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上海浦东的开放和其他对外开放形式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清时期上海是“江海之通津,东南之都会”。开埠两年后,英、法、美三国租界设立。19世纪50年代中期,上海取代广州地位,成为全国对外贸易的中心。19世纪下半期,中国最早的外资银行和本国银行率先在上海出现:上海与欧洲、美洲、澳洲及日本、东南亚的航线相继开辟,到20世纪初已形成了包括内河、长江、沿海和外洋的四大航路,出入上海的商船及其晚位,均占全国总数的20%以上。从19世纪60年代中期开始,中国规模最大的军械厂和造船厂江南制造总局,最早的航运企业轮船招商局等先后设立。从鸦片战争到戊戌变法,中国共出版西书561种,在上海出版的有434种。戊戌维新期间,维新派在全国创办报刊40种,27种在上海。辛亥革命前夕,上海已跃居全国大城市之首,并由此奠定了上海在中国乃至在远东、世界的重要地位。

——摘编自陈振江主编《中国大通史》

材料二   19904月我国从发展的长期战略着眼,中共中央、国务院作出了开发与开放上海浦东新区的决策,允许浦东新区采取比经济特区还优惠的政策来发展经济,并决定把开发上海浦东新区列为我国20世纪90年代经济建设重点。

——摘编自武力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上海发展的特点及其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我国开发与开放上海浦东新区的背景及历史意义。
2021-02-26更新 | 124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天一大联考2021届高三下学期阶段性测试(四)文综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78年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全党将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而作为我国最大的老工业基地和加工中心的上海却因限于历史的条件,失去了往日的光彩,困难重重,举步维艰。20世纪80年代,韩国欲把济州岛建成比香港更有竞争力的"国际自由城",日本将那霸港开辟为自贸区,泰国的谢布省进行自由经济区建设,这些开放就意味着在吸收外资、转移产业上,中国面临着复杂而激烈的竞争。1991年邓小平说"那一年确定4个经济特区,主要是从地理条件考察的……但是没有考虑到上海在人才方面的优势。"

——摘编自邵雍《浦东开发开放的前前后后》

材料二   上海不折不扣贯彻落实党中央的战略部署,在服务国家大局中抢抓发展机遇。1993-2019年,浦东外贸进出口总额从26亿美元提高到20514.73亿元。GDP超过3.8万亿元,人均 GDP超过2万美元。中国芯、蓝天梦、创新药、智能造、未来车、数据港等体现新技术、代表未来发展方向的六大重点产业表现亮眼。同时,长江流域外向型经济发展大幅跃升,以上海为核心的长三角地区成为我国经济一体化程度最高的区域之一。

——摘编自钱智等《浦东开发开放三十周年评估与建议》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上海浦东开发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浦东开发的成就并分析其原因。
2021-01-06更新 | 173次组卷 | 3卷引用:河南省郑州市2021届高三第一次质量预测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