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对外开放的基本格局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 道试题
1 . 1992年,中国政府提出了一个以加速沿海、沿江、沿边(重点发展新疆、内蒙古、黑龙江、云南和广西的边境地区,加强与周边国家的经贸交流)、沿路(连云港至新疆阿拉山口)区域发展为重点的“四沿”战略。这一战略决策有利于(       
A.改善各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状态B.迈出实施外向型经济战略第一步
C.推动社会主义商品市场体系的确立D.促进一带一路建设成为普遍共识
2022-04-27更新 | 285次组卷 | 7卷引用:陕西省渭南市韩城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开着门,世界能够走进中国,中国也才能走向世界。”2017年,习近平在达沃斯论坛上的生动描述,让全世界听懂了中国的全方位对外开放战略。“全方位”主要是指(  )
A.全国范围对外开放B.全行业对外开放
C.对所有周边国家开放D.对世界所有国家开放
3 . 我国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的层次是( )
①沿海开放城市②经济特区③沿海经济开放区④内地开放城市
A.①②③④B.④③②①C.②①③④D.②③①④
2019-01-30更新 | 482次组卷 | 17卷引用:陕西省渭南市三贤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4 . 下图是1988—2006年我国FDI(外商直接投资)占GDP的比重情况。图中的信息反映了我国
A.经济体制改革促进经济发展
B.积极引进与吸收外国的资本
C.对外开放对地区的影响不同
D.沿海地区开放程度不断下降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民法是规定公民和法人的财产关系以及跟它相联系的人身非财产关系的各种法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古代并无现代意义的民法,编纂民法典之议始于19世纪末。1902年光绪帝下诏参酌外国法律,改订律例。1908年始编纂民法典,引进了西方民法典的立法理念和编纂方法,于1910年完成《大清民律草案》,但未及正式施行。

—摘编自《中国民法典草案建议稿》

(1)依据材料,概括《大清民律草案》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编纂民法典之议始于19世纪末”的国内背景,并指出民法典“未及正式施行”的直接原因。

材料二1954~1956年,新中国着手起草第一部《民法典草案》。此后,由于发生“整风”“反右”等政治运动,民法典起草工作被迫中断。1962~1964年,虽完成《民法典草案(试拟稿)》,但因“四清运动”而中断。以上只是表面原因,关键原因则是不具备其赖以存在的经济社会条件。

—摘编自梁慧星《制定民法典的设想》等

(2)依据材料二,概括两次民法典起草工作中断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的“经济社会条件”。

材料三1979年,我国第三次起草民法典,但经济体制改革刚刚开始,条件还不具备。1985年,随着改革开放日益深入,民事生活越来越活跃,客观上迫切需要制定一部全面调整各种民事关系的基本法律,于是1986年颁布民法通则。

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确定了改革开放的方向。随后,与之相适应的担保法、合同法等单行法相继制定。进入21世纪,中国经济与国际接轨,民法典的起草加快。2017年3月15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并提出争取2020年形成统一的民法典。

—摘编自梁慧星《中国民法典编纂的几个问题》等

(3)依据材料三,归纳改革开放以来编纂民法典的基本历程。这一历程反映了怎样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我国推动形成统一民法典的有利因素。

2017-08-04更新 | 3567次组卷 | 35卷引用:陕西省渭南市尚德中学2018-2019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6 . 2017年4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作出了设立雄安新区的重大决策。媒体普遍认为:80年代看深圳,90年代看        ,21世纪看雄安。     线中的地点位于图中的

A.B.C.D.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