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经济特区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 道试题
1 . 1978年,时任中共广东省委书记的习仲勋向中央提出建议:要根治深圳乃至广东大量农民偷渡香港的问题,可以在毗邻香港的深圳搞出口加工基地,利用国外的资金和技术,解决就业、发展经济。这一建议得到了中央的积极回应,由此直接促成了
A.经济特区的设立
B.沿海港口城市的开放
C.经济开放区的开辟
D.上海浦东的开发开放
2 . 有学者认为,在一系列“边缘革命”的带动下,中国逐渐步入了现代市场经济。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真正的改革先锋不是国营企业,而是那些落后的、被边缘化的群体。在这些“边缘革命”中,意义最为重大的变革是在中国经济最为薄弱的环节农业中爆发。中国政府于1979年着手改善农业环境,然而真正意义上的农业改革是自下而上展开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中国农业改革过程中极其重要,从长远角度看,农民重新获得的经济自由对发展农村经济的意义要重大得多。

材料二   在推动中国市场转型的诸多“边缘革命”中,经济特区的开辟和发展,在推进中国向世界经济开放的过程中,起到了尤为关键的作用。经济特区被视为学习资本主义以实现社会主义先进性的实验室。在整个80年代,政府都因担忧经济特区会被资本主义蚕食而不安。选择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作为首批经济特区,实际上是个折中做法。拥有相同的地理优势的城市并不止这四个,但它们对中国社会主义经济过于重要,试验中的任何闪失都有可能会对社会主义经济造成毁灭性的打击。经过30年的改革,中国的经济特区得到稳步成长,从中国经济的外围逐渐向核心渗透。

——摘编自【英】罗纳德·哈里·科斯、王宁著《变革中国——市场经济的中国之路》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农民重新获得“经济自由”的措施和“经济自由”的含义,并简析农业改革的影响。
(2)据材料二,概括选择首批四个经济特区的原因,并说明经济特区设置的作用。
(3)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进程的主要特点。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1978年10月,广东省向国务院提交了《关于宝安、珠海两县外贸基地和市政规划设想》的报告。提出要在三五年内把宝安、珠海两县建设成为具有相当水平的工农业相结合的出口商品生产基地,并成为吸引港澳游客的旅游区新兴的边防城市。这一报告
A.是广东省落实中央改革开放决策的体现B.揭开了广东省作为对外开放窗口的序幕
C.充分利用了广东经济领先于全国的优势D.为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开展提供了借鉴
4 . 某城市既是古代中国的对外贸易港口,又是近代中国了解西方的窗口,还是现代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这座城市是
A.长沙
B.广州
C.南京
D.武汉
2018-05-18更新 | 283次组卷 | 19卷引用:江西省鄱阳县第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1982年,上海《文汇报》公开刊登了《旧中国租界的由来》一文。其后,登载了《痛哉!〈租地章程〉》,这两篇文章从旧中国租界的形成谈起,借古讽今,映射建立经济特区。这表明建立经济特区
A.面临艰难的思想解放过程
B.未得到中央政府大力支持
C.对国家主权形成威胁
D.影响我国的经济安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