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上海浦东的开放和其他对外开放形式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从16世纪开始,跨国长途贸易成为欧洲资本积累的主要手段。有人把当时全球贸易格局概括为两个大三角,一个是东方或亚洲三角,另一个是大西洋三角。西方史学家布罗代尔说:“美洲白银1572年开始一次新的分流,马尼拉大帆船横跨太平洋,把墨西哥的阿卡普尔科港同菲律宾首都马尼拉连接起来,运来的白银被用于收集中国的丝绸、瓷器和印度的高级棉布,以及宝石、珍珠等物品。”

——摘编自高德步主编《世界经济史》等

材料二   1871—1873年,中国丝茶两项出口占出口总值的87.2%,1891—1893年则下降到51.5%,其他农产品和手工业品出口则由12.8%上升到48.5%,其中主要是豆类、草席、花生、皮毛等物品。甲午战争前,生产资料在中国进口总值中的比重不到10%,1903年达到15%,1920年达到28.5%。最后是棉织品在中国进口总值中居第一位。

——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材料三   世纪之交,中国实行“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发展战略。2002年至2012年,中国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达8805亿美元,2012年服务业实际使用外资占比48.2%,超过制造业4.5%。2012年中国对外承包工程业务完成营业额1166亿美元,比2002年增长9.4倍。

——摘编自郑有贵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16世纪东方三角贸易和大西洋三角贸易的主要不同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末期至20世纪初期,中国进出口贸易的主要变化以及变化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中国“引进来”和“走出去”战略发展特点以及历史意义。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进入21世纪,中国企业全球化进程进入快速发展时期。据商务部统计,2009年中国境内投资者对外直接投资达到720亿美元,是2000年的78倍。中国对外投资几乎涉及了所有行业,从近几年海外投资的行业流向来看,对采矿业、批发和零售业、金融业、租赁和商业服务业的投资比重均高于10%。中国对外投资范围已覆盖全球六大洲的大部分国家和地区,除对六大洲投资的绝对规模与相对比重发生显著变化以外,热点国家(地区)的范围也明显扩大。代理出口、设立出口部、设立代表处或办事处成为全球化经营的主要方式。

——摘编自埃森哲《地平线2015中国商业洞察与展望》

材料二   今天的经济学界关于经济全球化的主流定义基本有三种:一是把经济全球化描述成过程,即生产要素在各国之间流动加快的趋势,以及各国经济联系日益紧密、相互储存和影响不断加深的过程;二是把经济全球化看成是由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主导的、对世界经济的支配和控制的过程;三是经济全球化的标志是在世界范围内建立共同遵守的经济规则,最突出的表现为市场经济规则在全球绝大多数国家得到推广。

——摘编自黄卫平《经济全球化与变化中的世界经济规则》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企业在对外投资上的表现。
(2)从材料二中提取“经济全球化”的相关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世界史知识进行简要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逻辑清晰)
2020-07-13更新 | 61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南平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