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上海浦东的开放和其他对外开放形式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1 道试题

1 . 材料     1990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开发上海浦东地区1992年第七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明确浦东的开发作为未来I0年中国发展_和对外开放的主要战略之一。中共十四大和十五大都强调,浦东在体制创新、产业升级、扩大开放等方面要走在前面,浦东的发展战略定位为“金融、贸易、高新技术先行”,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推动第二产业升级换代。上海市政府则制定了“开发浦东、振兴上海、服务全国、面向世界”的开发方针。浦东经济总量从199几年的60亿元跃升到2017年的9651亿元,年均增长15.1%;财政总收入从浦东开发之初 1993年的11亿元增加到2017年的3938亿元;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17年已超过6万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超过2.3万亿元。

——摘编自(美)库恩《中国30年》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浦东开发的条件。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浦东开发的战略意义。

2019-04-02更新 | 92次组卷 | 2卷引用:【市级联考】四川省攀枝花市2019年高三二模试卷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9世纪40年代初,上海开始“依港兴市”,租界中“华洋杂居”;60年代后,上海由一个古老的县城逐渐发展成港口与商业中心;19世纪下半叶形成了沪东、沪西、沪南等工业区。甲午战争后,民族资本参与上海发展,形成新的商业区。1929年,由市政府主导,建成以江湾五角场为中心的“大上海市中心区”。1949年后,上海一直是国家重要的经济中心。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上海作为国际化大都市,世界影响力日益增强。

——摘编自张仲礼编《近代上海城市研究》等

材料二16世纪开始,曼彻斯特从军事要塞逐渐发展成为工商业城市。1830年已有棉纺厂99家,并开通世界最早的现代化铁路。1838年,设立议会和市政府,摆脱了封建管理体制。19世纪下半期,从传统的棉纺业衍生出许多新门类,开通了通海运河,可通往世界各地。20世纪初,不断与周围工业社区及城镇连接,发展为大城市。1961~1981年,因过于拥挤,人口大量外迁,老龄化日益严重,纺织业日趋衰落。20世纪后期,城市中心被废弃的工业区包围,几个大面积的旧贫民区仍然存在。

——摘编自(英)克拉潘《现代英国经济史》等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中期以后上海相对于曼彻斯特的有利发展条件。
2019-03-25更新 | 122次组卷 | 4卷引用:十年(2011-2020)高考真题历史分项-中外历史纲要上-第27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与发展
3 . 199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要加快上海浦东地区的开发,在浦东实行经济技术开发区和某些经济特区的政策”。这标志着
A.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出现
B.90年代国家经济重大战略步骤出台
C.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基本建立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从16世纪开始,跨国长途贸易成为欧洲资本积累的主要手段。有人把当时全球贸易格局概括为两个大三角,一个是东方或亚洲三角,另一个是大西洋三角。西方史学家布罗代尔说:“美洲白银1572年开始一次新的分流,马尼拉大帆船横跨太平洋,把墨西哥的阿卡普尔科港同菲律宾首都马尼拉连接起来,运来的白银被用于收集中国的丝绸、瓷器和印度的高级棉布,以及宝石、珍珠等物品。”

——摘编自高德步主编《世界经济史》等

材料二   1871—1873年,中国丝茶两项出口占出口总值的87.2%,1891—1893年则下降到51.5%,其他农产品和手工业品出口则由12.8%上升到48.5%,其中主要是豆类、草席、花生、皮毛等物品。甲午战争前,生产资料在中国进口总值中的比重不到10%,1903年达到15%,1920年达到28.5%。最后是棉织品在中国进口总值中居第一位。

——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材料三   世纪之交,中国实行“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发展战略。2002年至2012年,中国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达8805亿美元,2012年服务业实际使用外资占比48.2%,超过制造业4.5%。2012年中国对外承包工程业务完成营业额1166亿美元,比2002年增长9.4倍。

——摘编自郑有贵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16世纪东方三角贸易和大西洋三角贸易的主要不同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末期至20世纪初期,中国进出口贸易的主要变化以及变化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中国“引进来”和“走出去”战略发展特点以及历史意义。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43年,上海开埠至1894年甲午战争发生,这是上海近代工业的产生时期。上海开埠以后,由于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客观上从资金、市场、技术和劳动力等各个方面,为上海近代工业的诞生准备了条件。这一时期,外资势力为适应其对华贸易扩张的需要,船舶修造工业首先出现。接着以掠夺我国廉价资源为目标的各种轻工业随之出现,受其影响,洋务派官办的江南制造局和官督商办的上海机器织布局相继在上海设立。这时,由于外资势力擅自在华设厂日渐增多,朝野上下要求从外商手中收回利权的呼声日益高涨。因此,上海的私人资本从19世纪80年代起,由原来主要附股于外资企业转向独立创办民族资本的新式工业企业。

——《上海近代工业史》

材料二:邓小平在上海考察时,他曾经不无惋惜地说:“回过头看,我的一个大失误,就是搞四个经济特区时,没有加上上海不然现在长江三角洲,整个长江流域,乃至全国改革开放的局面,都会不一样。”

——《中国经济特区史论》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上海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有利因素,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上海创办的早期民族企业名称及创始人。
(2)结合所学,指出材料二中的“大失误”在20世纪90年代是如何弥补的,并分析其影响。
2011·上海·高考真题
真题 名校
6 . 在某中学的“上海乡土史”课程上,老师要求学生按指定材料(见表)确定一研究主题。以下切合材料的主题是                         
A.上海工业化一瞥
B.改革开放在上海
C.上海,中国现代化的缩影
D.上海,红色的摇篮
7 . 某学习小组以某一城市近现代的发展为研究课题来见证中国的复兴历程。下面是其收集的相关材料,据此可判断这座城市是   
①近代第一批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   
②较早聚集了近代中国各种类型的企业
③20世纪90年代成为进一步改革开放的重要标志
A.广州B.上海C.南京D.厦门
9 . 浦东开放之初,当时的上海市副市长赵启正说“上海的任务是服务全国、面向世界,它是中国与世界的对话者,何谓对话,就是交流”。“要站在地球仪旁来思考浦东的开发”。这一讲话的主要依据是
A.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提出
B.特区建设的经验教训
C.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加强
D.全方位开放格局的形成
10 . 2017年4月1日,国家作出了设立雄安新区的重大决策。媒体普遍认为:作为具有全国意义的新区,80年代看深圳,90年代看________,21世纪看雄安。________中的地点应该是
A.大连
B.浦东
C.香港
D.海南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