使用权公开拍卖的先例。由此,深圳创立的土地拍卖、土地开发市场化、住宅商品化、贷款按揭买房等模式逐渐推广到全国,改变了计划经济的住房分配模式。住房找市长,变成了住房找市场。房地产也成为国民经济重要的支柱行业。

——材料整理自央视网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深圳率先实施住房改革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深圳住房制度改革的影响。
2023-03-31更新 | 148次组卷 | 3卷引用:河南省平顶山市安阳市2023届高三二模文综历史试题
2 . 专题导读   

鸦片战争后上海开埠,列强的入侵使上海出现了被称为“国中之国”的租界゜与此同时,上海也在欧风美雨的浸染下逐步发展。




(1)看一看     比较开埠前后和抗战胜利后的上海地图,看看市区范围和行政区划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想一想     有人说“一百年历史看上海。”结合上海的众多“近代中国之最”,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3)议一议   上海在近代抗争与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孕育了怎样的城市精神?
2021-10-13更新 | 116次组卷 | 1卷引用:《中外历史纲要上册》地图册-专题探究3近代变迁看上海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社会主义中国创办经济特区本身就是个新生事物。邓小平反复强调:“经济特区还是个试验”,“深圳的重要经验就是敢闯”.借助政府给予的优惠政策和经济活动自主权,经济特区率先实现经济起飞。从某种意义上说,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海南等5大经济特区,为当时中国经济发展急需解决的全局性问题--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探索、由内向型经济向外向型经济转型贡献了经验。

——摘编自侯名芬《我国创办经济特区的历史进程与当代价值新论---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

材料二   1985年戈尔巴乔夫执政后,苏联提出了“加速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方针”,要求在15年内使国民收入和工业总产值翻一番.从法律上打破了单一的公有制,规定企业实行自负盈亏、自主经营等。但是,“加速战略”仓促上马,阻力较大,对企业改革的宏观决策缺乏具体可行的配套措施,以致各项改革效果不佳。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概括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创办经济特区的意义,概述20世纪80年代中国进一步推动向“外向型经济”转型的重要举措。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分析导致“加速战略”效果不佳的主要因素,结合中苏80年代改革谈谈你的认识。
4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泉州作为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港口,在宋元之际甚至一度取代广州而成为东方第一大港。明初洪武三年在泉州设立的市舶司,以“禁通番”为主旨,失去主动招徕贸易之职能;加之晋江流程短而不便,难以提供广阔的经济腹地,泉州的对外海港地位也随之大大削弱。

——摘编自楼宇烈主编《中华文明史第四卷》

材料二 1990年,中央政府决定以浦东开发开放为龙头,进一步开放长江沿岸城市,尽快把上海建设成为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之一,带动长江三角洲和整个长江流域经济的新飞跃。浦东开放以后,依靠上海长期积累的经济和社会文化基础,凭借独特的地理优势、交通优势、人才和产业优势,发展非常快。经过十多年的开发开放,浦东面貌发生了惊人的变化。浦东新区已成为上海新兴高科技产业和现代工业基地,成为上海新的经济增长点,也成为中国90年代改革开放的重点和标志。

——摘编自人民教育出版社《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必修二》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明初泉州对外海港地位削弱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分析开发开放浦东的意义。
(3)综上所述,谈谈你从泉州、浦东经济地位变化中得到的启示。
2020-12-03更新 | 104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2019年12月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题(学考)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王乔治三世于1787年任命马嘎尔尼率团访华,要求中国扩大通商,优待英国,并允许英国派使臣访华。因此,还准备提出六项具体的要求,即一、英船到浙江、天津等处停泊;二、在京设立商行;三、将舟山附近小岛一处给英商停歇和储存货物;四、在广州附近拨一地方给英国居住,或允许澳门居住之英商出入自备;五、英国自广州下澳门,由内河行走,货物不上税或少上税;六、确定船只关税条例,照例上税。

——《京华续录》(乾隆朝)卷四十七


(1)材料一表明马嘎尔尼使团访华的目的是什么?这一目的是通过怎样的方式实现的?据《南京条约》内容,说明马氏“要求”得以实现的表现。

材料二   特区是个窗口,是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的窗口,也是对外政策的窗口。从特区可以引进技术,获得知识,学到管理,管理也是知识。特区成为开放的基地,不仅在经济方面,培养人才方面使我们得到好处,而且会扩大我国的对外影响。

——邓小平《办好经济特区,增加对外开放城市》(1984年2月24日)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谈谈特区的设立对发展社会主义经济所起的积极作用。

材料三   十四个沿海开放城市有上海,但那是一般化的。浦东如果像深圳经济特区那样,早几年开发就好了。开发浦东,这个影响就大了,不只是浦东的问题,是关系上海发展的问题,是利用上海这个基地发展长江三角洲和长江流域的问题。

——邓小平《视察上海时的讲话》(1991年1月28日)


(3)根据材料三指出20世纪90年代,我国进一步对外开放的重要标志是什么?中央做出这一重大决策的目的是什么?
(4)综合上述材料,就闭关、开放与国家富强的关系谈谈你的认识。
2020-08-10更新 | 23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怀柔区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   我国外交、对外开放大事年表

时间

大事

1971年

第26届联合国大会以压倒多数通过阿尔巴尼亚、阿尔及利亚等23国提案,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

1972年

中美双方在上海签署《中美联合公报》。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又有28个国家同中国建交。

1978年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定。

1980年

中央决定兴办深圳、珠海、汕头、厦门4个经济特区,允许外国企业或个人以及华侨、港澳同胞进行投资活动,并在进出口、减免税等方面提供优惠条件。

1984年

邓小平为深圳特区题词:“深圳的发展和经验证明,我们建立经济特区的政策是正确的。”进一步开放大连、天津、青岛、上海、福州、广州等14个沿海城市。

1985年

把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闽南三角地区开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

1990年

上海浦东开发区建立。

1992年

开放重庆、武汉等沿江城市,满洲里等陆地边境城市和昆明、乌鲁木齐等内地省会和自治区首府。

2001年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将拥有13亿人口的巨大市场带入全球贸易体系。

2017年

“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

2018年

在青岛召开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会议,习近平作了主题为“弘扬‘上海精神’,构建上海合作组织命运共同体”的重要讲话。

——摘编自《中国历史用书》


请回答: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我国开始实行对外开放的外交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对外开放过程呈现出什么特点?谈谈不断扩大发展的对外开放对我国产生的重大影响。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2020-01-13更新 | 96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南昌市进贤一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天津春秋时属于燕,秦改上谷郡。汉时始置为县。但前后汉间,地名屡有更易。……元时为海津镇,隶大都路,又称直沽。明称天津,永乐二年,筑城置戍,三年,更名天津卫。清初因之,雍正九年,改设天津府,置天津县为府治。咸丰十年,北京续约开放为通商口岸。光绪二十六年庚子祸变,废去城垣,改修马路,并划定八国租界。厥后交涉日繁,遂又不得不移保定省会于天津,是天津卫河北省垣,又为通商大埠者,由来已久。北伐成功后,国都南迁,省府改移北平。十七年天津改为特别市。

——据《天津志略》(民国二十年铅印本)

材料二天津,其名称来源于明成祖朱棣御赐,取意于“天子渡津之地”。这种从属皇权、从属于北京的城市定位在中国近代百年工业发展中曾长时间影响着它的发展。1860年天津被开为通商口岸后,近代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和市场体制,开始全面登陆天津。晚清民国时期,天津是北中国经济最开放和发达的中心城市。然而在当代,天津的风光不再且每况愈下。改革开放以来,国家高层曾对中国区域格局进行过两次重大的调整,而且每次调整都会挑选一个城市,作为改革开放的最前沿城市,带动整个区域发展的先锋。……2006年5月,国务院正式宣布天津滨海新区成为全国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摘编自张立《重新配置总体经济格局》

(1)据材料一、二,指出近代以后天津城市职能的主要变化,并说明不同时期中央政府提升天津城市地位的政治目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设立天津滨海新区的时代背景,并谈谈影响城市发展的共性因素。

2018-03-16更新 | 86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部分区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民法是规定公民和法人的财产关系以及跟它相联系的人身非财产关系的各种法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古代并无现代意义的民法,编纂民法典之议始于19世纪末。1902年光绪帝下诏参酌外国法律,改订律例。1908年始编纂民法典,引进了西方民法典的立法理念和编纂方法,于1910年完成《大清民律草案》,但未及正式施行。

—摘编自《中国民法典草案建议稿》

(1)依据材料,概括《大清民律草案》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编纂民法典之议始于19世纪末”的国内背景,并指出民法典“未及正式施行”的直接原因。

材料二1954~1956年,新中国着手起草第一部《民法典草案》。此后,由于发生“整风”“反右”等政治运动,民法典起草工作被迫中断。1962~1964年,虽完成《民法典草案(试拟稿)》,但因“四清运动”而中断。以上只是表面原因,关键原因则是不具备其赖以存在的经济社会条件。

—摘编自梁慧星《制定民法典的设想》等

(2)依据材料二,概括两次民法典起草工作中断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的“经济社会条件”。

材料三1979年,我国第三次起草民法典,但经济体制改革刚刚开始,条件还不具备。1985年,随着改革开放日益深入,民事生活越来越活跃,客观上迫切需要制定一部全面调整各种民事关系的基本法律,于是1986年颁布民法通则。

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确定了改革开放的方向。随后,与之相适应的担保法、合同法等单行法相继制定。进入21世纪,中国经济与国际接轨,民法典的起草加快。2017年3月15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并提出争取2020年形成统一的民法典。

—摘编自梁慧星《中国民法典编纂的几个问题》等

(3)依据材料三,归纳改革开放以来编纂民法典的基本历程。这一历程反映了怎样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我国推动形成统一民法典的有利因素。

2017-08-04更新 | 3567次组卷 | 35卷引用:2017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历史(天津卷精编版)

9 . 阅读图文信息,完成以下要求。

指出图1与图2之间的一种逻辑关系,并利用配图文字及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这种逻辑关系的认识。(要求,逻辑关系明确,认识合理。)

例:转折关系:晚清华工出国是被迫签订的不平等条约的内容,是以被动的姿态融入世界潮流;1979年我国在改革开放初期对广东福建两省实行特殊优惠政策,是以主动的姿态投身全球化浪潮。尽管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已有主动开放,但因意识形态因素的影响,开放效果并不好,因此可以把改革开放作为从被动开放到主动开放的真正转折点。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