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对外开放的基本格局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 道试题
1 . 国家主席习近平于2017年5月14日出席“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并发表题为《挤手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主旨演讲。随着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中国走向世界的步伐日益加快,以成熟的姿态面对世界局势的不断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这次会议是历史上第一次“在没有西方殖民国家的参加下,由渴望掌握自己命运的亚非国家举行的,它反映了占全世界人口一半以上的亚非人民的共同愿望和要求”,被后人誉为“首次被发展中国家宣布进行南南合作的会议”,其意义不仅体现于在现代国际关系史上翻开了新的一页,在新中国对外关系史上更是意义深远,由国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周恩来率领的中国代表团通过此次会议,在非洲大陆打开了外交新局面。

——沐涛《再论现代中非关系》


材料二
当世界走进中国时,曾因地理条件所限,长期独立于世界而存在的中国,作出了激烈抵抗,历经鸽片战争、甲午战争、抗日战争、抗美援朝战争,才得以恢复并确保民族独立和国家主权。改革开放,让中国从拒绝世界,转为主动向世界开放。古老国度在不断适应国际化冲击的过程中,实现了经济高速发展和社会巨大进步,并因此思路越来越清晰,心态越来越平和。

——顾骏教授在上海大学的演讲《大国方略:中国怎样走向世界》


材料三
“一带一路”.(英文:The Belt And RoAd.,缩写B&R) 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它将充分依靠中国与有关国家既有的双多边机制,借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区域合作平台,积极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触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边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一带一路” 建设秉承共商、共享、共建原则;恪守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遵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坚持开放合作;坚持和谐包容;坚持市场运作,坚持互利共赢。

——摘编自《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记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等


(1)根据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的“会议” 召开于哪一年? 如何理“其意义不仅体现于在现代国际关系史上翻开了新的一页,在新中国对外关系史上更是意义深远”?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中国开始“主动向世界开放”的标志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逐步向世界开放”的具体做法?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新世纪的外交政策具有哪些特点?有人称“一带一路”是中国版的“马歇尔计划”。请对此谈谈你的看法?
2017-08-23更新 | 68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葫芦岛市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质量监测(7月) 历史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们先来看进口商品,早期占最大比重的鸦片,到1914年己为数不多,且日益衰落。棉纱和棉布仍是最重要的进口商品,数量大增,尤以棉纱增长为速,但在进口总值中的比重已降低,煤油是这期间增长最快的进口商品,由1894年的近7000万加仑增至1914年的2.25亿加仑,连同汽油,值3464万海关两,约占进口总值的6%。钢铁、机械、铁路

材料、交通工具的进口量在这时期都大量增长。虽然这四项加起来在1914年的进口值只有3362万海关两,占进口总值的5.9%,还抵不上煤油,但是与甲午前相比,已经是值得欣喜的迹象了,如果只强调它的小比例,难免不是割断历史。

——摘自《浅析近代中国对外贸易的曲折发展与海关税率的变化》(1840~1931)

材料二   我国改革开放前推行的是一种极端内向的、进口替代的贸易战略。其基本点就是政府对贸易活动进行严格管理,实行贸易保护政策。它呈现出的贸易保护的特征有:政府通过关税以及对外汇、进出口的统一管理,或融管理与经营于一体,或以指令性计划和行政命令来限制工业制成品的进口,以保护国内工业生产,扶持国内工业体系的建立。20世纪50年代,我国的这种进口替代战略不是按照工业化的一般进程,而是越过劳动密集型产业,直接发展资本密集型的机械加工工业。在这一时期,为建立国家工业体系的需要,我国以初级产品的出口从苏联、东欧国家换回机器和成套设备,建立起了一个以重工业为中心、密切联系国防工业的体系。同时也建立了一些一般消费品工业,实现了早期的初级工业化。到了60年代,由于大搞三线建设,由此兴建了一些三线工业并进一步加大了以国防工业为主导的机械加工工业。70~80年代初,由于引进项目的增多,进口替代型工业建设速度也加快了,一些基础原材料   如化纤工业和耐用消费品工业得到了较为迅速的发展。

——摘自伍先斌《中国贸易政策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初中国进口商品的比重变化并简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改革开放前我国实行进口替代贸易战略的原因及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