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经济特区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6 道试题
1 . 深圳经济特区和上海浦东新区的规划建设,是改革开放不同阶段的标志性事件,蕴含着强大的国家意志。以下关于这两地说法正确的是
A.浦东的开放使上海开始有了对外经济活动的自主权
B.浦东的开发开放标志着改革开放步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C.十一届三中全会制定了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并开放深圳为经济特区
D.深圳特区在建设上以吸收和利用外资为主,经济活动以市场调节为主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1982年,很多来深圳参观的老干部惊呼“深圳除了五星红旗还在,社会主义已经看不见了”,“特区姓‘资’不姓‘社’了”,北方党报甚至还刊登文章《旧中国租界的由来》,影射深圳特区是新的“租界”。这种现象说明,当时
A.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已经全面展开
B.深圳率先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存在对社会主义本质认识不清现象
D.深圳未充分发挥改革“试验田”作用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明中叶以后,南海县和顺德县等地的桑基鱼塘发展很快,很多农民以桑鱼为业,种桑养蚕。鸦片战争以后,虽然洋货充斥市场,国内不少手工业遭受严重的冲击,但是,由于中国丝绸的特殊作用及产品的不可替代性,蚕桑业得以保存,并由于国际市场对丝绸需求的激增而有更大的发展。珠江三角洲一些富裕的商人,看到机器缫丝效率高,赚钱多,纷纷投资于机器缫丝业,从而促进了乡村机器缫丝业的发展。

——高惠冰《广州成为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策源地之历史渊源》

材料二   1978年底,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了中央工作会议。会议期间,广东省委书记习仲勋在发言中提出,希望中央能给广东更大的支持。多给地方处理问题的机动余地,允许广东吸收港澳华侨资金以及开展“三来一补”等,习仲勋的意见得到与会者的赞同和支持。197812月,中央作出了我国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

——迟福林《伟大的历程》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说明广东机器缫丝业发展的有利条件,列举一家近代广东的机器缫丝企业及其创办人。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指出作出改革开放重要决策的会议。结合我国对外开放的历程,简述改革开放以来“中央给广东更大的支持”的体现。
2022-03-06更新 | 62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天略外国语学校2022届高三上学期选考模拟(二)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社会主义中国创办经济特区本身就是个新生事物。邓小平反复强调:“经济特区还是个试验”,“深圳的重要经验就是敢闯”.借助政府给予的优惠政策和经济活动自主权,经济特区率先实现经济起飞。从某种意义上说,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海南等5大经济特区,为当时中国经济发展急需解决的全局性问题--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探索、由内向型经济向外向型经济转型贡献了经验。

——摘编自侯名芬《我国创办经济特区的历史进程与当代价值新论---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

材料二   1985年戈尔巴乔夫执政后,苏联提出了“加速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方针”,要求在15年内使国民收入和工业总产值翻一番.从法律上打破了单一的公有制,规定企业实行自负盈亏、自主经营等。但是,“加速战略”仓促上马,阻力较大,对企业改革的宏观决策缺乏具体可行的配套措施,以致各项改革效果不佳。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概括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创办经济特区的意义,概述20世纪80年代中国进一步推动向“外向型经济”转型的重要举措。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分析导致“加速战略”效果不佳的主要因素,结合中苏80年代改革谈谈你的认识。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一个大的历史概念往往包含了若干小的历史概念,而小的历史概念之中又包含着更加具体的历史事实或者历史概念,由此形成了历史概念的不同层次结构。下列选项中符合上述说法的是
A.近代经济结构的变动——洋务运动——上海发昌机器厂B.近代思想解放潮流——《新青年》——新文化运动
C.三大改造——农业合作社——“大跃进”运动D.经济体制改革——经济特区——深圳
6 . 邓小平一再强调中国对外开放的重要性,他认为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能成功的,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在他的大力倡导和支持下,1980年8月,深圳、珠海、汕头、厦门被正式批准设立为经济特区,完成了经济特区设立的决策和立法程序。批准设立首批经济特区的国家机关是
A.国家主席B.中共中央C.全国人大常委会D.国务院
2021-05-19更新 | 152次组卷 | 2卷引用:浙江省金华市义乌市2021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7 . 下列关于中国改革开放的史实与结论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史实结论
A20世纪80年代农村实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中国农民得以成功脱贫致富
B1980年设立深圳等四个经济特区新中国打开了对外开放的窗口
C1984年城市经济体制改革起步推动中国开始出现股份制企业
D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市场经济体制在我国基本确立

A.AB.BC.CD.D
2021-04-27更新 | 606次组卷 | 15卷引用:浙江省湖州市德清县2022届高三选考模拟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20世纪80年代中期,邓小平同志曾指出:“开始的时候广东提出搞特区,我同意了他们的意见,我说名字叫经济特区,搞政治特区就不好了。”下列有关经济特区的描述正确的是
①经济所有制实行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导的多元化结构
②具有高度自治权,包括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经济管理体制
③经济活动以国家宏观经济指导调控为主,市场调节为辅
④给予外商投资以优惠与方便,有力增强国民经济的活力
A.①④B.②③C.①③④D.②③④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808月党和国家批准在深圳、珠海、汕头、厦门设置经济特区,19884月又批准建立海南经济特区,明确要求发挥经济特区对全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窗口和示范带动作用。长期以来,在党中央坚强领导和全国大力支持下,各经济特区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勇担使命、砥砺奋进,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进程中谱写了勇立潮头、开拓进取的壮丽篇章,为全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

-摘自习近平在深圳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

材料二 1978年的改革开放不仅解放了人们的思想,而且也迎来了“科学的春天”。邓小平同志明确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要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四个现代化”,关键在于实现科学技术现代化。在邓小平同志的大力倡导下,中国相继开展了“星火计划”,“863计划”,“火炬计划”,“攀登计划”等······科技创新是“中国梦”的基础,只有实现科技创新,才能照亮“中国梦”,科技创新必将承载“中国梦”打开国门,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摘自王晴《实现中华民族复兴中国梦与科技创新>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指出对外开放政策的地位,并分析经济特区的“重要窗口”与“示范带动”作用。
(2)阅读材料二,为什么说1978年改革开放后迎来了“科学的春天”,结合所学,加以阐述。
2021-01-02更新 | 101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杭州第二中学2021届高三12月仿真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10 . 1984年初,邓小平为深圳特区题词:“深圳的发展和经验证明,我们建立经济特区的政策是正确的。”深圳经济特区位于下图中的
A.①处B.②处C.③处D.④处
2020-12-13更新 | 107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2021届高三百校12月联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