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上海浦东的开放和其他对外开放形式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9 道试题
1 . 1990年擅长打桥牌的邓小平在改革开放的十字路口打出了一张“中国王牌”,用实际行动打消了国内外对中国是否继续改革开放的疑虑,也回答了中国将以何种步伐推进社会主义事业的问题。这张“王牌”是
A.设立深圳经济特区
B.开发开放上海浦东
C.开放海南经济特区
D.发表“南方谈话”
2011·上海·高考真题
真题 名校
2 . 在某中学的“上海乡土史”课程上,老师要求学生按指定材料(见表)确定一研究主题。以下切合材料的主题是                         
A.上海工业化一瞥
B.改革开放在上海
C.上海,中国现代化的缩影
D.上海,红色的摇篮

3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张謇创办的南通大生纱厂等企业发展很快,仅大生纱厂一、二厂,到1921年就获利白银一千六百多万两,其中三分之二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获得的。这样丰厚的利润,在旧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史上是空前的。

材料二三大改造期间,曾有一位被称为“纺织大王”的资本家说:“五年计划开始了,全国兴建了许多大工厂,各地进行了大规模的建设,一切实现得比梦想还要快,多么令人鼓舞!没有共产党,不走社会主义道路,哪能有今天?”

材料三1984年,邓小平考察深圳特区时,指出:“特区是个窗口,是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的窗口,也是对外政策的窗口……”经济特区就像一个伟大的支点,借助它,撬动中国旧体制的巨石,打开对外开放的大门,实现了中国在20世纪最后20年间的历史大跨越。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张謇的大生纱厂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获得丰厚利润的原因。

(2)材料二中的“五年计划”开始实施于哪一年?有何主要成就?

(3)材料三中的第一批经济特区除深圳外还有哪些?在20世纪最后20年间的历史大跨越中,90年代我国改革开放的重要标志是什么?

2018-09-08更新 | 59次组卷 | 2卷引用:【全国百强校】福建省仙游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必修二校本作业:第20课 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4 . 1991年1月,邓小平同志说有一个大失误,就是在搞经济特区时没有把某一城市加上,必须加快这一城市的开发。不久后党中央就做出了相应的重大决策。这个城市应该是
A.珠海B.天津C.厦门D.上海

5 . 清代以来,中国从自我封闭逐渐走向开放。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672年,康熙帝批准:“凡官员兵民私自出海贸易,及迁移海岛,盖房居住,耕种田地者,皆孥问治罪。”

1759年,清政府批复两广总督的奏请:“夷船到粤销货后,令其依限回国;即有行欠未清,亦应在澳门居住,将货物交行代售,下年顺搭回国。”

—姚贤镐《中国近代对外贸易史资料》(第一册)

材料二近代中国面粉国内外运销数量(1913—1919)单位:万担

年份进口出口出超(+)入超(-)
1913259.6811.95-247.73
191517.7419.66+1.92
191767.8879.80+11.92
191927.13269.43+242.30

—引自许涤新、吴承明主编《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第二卷)

材料三1991年,邓小平视察上海时指出:“开发浦东,这个影响就大了,不只是浦东的问题,是关系上海发展的问题,是利用上海这个基地发展长江三角洲和长江流域的问题。”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

材料四

农民申请加入合作社荣毅仁等上海工商界代表申请全行业公私合营

(1)材料一反映了清政府推行什么政策?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述该政策的主要内容。

(2)材料二反映了近代中国面粉的进出口量发生什么变化?结合时代背景,简述这一时期中国面粉业等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原因。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括上海浦东开发开放的重要意义。

(4)材料四中的两图事件反映了当时中国社会的什么改革?这一变革有什么深刻的历史意义?

2018-06-15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建瓯市芝华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6 . 浦东属于上海的城乡接合部,沿江部分是市区重化工产业的延伸与疏散地。浦东开发后,当地不仅拥有众多国家级的产权市场和证券市场等,而且电子信息、汽车制造、精细化工等也逐渐成为浦东的工业支柱。这反映了浦东开发
A.重塑上海金融中心地位
B.适应经济全球化进程
C.促进上海资源优化配置
D.为国内改革提供借鉴
7 . 下图为徐中约《中国近代史》中的一幅示意图,该图是中国、印度及某些西欧地区的国民生产总值预测(1980—2020年),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一经济大国
B.资本主义国家陷入经济危机中
C.计划经济比市场经济更加优越
D.改革开放使中国经济前景看好
8 . 1980年8月,经中央和国务院批准,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相继成立经济特区。1982年上半年,上海《文汇报》以醒目的标题,公开刊登了《旧中国租界的由来》一文。这篇文章从旧中国租界的形成谈起,映射建立特区。这表明
A.沿海建立经济特区的实践未得到中央支持
B.经济特区创办初期有形成变相租界的危险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遇到强大阻力
D.改革开放初期面临艰难的思想解放的过程
9 . 浦东开发开放后,中央政府先后于1990年、1992年和1995年3次比较集中地赋予一系列特殊政策,给予上海更大的资金支持和自主审批权。这些政策充分体现了
A.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初步形成
B.浦东是中国最早开放的地区
C.中国完全融入了全球化大潮
D.改革开放中的先行先试特点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