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① | B.② | C.③ | D.④ |
A.经济特区 | B.经济技术开发区 | C.天津滨海新区 | D.上海浦东开发区 |
A.标志着改革的重心从农村转向城市 |
B.成为中国进一步对外开放的重要标志 |
C.开辟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 |
D.成为中国第一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 |
A.全方位开放格局正式形成 | B.对外开放向纵深发展 |
C.对外开放的中心发生转移 | D.开始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
A.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世界政治格局向多极化进展 |
B.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的进展,环太平洋经济圈崛起 |
C.中共十四大召开,确信成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
D.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踊跃融入经济全世界化潮流 |
A.推动国有企业改革加速发展 | B.说明国际经济技术竞争异常激烈 |
C.暴露出自主创新不足的短板 | D.提升了中国企业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 |
材料一 1978年夏秋之交,安徽遭遇了特大旱灾,秋种难以进行。安徽省委将集体无法耕种的土地“借”给农民。有些地方在“借地”的基础上搞起了包产到组,其中凤阳县小岗生产队18户农民冒着极大的政治风险,搞起了包干到户。
——吴恩远《改革开放的中国与世界》
材料二 现在我国经济管理体制的一个严重缺点是权力过于集中,应该有领导地大胆下放;应该着手大力精简各级经济行政机构,把它们的大部分职权转交给企业性的专业公司或联合公司;注意把思想政治工作和经济手段结合起来,充分调动干部和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应该在党的一元化领导之下,认真解决党政企不分,以党代政,以政代企的现象。
——《三中全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
材料三 到了20世纪90年代,由于新旧体制的摩擦,人们思维深处的深层次忧虑没有解决。从南方讲话到中共十四大的召开,明确指出了中国制度变迁的目标。与此同时,政府进一步开放,到90年代中期形成了对外开放的新格局,我国对外开放从沿海逐步向内地推进。到2001年12月,中国对外开放进入新阶段。
——摘编自萧国亮、隋福民《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安徽“借地”的做法为何得到农民的支持。概括这种做法对农村改革的意义。
(2)据材料二,指出当时我国经济体制中存在的弊端。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80年代的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是如何解决这些弊端的。
(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90年代我国改革开放的重点和标志是什么?2001年12月我国正式加入哪一国际组织?综合上述材料,归纳我国改革开放进程中呈现的特点。
A.开放沿海港口城市 | B.开发开放上海浦东 |
C.开放内地省会城市 | D.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
A.得益于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
B.是20世纪90年代改革开放的标志 |
C.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
D.成为了21世纪对外开放格局的重点 |
A.中国对外开放格局已经初步形成 |
B.在全球化下中国特区的建设成就 |
C.社会主义市场体制经济初步建立 |
D.当代中国的开放意识和坚定自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